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小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胆管
  • 6篇胆管癌
  • 6篇胆囊
  • 5篇造影
  • 5篇细胞
  • 4篇胆管造影
  • 4篇胰胆管
  • 4篇胰胆管造影
  • 4篇术后
  • 4篇逆行
  • 4篇切除
  • 4篇结石
  • 3篇胆道
  • 3篇胆管造影术
  • 3篇胆囊切除
  • 3篇射频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32...
  • 7篇解放军324...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1...

作者

  • 23篇邓小明
  • 18篇张丰深
  • 15篇孙海
  • 6篇陈焱
  • 6篇吴国栋
  • 5篇杨星
  • 5篇王曙光
  • 4篇李志强
  • 3篇李志强
  • 3篇杨琳
  • 3篇杨星
  • 2篇唐军
  • 2篇高占峰
  • 2篇李天宇
  • 2篇李志强
  • 1篇范亚川
  • 1篇胥全宏
  • 1篇马宽生
  • 1篇黄竹
  • 1篇刘子沛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KAI1的构建及其在胆管癌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KAI1,并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从人胆管组织中克隆KAI1基因,连接T载体并测序正确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连接,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法转染QBC939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中KAI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KAI1,用脂质体法转染胆管癌细胞QBC939后,经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可见细胞内有EGFP及KAI1的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KAI1构建成功并在胆管癌细胞QBC939中得到稳定表达,为研究KAI1对肿瘤的生物学作用以及KAI1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邓小明王曙光张丰深
关键词:KAI1EGFP真核表达载体胆管癌细胞
新型射频消融肝组织凝胶模型的构建
2014年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能应用于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并且与人肝组织特征相似的仿真模型。方法用新鲜动物离体肝组织匀浆、琼脂糖凝胶、脱气水制成仿正常肝组织的固体模型,测定其物理特性,并对模型进行RFA操作,测量单次RFA的消融体积,评估模型行RFA的生物特性。结果肝组织凝胶模型密度为(1 055.75±9.29)kg/m3,比热容为(3 446±137)J/(kg·℃),导电率为(0.123±0.004)s/m(470 kHz),CT值为(25.68±5.85)HU,与人体肝脏的物理特征类似;单次RFA后剖开模型可见清晰消融灶,肉眼或CT扫描下均可测量毁损灶大小。结论新型肝组织凝胶模型具有较好的仿人肝组织的特点。
孙海吴国栋张丰深马宽生陈焱邓小明李志强杨星
关键词:射频消融
自发性乙状结肠微小穿孔1例被引量:1
2010年
邓小明杨琳张丰深
关键词:乙状结肠穿孔
KAI1基因外源性过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层黏素受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KAI1基因外源性过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层黏素受体(LN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分为两组:转染空载体pIRES2-EGFP对照组和转染重组真核载体pIRES2-EGFP-KAI1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空载体和重组真核载体转染到QBC939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KAI1、LN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的KAI1 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9±0.071、.06±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2±0.02、0.59±0.02,P<0.01);实验组的LNR 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8±0.04、0.29±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3±0.05、0.68±0.0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AI1蛋白在胞质的着色明显增强、LNR着色减弱。结论体外胆管癌QBC939细胞过表达KAI1可导致LNR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
邓小明王曙光张丰深孙海杨星杨琳
关键词:KAI1胆管癌细胞
肝脏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
2013年
病例 男,53岁,2012年7月18日因被重物撞伤右季肋区致腹腔内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右肝膈面长约10cm裂口,深约2.5cm,与第二肝门呈放射状,创缘不规则、搏动性出血。
李志强邓小明唐军张丰深
关键词:肝脏创伤假性动脉瘤
高原地区阑尾脓肿术后并发肠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高原地区因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差,居民健康知识贫乏,致使一部分阑尾脓肿患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而导致肠瘘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36例阑尾脓肿并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术后近期并发肠瘘,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汉族2例,藏族3例;年龄7 ~55岁,病程3~11d.
胥全宏邓小明
关键词:阑尾脓肿肠瘘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同时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完成腹腔镜手术,6例中转开腹;72例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7.3%;造影前行胆道冲洗14例,造影发现胆囊管残石2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总管结石6例,造影后留置造影管减压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撕裂伤1例,造影提示胆总管-门静脉瘘1例。并发胆总管撕裂伤和胆总管-门静脉瘘各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过程中,胆道造影有助于了解胆囊管的走向和残端长度,明确Mirizzi综合征或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术中可经造影管冲洗胆道,术后留置造影管行胆道减压或为二期取石ERCP插管提供引导。
邓小明陈焱孙海张丰深吴国栋李志强陈宇欣
关键词:胆囊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
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169例良性胆系疾病ERCP诊疗患者从临床病理和技术操作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患者出现11例PEP,发生率6.5%;43例诊断性ERCP中PEP 3例,发生率7.0%;126例治疗性ERCP中PEP 8例,发生率6.3%,两组PE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胆总管直径<10 mm、Oddis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s dysfunction,SOD)、多次胰管插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对PEP有预防作用(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D、多次胰管插管是PE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227、20.100);鼻胆管引流是PE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92)。结论SOD患者是PEP的危险人群,胆总管直径正常患者也应警惕,多次胰管插管是PEP的危险因素。鼻胆管引流和避免不必要的胰管插管是预防PEP的有效措施。
孙海张丰深邓小明杨琳杨星
关键词:逆行胆胰管造影胰腺炎鼻胆管引流
拔T管后胆漏的治疗和预防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 1996年 2月~2 0 0 2年 6月治疗的 9例拔T管后胆漏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拔T管后出现胆漏的时间为拔管后 10min~ 4h ,8例首选非手术治疗 ,7例治愈 ,1例无缓解形成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同另 1例手术治疗病例行窦道结扎或重置T管 ,均治愈。结论 拔T管后胆漏的治疗绝大部分首选非手术治疗 ,如无效或病情加重开腹引流 ,窦道结扎或重置T管。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
邓小明范亚川曾升明
关键词:胆漏疗效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
导向型针形刀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导向型针形刀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中应用技巧和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EST困难的34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导向型针形刀切开,观察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有效切开,切开时间5~10 min,平均6.8 min。术中2例出现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效果好。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术后出血、胰腺炎、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导向型针形刀作为弓形刀的补充工具,降低了EST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小明张丰深孙海杨星吴国栋李志强唐军
关键词: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导向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