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美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代理
  • 1篇滴血
  • 1篇颠覆
  • 1篇人事
  • 1篇人事代理
  • 1篇神话
  • 1篇圣经
  • 1篇聘用
  • 1篇聘用制
  • 1篇聘用制改革
  • 1篇戏仿
  • 1篇玫瑰
  • 1篇互文
  • 1篇互文性
  • 1篇反讽
  • 1篇反讽艺术
  • 1篇高校
  • 1篇《羚羊与秧鸡...
  • 1篇《献给艾米莉...
  • 1篇艾米莉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作者

  • 3篇张春美
  • 1篇王茜
  • 1篇陈鹏
  • 1篇朱正东
  • 1篇李燕

传媒

  • 2篇文教资料
  • 1篇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跨越时空的桥梁——论《羚羊与秧鸡》的互文性
2010年
互文性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及女性主义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基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与巴赫金的"对话"和"复调"理论所提出的概念。该理论强调每个文本都存在于与其它文本的关系之中,对于文学创作与解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阿特伍德小说《羚羊与秧鸡》中的"互文性"具体表现在《羚羊与秧鸡》文本与"喜马拉雅山雪人"传说、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圣经故事(如上帝造物、摩西出埃及等故事)以及哥特小说的互文关系。这些故事的互文关系凸现了该小说对传统文类范式的借用、扭曲、调侃和颠覆,显示阿特伍德对科学技术异化人性问题的深切反思以及对人类走向沦落之可悲现实的惋叹之情。
朱正东张春美
关键词:《羚羊与秧鸡》互文性戏仿神话圣经颠覆
带刺的滴血玫瑰——谈《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反讽艺术
2009年
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运用大量反讽表现手法,分别通过人物的两极对照、情节发展与主观预想的倒错,使同一人物前后形象以及不同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深思人物的命运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同时,反讽也可延伸至文本框架之外,体现在作者的心理矛盾上:作者福克纳对艾米莉是既怜又悲.对南方文明的败落既想忘却又很眷恋,所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既揭示了旧南方不可挽回的落没.又借此为它献上一枝带刺的滴血玫瑰、一曲动人的挽歌。
张春美李燕王茜
关键词:反讽玫瑰
从高校人事代理看聘用制改革的困境及出路被引量:6
2009年
人事代理制度因其灵活的就业观和人事管理模式成为大部分事业单位落实全员聘用制改革目标的过渡形式.亦为广大高校所普遍采用。但实践中却出现了偏差,也反映了当下聘用制改革的困境,建立在对现实困境上的反思是寻求出路所必须的。
陈鹏张春美
关键词:高校人事代理聘用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