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乳动脉置管化疗在中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术前经内乳动脉化疗对于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临床分型基本相同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行内乳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22例行全身化疗,两组均在化疗后2周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对两组的近期临床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治疗组的全身毒副反应(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经内乳动脉插管化疗治疗中晚期乳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全身化疗。
- 李玉梅李国毅李俊峰梁景青王玉仙
- 关键词:乳腺癌内乳动脉化疗
- 免疫组化微波处理法在乳癌C-erbB-2蛋白表达检测中的作用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微波处理法在乳癌C -erbB - 2蛋白表达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15 0例原发性乳癌分为免疫组化组 (A组 ) 80例 ,免疫组化微波处理组 (B组 ) 70例 ,分别观察C -erbB - 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组C -erbB - 2表达阳性率2 7% (2 2 / 80 ) ,B组阳性率 4 4 % (31/ 70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6 0 ,P <0 0 5 )。结论 免疫组化结合微波处理能较好地克服因单纯免疫组化检测过程中引起的假阴性 ,明显提高C -erbB -
- 董永红李玉梅王玉仙
- 关键词:ERBB-2微波蛋白表达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外科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2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于乳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行碘油栓塞,2周~4周后行Halsted根治术。观察术前原发癌灶及腋窝淋巴结大小的变化,并对术后标本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23例患者经灌注化疗后,原发癌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88.4%;19例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镜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区,组织学有效率79.1%。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减低临床分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加手术机会,是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 籍敏高润芳王玉仙杨璇张亚芬王嘉伟
- 关键词:乳腺癌动脉灌注药物疗法栓塞
- 宫颈癌病人合并出血的护理被引量:2
- 2005年
- 杨靖华崔爱香王玉仙
- 关键词:病人宫颈癌出血肿瘤^192IR
- 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杨璇王玉仙
-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术经颈内静脉静脉穿刺输液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50例临床观察
- 2006年
- 高润芳杨璇籍敏张亚芬王嘉伟王玉仙冯贵生任福林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患者乳腺科
- 肠系膜动脉非阻塞性梗死(1例报道和文献复习)
- 1984年
- 肠系膜动脉非阻塞性梗死(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nfarction NMI),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该动脉血供不足,而非动脉开放障碍所引起的梗死。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死亡率可高达100%。我们最近收治1例,术前误诊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现将本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冯变喜王玉仙侯一丁贾守仁傅信孚
-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阻塞性机械性肠梗阻动脉造影NMI
- 中心静脉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1
- 1998年
- 中心静脉肠外营养(CV-PN)应用于危重病人的重要性近年来已被充分认识,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应予以重视。现就我院1990年-1998年以来施行中心静脉肠外营养400例(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出现的并发症作一回顾性总结。1穿刺置管过程中的...
- 陈智王玉仙
- 关键词:并发症
-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393次应用体会被引量:1
- 1993年
- 介绍393次中心静脉插管的体会,28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提出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并着重介绍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插管的方法。
- 王玉仙
-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锁骨下静脉插管法
- c-erbB-2DNA在乳癌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索 c- erb B- 2在乳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流式细胞仪 DNA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70例乳癌 c- erb B- 2过度表达情况 ,同时行流式细胞仪 DNA检测。结果 c- erb B- 2过度表达率为 30 %(2 1∶ 70 ) ,其中浸润性癌中 36 .4% (2 0∶ 5 5 ) ,非浸润性癌中 6 .7% (1∶ 15 )。 c- erb B- 2与 ER、PR呈强负相关 (P<0 .0 0 1) ,与 DNA倍体呈正相关 (P=0 .0 2 1) ,与 SPF呈正相关 (P=0 .0 139) ,与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与 PF间无明显相关 (P=0 .0 6 17)。结论 c- erb B- 2、DNA相关性研究阐释了乳癌的生物学特性 ,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 董永红王玉仙匡玉庭张志德高敏郭钟行
- 关键词:乳腺癌C-ERBB-2流式细胞仪DNA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