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3篇源性疾病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3篇食源性疾病
  • 3篇病原学
  • 2篇行为干预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率
  • 2篇食品
  • 2篇体检
  • 2篇农民
  • 2篇贫困
  • 2篇贫困村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健康
  • 2篇核酸
  • 2篇干预
  • 2篇艾滋病

机构

  • 17篇白银市疾病预...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作者

  • 17篇王彦博
  • 7篇张小梅
  • 5篇卢旭升
  • 5篇李梅基
  • 3篇万霞
  • 3篇展胜
  • 3篇陈安明
  • 2篇葛少锋
  • 2篇金明丽
  • 2篇董金钰
  • 2篇沈红玲
  • 2篇王友军
  • 2篇倪丰安
  • 2篇张景辉
  • 2篇李江涛
  • 1篇赫永虎
  • 1篇刘世文
  • 1篇仇文轩
  • 1篇张慧
  • 1篇曾同霞

传媒

  • 9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甘肃科技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甘肃省白银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从白银市347份食源性疾病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并用多重PCR方法鉴定DEC,再结合生化实验验证,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47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DEC 123株,检出率为35.45%;其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检出最多(74株,21.33%),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各23株(各为6.6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3株(0.86%),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347例病人中,男性200例,检出DEC 66株、阳性率为33.00%,女性147例,检出DEC 57株、阳性率38.78%;5岁及以下儿童196例,检出DEC 75株、阳性率38.27%,19岁~共104例,检出DEC 37株、阳性率35.58%;123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磺胺耐药性较高。结论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病人中DEC感染普遍存在,并以EAEC、ETEC和EPEC菌株感染为主,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基因型呈多态分布。
李梅基张小梅强丽红卢旭升王彦博陈安明
关键词:多重PCR毒力基因耐药性
甘肃省某贫困村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干预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某贫困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连续三年调查全村村民,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干预。结果经过3年健康干预,村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由4.46%上升到4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P<0.05),村民得病后新农合住院率由16.83%下降到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5)。结论实施长期、持续的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方案,可显著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解决农民健康问题的最根本、最经济和最快捷的办法。
展胜沈红玲王友军王彦博
关键词:行为干预
白银市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引起甘肃省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污染途径和影响健康的饮食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白银市食源性疾病发生事件、报告病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等监测数据,获得白银市主要危险食品、污染途径和威胁健康的饮食行为。结果2013-2017年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数中各类致病食品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7,P<0.05),占比最多到最少的趋势基本一致;食源性疾病病例和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的水果类食品中,检出致病菌较多的水果为西瓜(35.03%,36.74%)、桃子(21.81%,13.58%)、葡萄/草莓(9.64%,11.89%);主动监测和致病菌监测均检出致病菌,致病菌检出率高的食品,主动监测时检出率依然较高。结论引起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是水果类及其制品,以西瓜和桃子为主;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部分居民存在影响健康的不洁饮食行为。
张景辉陈安明李梅基王彦博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
白银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和网络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实验室布局、附属设施、主要设备及核酸检测人员配备、日核酸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2022年1月对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截至2021年12月27日,全市18家单位共建成21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均为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其中固定18家、可移动3家,固定面积1 926.2 m2,可移动113.7 m2;全市日核酸检测能力为49 924管,共有检测人员240人,核酸提取仪55台,全自动实时荧光扩增仪59台。结论 白银市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应尽快完善全市网络实验室布局建设,提升硬件设施,加强人员技术储备,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空调系统维护保养、生物安全柜安全性监测,加强人员的操作培训和防污染意识。
王彦博李梅基张小梅张国琴董金钰杨雅倩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DEC 4种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从1003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0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9.9%。DEC的检出率最高(29.1%,292/1003),其次是沙门菌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10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女性患者致病菌检出率(31.8%,136/428)高于男性(28.5%,164/575);19~59岁和≤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5%(76/241)和30.6%(188/615)。致病菌的检出主要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7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分为6种带型,存在1次聚集。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5.7%(6/7),多重耐药株有6株;1株福氏志贺菌2a型是七重耐药菌株;292株D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8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0.8%,236/292),多重耐药菌株占75.3%(220/292)。结论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DEC检出率最高,19~59岁年龄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主要流行季节,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
李梅基张小梅强丽红陈安明张景辉王彦博卢旭升仇文轩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
一起家庭聚餐性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8年
目的查明家庭聚餐性食物中毒原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从剩余食物及患者呕吐物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熟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10^7 cfu/g,对其他病原菌进行了排查试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倪丰安葛少锋金明丽王彦博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2005~2007年白银市区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白银市区食品卫生状况,掌握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方法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经检测,1489份食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3.28%;3年内合格率略呈下降趋势,各年度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类食品中,酒类(葡萄酒、啤酒)及方便面合格率最高,均达100.00%;豆制品合格率最低,仅为29.55%。11类食品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生物3项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真菌计数)检测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真菌计数合格率最低。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2个项目中以豆制品合格率最低,分别为43.18%和55.56%;真菌计数以纯净水合格率最低,为84.75%。结论不同种类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不同,同种食品受不同种类微生物污染程度也不同.应重点加强对豆制品、纯净水等的卫生监督管理。
倪丰安葛少锋金明丽王彦博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
2017—2021年白银市新确诊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新确诊HIV感染者的首次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补充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且在本辖区内管理的接受首次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感染者;分析其病毒载量值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86例感染者符合筛选要求,按首次病毒载量检测值将其分为4组,36例感染者病毒载量<1000 cps/ml、占12.6%,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410.97个/μl;41例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000~10000 cps/ml、占14.3%,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342.12个/μl;142例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0000~100000 cps/ml、占49.7%,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255.63个/μl;67例感染者病毒载量>100000 cps/ml、占23.4%,CD4^(+)T淋巴计数均数为138.92个/μl。感染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122例、占42.7%),其中病毒载量>10000 cp/ml者占73.7%;农民占44.1%,其病毒载量>10000 cp/ml者占76.2%。病毒载量<1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2.50年,病毒载量1000~10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3.00年,病毒载量为10000~100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4.00年,病毒载量>100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6.00年。结论白银市新确诊的HIV感染者首次病毒载量检测值较高,病毒载量>10000 cps/ml感染者以农民为主,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病毒载量越多,CD4^(+)T细胞计数越少,感染时间越长,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可监测病程变化,有助于确定疾病发展的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感染时间延长和病毒复制而减少,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应该加强关于艾滋病流行形势以及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宣传,增强人群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早检测、早发现,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越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命周期[1]。
张国琴薛兴钧王彦博万霞卢旭升
关键词:病毒载量
某市县区疾控中心饮用水检测能力调查
2022年
了解某市县区疾控中心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为进一步健全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提供依据。采用调查表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对5县区疾控中心的饮用水检验人员、实验用房面积、设备和检测能力进行调查。5县区疾控中心饮用水检验人数不达标且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实验室面积达标,4县区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均能开展饮用水常规40项检测,部分县区缺少低本底放射性а、β检测仪器。县区疾控中心的饮用水卫生监测设备配置基本达标,人员较少,检验能力水平较低,应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能力,健全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
强丽红王彦博赫永虎
关键词:饮用水
甘肃省某贫困村村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摸清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某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户的健康状况,以便针对影响健康状况的不良因素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常规体检项目,2015年12月对在家村民210人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结果体检发现位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52人)、糖尿病(38人)、高脂血症(34人)、白细胞尿(26人)和脂肪肝(17人),患病率分别为24.8%、18.1%、16.2%、12.4%和8.1%;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病主要在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36.4%(χ~2=8.644)和29.9%(χ~2=12.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患高血压病居多,检出28人、患病率31.5%(χ~2=2 177.273),女性患白细胞尿居多,检出23人、患病率19.0%(χ~2=11.559),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人群的健康宣传力度,实施长期、持续、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方案,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可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助力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
展胜王友军李江涛王彦博
关键词:健康体检农民贫困村行为干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