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 局部动脉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的神经保护研究
- 目的:动脉局部给药具有少量药物剂量就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无全身副作用的优点。本研究利用我们最新建立的大鼠脑梗死动脉局部给药模型,探讨经动脉局部给予依达拉奉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APK信号转导途径如何参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方...
- 张楠楠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闭塞动脉给药依达拉奉治疗时间窗
- 文献传递
- 阻断P2X<sub>7</sub>受体抑制ATP介导的BV-2小胶质细胞凋亡
- 目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免疫活性细胞,各种CNS病变均可激活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分泌超氧阴离子、...
- 张楠楠
- 关键词:BV-2ATP凋亡
- ATP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及对GAP-4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ATP对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GAP-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至第8 d,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P作用下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损伤后海马神经元GAP-43的表达变化,钙离子荧光染料Flou-4/AM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低浓度ATP对海马神经元无明显影响,高浓度ATP对海马神经元有毒性损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2X受体拮抗剂可阻断AT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但P2X7受体拮抗剂的阻断作用不明显。高浓度ATP作用海马神经元4 h后,GAP-4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表达部位发生改变,主要表达于胞体,突起表达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ATP组荧光衰减速率明显减慢,说明高浓度ATP参与了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调节。结论:高浓度ATP对海马神经元有毒性损伤作用,损伤后GAP-43代偿性表达增多,且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P2X7受体可能不是介导ATP此作用的主要受体亚型。
- 张玉辉郝飞朴花袁博张楠楠李爱萍
- 关键词:ATP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GAP-43P2X7受体
- 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研究
- 目的:对两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分别行FESS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Coblation-assisted FESS,CAFESS),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主、客观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和分...
- 张楠楠
- 关键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疗效安全性病理组织
- 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特点、进入CNS的途径、迁移的方式以及与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生后1d(postnatalday 1,P1),3d、10d、14d,21d各3只,雌雄不限。常规灌流固定,完整取出脑组织,使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切脑片,片厚10μm。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结果(1)SD大鼠生后1~2周,白质区可见圆形、阿米巴样、初级分支状细胞,数量由少到多,至P10达高峰;灰质区细胞呈多形性改变,以初级分支状细胞为主,数量逐渐增多。(2)小胶质细胞迁移入脑的路径主要有脑室、脑膜和血管路径。迁移方式为“切线式”迁移和“放射状”迁移。结论(1)SD大鼠生后早期小胶质细胞一直处于连续的、动态的发育过程,至P21接近成熟。(2)在此阶段,阿米巴小胶质细胞或初级分支小胶质细胞沿白质通路迁移,P10达迁移和增殖的高峰。
- 李小媚张楠楠张玉辉王冬梅李爱萍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发育形态学灰质白质
- 阻断P2X7受体抑制ATP介导的BV-2小胶质细胞凋亡
- 目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免疫活性细胞,各种CNS病变均可激活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分泌超氧阴离子、...
- 张楠楠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P2X7受体神经毒性毒性损伤
- 局部动脉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 目的:动脉局部给药具有少量药物剂量就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无全身副作用的优点。本研究利用我们最新建立的大鼠脑梗死动脉局部给药模型,探讨经动脉局部给予依达拉奉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APK信号转导途径如何参与其神经保护作用。 ...
- 张楠楠
- 关键词:依达拉奉动脉给药神经保护实验药理
-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最佳治疗时间窗的探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将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B、C、D和E组(n=10)。A、B、C、D组分别于造模后0.5 h、1 h、1.5 h、2 h通过尾静脉给予3 mg/kg的依达拉奉,E组于造模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梗死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A、B、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低于E组(P<0.05,P<0.01),其中B组与E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B组低于A、C、D组(P<0.05,P<0.01),B组与D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对大鼠MCAO模型,依达拉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其神经保护作用有治疗时间窗。
- 张楠楠陈会生
- 关键词:依达拉奉神经保护药治疗时间窗
- 不同类型的特发性便秘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便秘症状的研究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特发性便秘患者便秘症状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特点,为特发性便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3年0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的74例特发性便...
- 张楠楠
- 关键词:特发性便秘便秘症状
- 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迁移的方式以及与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用生后1(postnatalday1,P1)、3、10、14、21d的SD大鼠各3只,雌雄不限。常规灌流固定,完整取出脑组织,使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切脑片,片厚10μm。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结果:(1)SD大鼠生后1~2周,白质区可见圆形、阿米巴样、初级分支状小胶质细胞,数量由少到多,至P10达高峰;灰质区细胞呈多形性改变,以初级分支状细胞为主,数量逐渐增多;(2)小胶质细胞迁移入脑的路径主要有脑室、脑膜和血管路径。迁移方式为"切线式"迁移和"放射状"迁移。结论:(1)SD大鼠生后早期小胶质细胞一直处于连续的、动态的发育过程,至P21接近成熟;(2)在此阶段,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或初级分支小胶质细胞沿白质通路迁移,P10达迁移和增殖的高峰。
- 李小媚张楠楠王冬梅张玉辉李爱萍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发育形态学灰质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