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晓燕

作品数:52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6篇儿童
  • 15篇肾病
  • 12篇综合征
  • 10篇肾病综合征
  • 10篇患儿
  • 10篇基因
  • 6篇新生儿
  • 6篇肾功能
  • 6篇肾脏
  • 6篇突变
  • 6篇小儿
  • 5篇蛋白尿
  • 5篇血尿
  • 5篇肾功能损害
  • 5篇慢性
  • 4篇心理
  • 4篇血管
  • 4篇肾小球
  • 4篇肾脏病
  • 4篇尿路感染

机构

  • 52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市食品药...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52篇方晓燕
  • 47篇徐虹
  • 35篇沈茜
  • 22篇孙利
  • 21篇翟亦晖
  • 19篇刘海梅
  • 13篇曹琦
  • 12篇李国民
  • 11篇饶佳
  • 8篇陈径
  • 7篇吴冰冰
  • 6篇周利军
  • 6篇安宇
  • 5篇张欣
  • 4篇周清
  • 4篇汤小山
  • 3篇高学武
  • 3篇高鸿云
  • 3篇郭慕依
  • 3篇冯志明

传媒

  • 10篇中国循证儿科...
  • 6篇中华肾脏病杂...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2006(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急危重症...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第十三届江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方晓燕周利军
关键词: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
上海单中心101例儿童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访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1例LN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肾活检组与未肾活检组;病理分型包括A组(I+Ⅱ型),B组(Ⅲ+Ⅳ型),C组(V型)3组;诱导期药物环磷酰胺(CTX)组与霉酚酸酯(MMF)组;临床结局缓解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和无效组(治疗无效和死亡)。用药不依从定义为诱导期CTX冲击间期大于45d或疗程不足,或MMF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自行停止服用1周以上。用SPSS11.0软件中的Life—Tables分析累积生存率。结果(1)LN患儿3年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为93.59%和87.80%;3年和5年的肾脏累积生存率为100%和91.12%。(2)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期疾病缓解与是否肾活检、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药物诱导、治疗是否依从和发病时蛋白尿量5个因素有关;维持期疾病缓解与前4个因素有关。(3)多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期与疾病缓解相关的主要因素为治疗是否依从(χ2=9.818,P=0.002)。用药依从性差主要发生在未行肾活检组(χ2=9.569,P=0.002)。(4)Ⅲ和Ⅳ型LN中,无用药不依从发生,MMF和CTX在此组中疗效无明显差异(P=0.405)。结论LN儿童疾病缓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免疫抑制剂的用药依从性。未行肾活检组患儿疾病缓解率低可能与病理类型不确定及用药依从性差有关。在Ⅲ和Ⅳ型LN中,MMF和CTX的诱导缓解疗效无差异。对尿液检查轻度异常的LN患儿应坚持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可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孙利徐虹刘海梅周利军曹琦沈茜方晓燕
关键词:狼疮肾炎预后存活率分析儿童
ADCK4相关肾小球病8例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8例含aarF域激酶4(aarF domain containing kinase 4,ADCK4)相关肾小球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69例表现为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steroid resistant nephritic syndrome,SRNS)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或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蛋白尿患儿进行肾脏疾病相关单基因的基因测序,并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用Sanger法对有意义的致病位点进行验证,并对其父母也做相关位点的验证;整理并分析ADCK4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结果69例患儿中有8例携带ADCK4基因突变,其中6例纯合突变(3例为c.748G〉C纯合突变,3例为c.737G〉A纯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c.748G〉C和c.737G〉A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c.551A〉G和c.737G〉A复合杂合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均为未见相关疾病报道的错义突变,经Poly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预测均为致病性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均较为保守;8例患儿平均起病年龄6岁7个月(2岁至11岁8个月),其中4例表现为SRNS,4例表现为蛋白尿,均无肾外症状,肾脏病理以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为主,3例患儿在起病时即已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l例于起病5年后进入ESRD,1例起病2年后进入ESRD,7例患儿给予过免疫抑制治疗,其中6例均无明显效果,1例对激素和他克莫司获得部分疗效,目前4例患儿行腹膜透析,1例于起病7个月后肾移植,基因诊断明确后,均予以大剂量辅酶Q10口服治疗,部分患儿获得一定疗效。结论ADCK4基因缺陷在表现为SRNS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和不明原因持续蛋白尿的患儿中并不少见,其起病年龄相对较大,肾外表型较少,病理上多表现为FSGS,部分患儿起病隐匿,仅有蛋白尿,临床不易早期发现。激素及免疫抑
宋晓翔徐虹沈茜孙利曹琦李国民方晓燕刘海梅翟亦晖吴冰冰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突变泛醌
儿童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儿童受者肾移植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合作开展的儿童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肾移植前诊断和治疗、肾移植术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39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儿接受儿童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肾移植中位年龄10.5岁.39例中37例移植前接受透析治疗,中位待肾时间15个月.39例共接受29例儿童供体,供体中位年龄13月龄(9d~7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移植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移植肾分别增长(11.3±6.4)mm和(17.5±10.8)mm,移植后6个月和12个月患儿身高分别增长(5.8±3.5)cm和(15.0±3.5)cm.末次随访血肌酐(80.3 ±31.9)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94.4±32.9) ml/(min·1.73 m2).39例肾移植患儿1年和3年存活率100%,移植肾存活34例(87%),因肾血管栓塞导致移植物失功3例,供体分别为14 d、35 d和10月龄,另2例分别因移植肾区出血和慢性移植物肾病导致移植物失功,供体分别为33 d和7月龄,发生肾血管栓塞、移植肾区出血和移植物失功的比例,在0 ~12月龄供体组和大于12月龄供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7).结论 儿童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肾移植患儿存活率100%,移植肾1年和3年存活率87%.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可相适应的增长,且患儿获得了较好的生长追赶.
沈茜徐虹方晓燕刘海梅翟亦晖张欣朱有华曾力张雷
关键词:肾移植儿童
11例儿童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真菌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中少见的腹膜炎病因,但死亡率较高,拔管率高,治疗困难。本研究分析了儿童腹膜透析中发生真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相关的死亡率、预后。
方晓燕
关键词:儿童尿毒症
36例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病因。方法选择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进行肾脏活检的36例FSGS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光学显微镜对其病理学结果进行分型。对坚持随访且病因不明的FSGS患儿进行常见FSGS致病基因NPHS2全部外显子组和WT1外显子8,9测序,并采用Snapshot技术对NPHS1,CD2AP,PLCε1,APOL1,TRPC6,INF2,MYH9和MYO1E8个相对少见致病基因的42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6例FSGS患儿中,病因明确患儿为10例(27.8%),其中病因系低出生体重儿(LBWI)和微小病变肾病(MCD)患儿各为2例(5.6%),丙型肝炎、膀胱输尿管返流(VUR)、Galloway-Mowat综合征(GMS)、Denys-Drash综合征(DDS)、IgA肾病和家族性FSGS患儿各为1例(2.8%);病因不明患儿为26例(72.2%)。对坚持随访且病因不明的6例FSGS患儿和1例DDS患儿(共7例)进行相关基因和其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发生WTI突变患儿为2例(5.6%,包括1例DDS患儿),均为杂合性ARG394TRP突变。结论 FSGS病因较为复杂,LBWI是FSGS重要病因之一,应引起重视。病因不明患儿仍占FSGS患儿主体,部分病因不明FSGS患儿可能系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引起,临床应利用遗传分子技术对该类患儿进行相关致病基因分析。
李国民徐虹高学武翟亦晖沈茜张晓娥安宇方晓燕
关键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因儿童WT1低出生体重儿
九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表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9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基因突变所致表型谱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9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家族史等资料。9例患者采用外显子捕获的方法对4000种人类单基因病的相关致病基因(例1~4)或全外显子(例5~9)进行高通量测序,按照高通量测序变异筛查流程进行测序数据分析,发现9例患者均存在PKHD1基因变异,未发现。肾单位肾痨等疾病致病基因的突变。利用文献检索、相关国际数据以及生物信息学对PKHD1基因变异进行分析,确定每一变异位点为报道的致病性突变或预测为有害性突变。Sanger法对PKHD1基因突变结果进行验证,在家系中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2.6岁(0.5-5.2岁)。肾脏B超提示,9例患儿肾脏均有囊肿形成,其中6例双肾脏体积增大,1例肾脏大小正常,1例慢性肾脏病5期双侧肾萎缩;2例血管受累,表现为肾动脉狭窄;1例肺部受累,表现为左侧主支气管局灶狭窄;1例有膀胱输尿管反流。9例PKHD1基因突变者中,3例为纯合突变,6例为复合杂合突变,无义突变1个,移码突变1个,错义突变15个。2例有3个杂合突变,2例有c.5935C〉T突变,另2例有c.5869G〉A突变,其他患者有各不相同的突变。共发现lO个新的突变位点。结论PKHD1基因突变的患者不仅肾脏体积可不增大,甚至可以萎缩。。肾动脉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支气管狭窄均是首次在PKHD1基因突变患者中报道。PKHD1基因无热点突变,新发现的13.274C〉T、c.9059T〉C、c.8996delG、c.281C〉T、c.10424T〉A、c.7092T〉G、c.4949T〉C、c.5869G〉A、c.6197A〉G和c.18
李国民沈茜孙利曹琦翟亦晖方晓燕吴冰冰徐虹
关键词:表型多囊常染色体隐性肾动脉梗阻肾萎缩
三聚氰胺相关结石患儿单中心、大样本随访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评估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统结石患儿的长期预后和三聚氰胺对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以我院8335名≤6岁的筛查儿童中确诊为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统结石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访18个月,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尿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尿常规及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进行评估.结果 18个月后随访患儿91例,其中82例(90.1%)已排出结石.直径小于5 mm的结石最易排出,而直径大于10 mm的结石自然排石率较低,需通过干预排石.74例患儿尿液中未检测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残留.尿常规显示,18个月后蛋白尿全部消失,镜下血尿和白细胞尿的检出率分别为5.1%和2.0%,明显低于初诊时的检测结果 (P蛋白尿=0.123,P血尿=0.038,P白细胞尿=0.005).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结果 提示,本次随访尿常规正常的患儿仍有部分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其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8%和12.1%,而结石未排出、男性和患病年龄小是肾小球受损的主要因素.结论 18个月后90.1%的患儿已排出结石,而结石直径是影响其排出的主要因素;患儿体内已无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残留.少数患儿在18个月后仍然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其恢复情况还需长期的随访监测.
匡新宇高建徐虹简龙海黄文彦赵耐青饶佳钱蔷英程献影冯志敏许靖张欣王翔阮双岁孙利沈茜曹琦方晓燕张欣王翔阮双岁孙利沈茜曹琦方晓燕周利军王素娟葛晓玲王立波
关键词:三聚氰胺肾结石随访预后
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一家系INF2基因及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行ACTN4、TRPC6和INF2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WT1基因外显子8和9直接测序。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27名成员,现有成员23名。发病者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26.9岁。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临床特点符合AD-FSGS诊断。7名成员中未发现ACTN4、TRPC6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外显子8、9有致病性突变,其中5例发病者INF2基因外显子8均有纯合缺失突变,缺失的碱基为CCCCACCCCCAC(c.1249delCCCCACCCCCAC,p.T420_P423del),缺失在外显子8第274~285位点,该位点突变既往未见报道。c.1249delCCCCACCCCCAC位于INF2表达分子invertedformin重要的Diaphanous抑制结构域(DID)编码区。结论 INF2基因外显子8上的杂合缺失突变可能是该家系AD-FSGS患者的致病原因,c.1249delCCCCACCCCCAC是引起AD-FSGS的一种新型突变。
李国民高学武徐虹翟亦晖沈茜张晓娥方晓燕安宇孙利刘海梅陈径曹琦饶佳
关键词: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测序
儿童慢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儿慢性腹膜透析(CPD)相关腹膜炎(简称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腹膜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开展ESRD患儿CPD以来的全部病历,依据连续随访记录,以是否出现CPD分为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分析两组人口学指标、CPD指标和透析充分性指标。并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1年至2014年在我院接受CPD治疗的109例ESR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0例(55%)、女49例。开始腹膜透析的中位年龄9.9岁,中位透析病程13.4月。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15例,自动腹膜透析(APD)94例(86.2%)。43例(39.4%)仍接受CPD治疗,50例(45.9%)成功行肾移植,7例(6.4%)转行血液透析治疗,6例(5.5%)死亡,3例(2.8%)失访。1、2、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93.3%、90.1%和90.1%。33例发生57例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35.1病人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开始透析时身高SDS(P=0.01)、透析病程(P1年(OR=8.162,95%CI:2.514-26.500,P1年是儿童CPD相关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茜徐虹方晓燕翟亦晖张俊张欣缪千帆龚一女周清
关键词:腹膜透析儿童预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