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荧光
  • 2篇大熊猫
  • 2篇蛋白
  • 2篇荧光蛋白
  • 2篇微卫星
  • 2篇细胞
  • 2篇绿色荧光
  • 2篇绿色荧光蛋白
  • 2篇基因
  • 1篇冻胚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山羊
  • 1篇受胎
  • 1篇受胎率
  • 1篇受胎效果
  • 1篇酸酶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保护大熊...
  • 1篇北京动物园

作者

  • 7篇田亮
  • 6篇韩红兵
  • 6篇连正兴
  • 4篇徐曙光
  • 4篇潘求真
  • 4篇李佳
  • 4篇杨宁
  • 3篇李海
  • 3篇孙书锋
  • 2篇张宝路
  • 2篇李宁
  • 1篇姚玉昌
  • 1篇张和民
  • 1篇曹之晨
  • 1篇李德生
  • 1篇谭景和
  • 1篇张立波
  • 1篇李武
  • 1篇杨君
  • 1篇李俊英

传媒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第十次全国畜...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鸡类囊胚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鸡胚是研究胚胎发育、组织分化、基因表达与调控良好的实验模型, 是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实验选取白来航蛋鸡所产新鲜种蛋, 采用纸环法收集胚盘, 机械打碎后进行悬浮培养, 获得了哺乳动物囊胚样结构, 命名为类囊胚. 体外培养12~24 h是类囊胚发育的高峰期, 其直径显著增加近1倍. FBS可促进类囊胚的发育, 而卵黄在12 h前对类囊胚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但到24 h时可促进类囊胚的贴壁生长. 经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初步显示类囊胚中含有大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SSEA-1免疫荧光染色后呈阳性, 进一步肯定了类囊胚中ES细胞的存在, 最终从贴壁类囊胚中分化出神经样和成纤维样等多种类型细胞. 由此可以得出: 悬浮培养鸡胚盘细胞可以形成含有胚胎干细胞的、类似哺乳动物囊胚样的结构, 并能保持其内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潜能.
李佳潘求真李俊英韩红兵孙书锋杨君徐曙光田亮连正兴杨宁李宁
关键词:基因表达与调控碱性磷酸酶活性鸡类细胞特异性组织分化ES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猪骨髓基质干细胞
目的采用电穿孔法将带有GFP的质粒(pGFP-NEO)转染MSCs,经过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荧光显微镜检测GFP的表达情况。结果以电压150V,20ms一次脉冲进行转染。转染 GFP质粒的MSCs能在含有6418的培...
潘求真孙书锋韩红兵张宝路李海田亮李佳徐曙光连正兴杨宁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应用微卫星进行大熊猫亲子鉴定及微卫星在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
饲养于动物园中的大熊猫,由于采用一雌多雄和人工授精并行的交配制度,经常带来亲子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本文选用21对大熊猫微卫星引物,对北京动物园一只大熊猫幼仔及其母亲、2只疑似父亲和其他无关个体(总记17只大熊猫)进行了PC...
田亮
关键词:微卫星基因组扫描亲子鉴定荧光原位杂交大熊猫
文献传递
优良的BMPR-IB基因型可提高绵羊冷冻胚胎的受胎效果被引量:3
2006年
以控制BooroolaMerino羊高繁殖力的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以小尾寒羊及其杂交羊、东北半细毛羊、澳洲美利奴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萨福克羊、特克塞尔羊、夏洛莱羊为试验对象,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同时研究基因对高繁殖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及其杂交羊、东北半细毛羊和夏洛莱羊群体中发现了与BooroolaMerino羊相同的A746G碱基突变,而小尾寒羊及其杂交羊群体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另外4个品种中未发现此突变.携带B等位基因的群体较非携带B等位基因群体排出更多的卵子,排卵后黄体直径较小.移植入冷冻胚胎后,++、B+和BB3种基因型群体的妊娠率分别为38.78%、45.71%和66.67%.由此推断,BMPR-IB基因突变很有可能从增加卵巢排卵数和提高胚胎着床及妊娠建立效率两个方面同时影响绵羊高繁殖力性状.所得BB型群体冻胚移植妊娠率明显高于++和B+型群体,已接近鲜胚移植水平,通过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选用合适基因型群体作为胚胎移植受体,有可能为提高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提供新的方向.
姚玉昌田亮韩红兵陈学辉陆明海郭鹏程张超峰李宁连正兴李武
关键词:绵羊高繁殖力BMPR-IB基因冷冻胚胎受胎率
体外培养山羊成纤维细胞系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1
2006年
用山羊组织块和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培养法获得正常传代细胞,对于出现的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混合生长的问题,则根据两者贴壁紧实程度不同,用0.05%的胰酶-EDTA进行不同时间的消化,将其分离纯化。纯化的成纤维体细胞经数次传代培养后,进行冷冻一解冻检验表明仍具有正常的传代能力。各代体细胞的核型分析表明,在体外培养至20~30代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高度汇合后呈火焰状)、细胞周期以及核型均为正常,符合体细胞克隆转基因的基本要求。
潘求真田亮徐曙光韩红兵李佳李海孙书锋连正兴杨宁李宁谭景和
关键词:山羊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改造和表达被引量:6
2007年
为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SC,并观察其在猪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NheⅠ和AgeⅠ消除pEGFP-N1质粒上的多克隆位点(MSC),然后补平连接,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SC质粒,将pEGFP-N1-MSC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于Kanr+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重组子经NheⅠ和AgeⅠ双酶切鉴定,将该载体转染猪成纤维细胞,24 h后观察EGFP表达情况,48 h后添加G418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改造的pEGFP-N1-MSC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猪成纤维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绿色光,获得可产生绿色荧光的pEGFP-N1-MSC载体,为构建猪双正选择同源重组载体奠定了基础。
潘求真徐曙光李佳张宝路田亮李海韩红兵连正兴杨宁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6
2007年
以来源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34只圈养大熊猫(分为a群体和b群体)和7只圈养野生大熊猫(圈养野生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Y161177~AY161218、Ame-μ5~Ame-μ70和g001~g905等30个微卫星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保持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微卫星数据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好(PIC=0.621~0.640),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水平(a群体:A=5.48,Ho=0.475,He=0.696;b群体:A=5.24,Ho=0.453,He=0.719;圈养野生群:A=3.80,Ho=0.514,He=0.725)高于6个濒危物种(Ho=0.210~0.390,He=0.150~0.430)但低于3个非濒危物种(Ho=0.620~0.710),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水平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圈养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圈养野生群相比有所降低.F统计量及基因流Nm分析结果证明,a、b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不高(Nm=2.610,Fst=0.0874,Fit=0.4116),存在个体交换和一定程度的近交,b群体近交程度高于a群体(a群体Fis=0.3221,b群体Fis=0.3983).因此,现阶段圈养大熊猫的管理重点是避免近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将圈养大熊猫种群作为同一管理单元,把纠正大熊猫系谱中的错误、科学选择大熊猫个体进行群体间交流作为关键点,利用微卫星技术保持和提高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王芳王芳王芳彭真信张金国田亮韩红兵曹之晨李德生张和民李德生张和民
关键词:微卫星圈养大熊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