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贞
-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土壤中硫的氧化还原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7
- 1993年
- 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中硫氧化还原的主要过程,特别是近10年来有关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结果,介绍了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并对其氧化还原在土壤圈中硫循环的作用作了评述。
- 吴又先潘淑贞丁昌璞
- 关键词:土壤硫环境生态学
- 长江中游不同潜育化土壤诊断指标探讨被引量:8
- 1997年
- 田间原位测定、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垸(圩)田土壤潜育化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其中以活性还原物质量、Al2(SO4)3溶液提取的亚铁量和氧化还原电位三者变化最为显著。活性还原物质量和亚铁量与潜育化作用强度正相关,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呈负相关。通过计算机对13项测定结果作主组元分析并结合土壤形态特征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该地区区分不同潜育化类型土壤的定量的指标。
- 潘淑贞
- 关键词:土壤潜育化长江中游
- 硫化物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简报)被引量:2
- 1991年
- 水稻叶片同化CO_2的速率随土壤悬液中H_2S含量增加而降低,经硫化物处理的稻叶Pn值显著低于对照,硫化物浓度愈高影响愈显著。
- 潘淑贞Pereshki SR
- 关键词:水稻光合作用硫化物
-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空间分异和特征被引量:6
- 1993年
- 本文应用新的电化学方法,原位测定了中国热带和亚热带主要类型红壤、黄壤及相应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首次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综合起来,用直接测定结果反映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指出了自然土壤和农用旱地属氧化性土壤(Eh,为400—59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0.1—5.0·10^(-5)mol/L亚锰);水稻土则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和强还原性三种类型(Eh_7为400—(-2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1.3—1.78·10^(-5)mol/L亚锰);论证了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不同地形部位,垂直高度和地带之间的空间分异,并概括了氧化还原状况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证明了有机物质对氧化铁、锰的还原和络合反应同时存在,并重叠作用于土壤,它是水稻土和红壤成土过程中物质转化和迁移的本质原因,在水稻土形成中其强度和速度均较红壤为甚。
- 丁昌璞保学明潘淑贞吴又先
- 关键词:空间分异土壤
-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的发展趋势与改良利用被引量:12
- 1997年
-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野外调查分析对比,探讨了荆江南北地区土壤潜育化作用的化学过程.在判断土壤潜育化程度的13项诊断指标中.确立3项主组元作为土壤潜育化程度划分的诊断指标.运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划分出轻度、中度和重度潜育化土壤空间分布范围和确定其分布的面积;并在大量调查和田间试验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当地的潜育化土壤改良利用措施.
- 马毅杰陆彦椿赵美芝潘淑贞
- 关键词:长江中游土壤潜育化沼泽化
- 用硫化银电极和pH玻璃电极测定土壤和水中的H_2S量被引量:1
- 1991年
- 自然体系中H_2S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作用已引起广泛的注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时有报导。由于体系中H_2S的含量与pH、氧化还原强度、温度、某些金属离子如 Fe^(2+)、Mn^(2+)的存在等因素有关,所以用通常的化学方法较难正确反映体系中 H_2S 含量,而只代表总的硫化物量。前几年,我们曾研制成 H_2S 气敏电极并对土、水体系中的硫化物的化学平衡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已报导。H_2S 气敏电极的使用既能测得 H_2S
- 潘淑贞
-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硫化氢
- 全文增补中
- 不同潜育化土壤中还原物质的变化被引量:16
- 1996年
- 对荆江南北不同潜育化水稻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同一母质的脱潜土和轻潜土的剖面土壤Eh均明显高于中潜土和重潜土。活性还原物质的积累是土壤潜育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潜育化作用的发展,无定形氧化铁增加,游离铁有所下降,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提高。土壤中锰的含量要比铁低且锰又易活化还原,所以锰的作用只出现在潜育化初期。
- 潘淑贞
- 关键词:水稻土潜育化
- 水稻土的物理化学
- 于天仁刘志光丁昌璞潘淑贞保学
- 该项研究针对水稻土是我国主要耕作土壤、周期性的淹水和排干所引超的一系列性质变化特点进行了长期研究。着重讨论了带电粒子之间相互作用,论述了电子传递作用。通过研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开辟了一些新的学术领域,较系统地为水...
- 关键词:
- 关键词:电子传递带电粒子物理化学水稻土耕作土壤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