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萍

作品数:21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出血
  • 8篇血肿
  • 6篇微创
  • 6篇脑出血
  • 6篇穿刺
  • 5篇内血肿
  • 5篇清除术
  • 5篇微创穿刺
  • 5篇颅内
  • 5篇颅内血肿
  • 5篇膜下
  • 4篇神经功能
  • 4篇微创穿刺清除...
  • 4篇颅内血肿微创
  • 4篇颅内血肿微创...
  • 4篇急性
  • 3篇血肿扩大
  • 3篇缺血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机构

  • 20篇天门市第一人...
  • 2篇武汉同济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管萍
  • 14篇杨小华
  • 8篇李格
  • 5篇刘宏为
  • 5篇李荣华
  • 4篇王炎林
  • 4篇李志红
  • 3篇韦世友
  • 2篇黄骥
  • 1篇余爱军
  • 1篇康慧聪
  • 1篇田代实
  • 1篇朱舟

传媒

  • 8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疗效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疗效。方法: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单独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用药治疗,分析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血药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可提升疗效。
管萍李志红卢鹏超
关键词:丙戊酸癫痫拉莫三嗪血药浓度
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定位、定向技巧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定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笔者改进的手术定位和定向技术对23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手术穿刺成功率达100%,靶点命中率达91.3%,无一例脱靶;术后患者转归良好。结论:笔者改进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脑出血的疗效好。
杨小华李格刘宏为管萍
关键词: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情况,将病人分为恶化组(31例)和正常组(171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溶栓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白细胞计数、术前NIHSS评分、有吞咽功能障碍、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TOAST分型等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程度和TOAST分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多种因素可造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溶栓药物并确定药物剂量。
余爱军管萍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阿替普酶吞咽功能障碍
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李荣华杨小华王炎林韦世友管萍
关键词:不等量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脑出血迟发型血肿扩大的机制探讨和治疗对策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迟发型血肿扩大的机制,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和药物治疗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75例脑出血迟发型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特点、CT特征,并随机分成微创手术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其临床疗效,并对微创手术组血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血肿液中皱缩与破坏的红细胞混合者3例,占7.9%,新鲜、皱缩与破坏的红细胞混合者35例,占92.1%。微创治疗组治疗14 d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90 d后mRS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脑出血迟发型血肿扩大的演变过程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相似。其血肿扩大的机制可能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血肿扩大机制相似。即血肿外膜反复出血,局部凝血障碍是导致其血肿扩大的病理基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治疗脑出血迟发型血肿扩大的方法之一。
杨小华李格管萍
关键词: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5例被引量:6
2013年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亚急性期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2~65岁;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头颅CT证实均为基底核区出血,出血量20~40mL:头颅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均排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2例患者入院时拒绝手术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复查头部CT示“血肿缩小,灶周水肿范围明湿扩大”;3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时间分别为发病10d、14d、15d。
管萍杨小华李格余艾军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被引量:3
2008年
管萍杨小华王炎林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VCIND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石杉碱甲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连续用药20 d。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与预后不良组(34例),比较两组A1298C位点上AA、AC、CC基因型分布与A、C等位基因频率及C677T位点上CC、CT、TT基因型分布与C、T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预后不良组中CC基因型的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中A1298C位点CC基因型的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中A1298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C677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及C677T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以A1298C AC等位基因、C677T TT等位基因为参照,A1298C AA及CC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15、1.258,C677T CC及CT相对危险度为1.799、1.8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A1298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老年VCIND的预后明显相关,携带C等位基因较A等位基因的预后不良风险相对更高。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对老年VCIND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管萍刘文娟卢鹏超李志红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老年预后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150例为ICVD组,依据其病情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的相关血脂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 ICVD组、TIA组、CI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cy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叶酸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C、TG与HDL-C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po A1与Apo B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Fg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定期检测血清Hcy水平和相关血脂,对预防和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李荣华韦四友黄骥管萍朱舟田代实康慧聪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具有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ADL能力。
韦世友王炎林杨小华管萍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