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12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降水
  • 4篇短期气候
  • 4篇气候
  • 4篇环流
  • 3篇环流模式
  • 3篇降水预报
  • 3篇IAP
  • 2篇汛期
  • 2篇气候预测
  • 2篇距平
  • 2篇降水距平
  • 2篇海洋环流
  • 2篇海洋环流模式
  • 2篇大气环流
  • 1篇订正
  • 1篇短期气候预报
  • 1篇短期气候预测
  • 1篇短期气候预测...
  • 1篇汛期降水
  • 1篇汛期预测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李旭
  • 9篇袁重光
  • 6篇曾庆存
  • 5篇赵彦
  • 3篇郭裕福
  • 3篇林朝晖
  • 2篇王会军
  • 2篇周广庆
  • 1篇金向泽
  • 1篇陈克明
  • 1篇杨芳林

传媒

  • 5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预测中的集合方法初探被引量:12
2000年
介绍了气候预测中的集合方法。该文作者曾在 1996年论证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下存在一个可预测的气候异常区 ,部分地改变了气候不可预测的论断。如何从与大量不可预测结果混杂在一起的结果中提炼出可预测部分是集合方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文中也讨论了由于大气运动固有的动力学特性 ,其集合预测与经典的数学考虑有所区别 ,天气与气候预测有不同的特点 ,其集合方法、目的也应有所不同 ,由此对集合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文中同时介绍了首次在气候预测中发现的多平衡态现象 ,建议了如何判定多平衡的出现 ,以及如何利用多平衡态来改善对不同区域的预测。
袁重光赵彦李旭曾庆存
关键词:短期气候降水距平气候预测
IAP PSSCA两组预测试验的评估及比较I.降水部分被引量:11
2000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 (IAPPSSCA) ,采用两种版本的大气环流模式 :AGCM 1 1和AGCM 1 2 ,分别以 2月 11~ 19日的 9天大气观测值为初始场 ,以给定海温为边界场 ,对 1980~ 1994年的 15年的降水异常进行了两组集合后报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评估表明 :IAPPSSCA对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受东亚季风及海温异常影响的地区 ,IAPPSSCA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 ,其中以东南区域 (包括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 )最高 ,尤其是对有洪涝灾害的降水异常年 ,距平相关系数在 0 50左右 ,接近可供业务使用的要求 ,说明模式能够抓住在东亚季风区存在的某种物理机制 ,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区的预报技巧 ;另外 ,两个大气环流模式相比 ,改进了地表反照率的AGCM 1 2的 15年集合平均预测技巧略高于AGCM 1 1,特别是在华北地区 ,预测效果有明显提高 ,这表明改进地表反照率从而改进了模式的气候平均态的模拟 ,能提高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 ,说明较好的陆面过程引入模式对短期气候预测是有益的。
赵彦林朝晖李旭袁重光
关键词:海温异常降水预报大气环流
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的定量评估及订正技术的改进研究被引量:23
1999年
采用一套多指标的评估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IAPPSSCA) 方案1 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定量的、系统的评估。评估表明: IAPPSSCA 对中国汛期大尺度的、重大的降水异常预报较好; 在不同区域,IAPPSSCA 的预测能力不同, 对中国东南区域显示出较高的预报准确度和可信度; 与单个预报相比, 集合预测水平稳定, 能提高总体预测水平。另外, 还对订正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 距平百分率订正较距平订正效果为佳。
赵彦李旭袁重光郭裕福
关键词:短期气候预报
IAP/CAS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IAP/ CAS)近十年来在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情况 ,首先介绍了近十年来准业务跨季度汛期降水预测的结果及评分 ,对预测的物理基础、预测可能性、集合预测方法、订正的必要性与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发现预测中可能出现多平衡态 ,可以应用来改进不同区域的预测 ,并对此方法所作预测的特点、与经验半经验统计的相互配合、不同地区预测效果的差异、如何选择模式、预测时效与预测对象、评分等一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希望通过讨论得到进一步深入 ,有助于此项研究的发展。
袁重光李旭王会军毕训强林朝晖
汛期预测的集合预告模拟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本文介绍一个跨季度汛期降水预测的集会预测模拟试验,以1987年为例,用2月1日~26日每隔5天的观测资料作初值进行了6个积分,取其平均作为集合预测,共有7个预测结果,计算了7个预测与观测场的同号率,计算了6个预测的标准差,结果表明:集会预测比个别试验更为合理,这6个试验的结果在大尺度分布上是相近的,其差别也是不大的。集合预测值得继续进行试验。文中也讨论了一些由于大气运动固有的动力学特性,其集合预测与经典的数学考虑有所区别,对集合预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许多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以期能对该方法作出恰当的评价。
袁重光杨芳林李旭曾庆存
关键词:降水预报汛期预测
一个可供ENSO预测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1997/1998ENSO的预测被引量:43
1998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的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的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周广庆李旭曾庆存
关键词:初始化ENSO预测
1991年夏季苏皖地区洪涝的短期气候距平预测试验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叙述了用多种方案对1991年夏主要发生在我国江苏、安徽两省的持续性多雨气候进行的跨季度预测试验研究的情况。试验用完全的海气耦合方案、大气模式并保持初始SSTA方案、考虑皮纳图博火山作用、模式系统误差订正以及它们的组合等进行。
李旭袁重光曾庆存
关键词:降水距平降水预报洪涝
短期气候数值预测可预报性问题被引量:20
2000年
该文利用 IAP L2 AGCM1 - 1模式进行 1 7年 ( 1 980~ 1 996年 )、每年 9个单个积分的集合后报试验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可预报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热带地区 ,海表温度 ( SST)异常引起的可预报性较高 ,50 0 h Pa高度场高值区沿热带呈带状分布 ,在热带外仅有部分相对高值区 ;在中高纬度地区 ,春季的可预报性高于夏季 ;一般来说各场的可预报性海洋高于陆地 .在北太平洋春季 ,50 0 h 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表面气温场有一可预报高值区 .在中国区域 ,降水场、海平面气压场和表面气温场的可预报性从我国南海向西北递减 .
赵彦郭裕福袁重光李旭
关键词:方差分析可预报性短期气候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改进及其对1998年全国汛期旱涝形势的预测被引量:64
1998年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林朝晖李旭赵彦周广庆王会军袁重光郭裕福曾庆存
关键词:短期气候预测陆面过程
一个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模式及其检验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为进行ENSO的模拟与预测,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有的较低分辨率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依赖于Richardson数的垂直扩散方案和太阳短波辐射穿透的物理过程,发展了一个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模式。利用该模式和1980~1995年大气强迫场的观测,进行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及环流的结构和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同时段的海洋同化分析,就海洋及其时间变化的三维特征,检验了模拟结果。首先,检验了该模式对ENSO事件的三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这16年间所有冷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均得到基本正确的模拟;海温异常的强度和结构特征与实况有偏差,尤其是次表层,距平量在赤道西太平洋和沿斜温层显著弱于实况;表层海温(SST)距平与实况较为接近,只是在日期变更线附近偏大。然后,强调海气耦合模式要成功预测ENSO,真正严峻的考验是海洋模式对次表层海洋的模拟能力,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SST的正确模拟。因此,为全面评估该海洋模式,探讨模式误差的原因,根据同化资料,找出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之后,检验了多年平均状态及其季节变化、年际变率及其季节变化等统计量。?
李旭金向泽陈克明
关键词:ENSO海洋环流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