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又先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1篇稻草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质
  • 1篇氧化还原反应
  • 1篇有机化合物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测定
  • 1篇色谱法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意义
  • 1篇释放量
  • 1篇土壤电化学
  • 1篇土壤氧化还原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吴又先
  • 5篇丁昌璞
  • 2篇潘淑贞
  • 1篇保学明
  • 1篇于天仁
  • 1篇吴俐勤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学进展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全国土壤胶体...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土壤中有机还原性物质的吸附及其还原性质
丁昌璞吴又先于天仁
关键词:土壤电化学伏-安特性化学吸附有机化合物土壤氧化还原
土壤中硫的氧化还原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中硫氧化还原的主要过程,特别是近10年来有关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结果,介绍了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并对其氧化还原在土壤圈中硫循环的作用作了评述。
吴又先潘淑贞丁昌璞
关键词:土壤环境生态学
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11
1995年
对土壤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概括,详细讨论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土壤圈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吴又先
关键词: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生态效应
紫云英稻草分解产物的电化学性质
1991年
本文应用电化学方法,对紫云英和稻草培养液中分解产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它与土壤作用后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
吴又先丁昌璞
关键词:紫云英稻草分解产物电化学土壤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空间分异和特征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应用新的电化学方法,原位测定了中国热带和亚热带主要类型红壤、黄壤及相应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首次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综合起来,用直接测定结果反映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指出了自然土壤和农用旱地属氧化性土壤(Eh,为400—59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0.1—5.0·10^(-5)mol/L亚锰);水稻土则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和强还原性三种类型(Eh_7为400—(-2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1.3—1.78·10^(-5)mol/L亚锰);论证了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不同地形部位,垂直高度和地带之间的空间分异,并概括了氧化还原状况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证明了有机物质对氧化铁、锰的还原和络合反应同时存在,并重叠作用于土壤,它是水稻土和红壤成土过程中物质转化和迁移的本质原因,在水稻土形成中其强度和速度均较红壤为甚。
丁昌璞保学明潘淑贞吴又先
关键词:空间分异土壤
稻田土壤CS_2释放量的气相色谱测定被引量:2
1996年
稻田土壤CS_2释放量的气相色谱测定吴俐勤,吴又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31002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硫化物是重要的大气化学成分,它主要包括SO2、H2S、二甲基硫(DMS)及其派生物二甲基二硫(DMDS)、二硫化碳(CS2)和氧硫化碳(CO?..
吴俐勤吴又先
关键词:稻田土气相色谱法
鼎湖山、尖峰岭和那大地区某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被引量:3
1991年
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鼎湖山、尖峰岭和那大地区某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强度因素)和还原性物质数量(容量因素)。自然林下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随植物群落的垂直带(谱)而呈规律性变化。其表层的Eh为400—560mV,较以下土层低80—220mV,还原性物质含量相当于0.5—3.6×10^(-3)mol/L亚锰。经济林下土壤表层的Eh为490—570mV,较下层低50-100mV,还原性物质含量为0.1—1.36×10^(-3)mol/L。水稻土表层的还原性物质含量达6.6×10^(-3)mol/L,Eh为330mV,较下层低100mV。在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对数值和Eh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4^(**)。本文对用电化学方法原位测定弱还原性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给予了评价,对氧化还原过程在红壤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丁昌璞吴又先
关键词: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