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星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管
  • 2篇胆道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胆囊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内镜
  • 2篇结石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探查
  • 1篇胆道探查术
  • 1篇胆道造影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癌细胞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病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324...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2...
  • 1篇解放军第11...

作者

  • 6篇张丰深
  • 6篇杨星
  • 6篇孙海
  • 5篇邓小明
  • 3篇陈焱
  • 3篇吴国栋
  • 2篇李志强
  • 1篇唐军
  • 1篇陈许波
  • 1篇马宽生
  • 1篇李志强
  • 1篇杨琳
  • 1篇王曙光
  • 1篇刘巍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导向型针形刀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导向型针形刀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中应用技巧和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EST困难的34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导向型针形刀切开,观察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有效切开,切开时间5~10 min,平均6.8 min。术中2例出现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效果好。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术后出血、胰腺炎、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导向型针形刀作为弓形刀的补充工具,降低了EST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小明张丰深孙海杨星吴国栋李志强唐军
关键词: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导向型
术后3h血清淀粉酶检测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估ERCP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我院328例连续行ERCP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值,并统计PEP的发生情况。将是否发生PEP作为状态变量,两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作为检验变量,采用SPSS13.0系统作ROC曲线,分析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对PEP的预测价值。结果 328例患者中诊断PEP共17例(5.18%)。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200 U/L共194例(59.15%),其中PEP 2例(1.03%);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200 U/L共134例(40.85%),其中PEP 15例(11.1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9.731;P<0.001)。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诊断准确度良好,最佳Cut-off值为280 U/L,灵敏度82.4%,特异度74.3%,阳性预测值14.7%,阴性预测值98.7%,准确度74.4%,Youden指数56.4%。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600 U/L共284例(86.59%),其中PEP 1例(0.35%);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600 U/L共44例(13.41%),其中PEP 16例(36.3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93.341;P<0.001)。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77,诊断价值高,最佳Cut-off值为534.5 U/L,灵敏度100%,特异度89.1%,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100%,准确度89.6%,Youden指数89.1%。结论 ERCP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对PEP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特别是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当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200 U/L并且有胰管插管时,需高度警惕PEP的发生。
孙海吴国栋张丰深邓小明李志强杨星
关键词:胰腺炎血清淀粉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2012年5月对27例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胆囊管内径>5 mm者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径>6 mm者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或留置造影管;胆囊管内径≤5 mm、胆总管内径≤6 mm者直接留置造影管,术后再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取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8例直接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11例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7例,留置造影管4例,1周后造影均阴性;8例直接留置造影管,1例术后36 h滑出,1周后ERCP造影胆囊管残端无渗漏,EST取石,术后1周再次造影3例结石消失,4例仍有结石,均经EST取出。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24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熟练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对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实施微创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邓小明杨星陈焱吴国栋孙海张丰深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术
术前MRCP与LC术中胆道造影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比较术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道造影(IOC)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对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272例患者MRCP及LC-IOC的临床资料。结果 MRCP与LC-IOC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与LC-IOC比较,MRCP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一致率为95.22%、敏感性为89.41%、特异性为97.86%;两种方法的吻合系数为Kappa=0.8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吻合度强。结论 MRCP能在术前简便、准确、无创地诊断胆囊结石患者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从而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杨星刘巍邓小明孙海陈焱张丰深
关键词:胆管造影术胆囊结石病
KAI1基因外源性过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层黏素受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KAI1基因外源性过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层黏素受体(LN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分为两组:转染空载体pIRES2-EGFP对照组和转染重组真核载体pIRES2-EGFP-KAI1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空载体和重组真核载体转染到QBC939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KAI1、LN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的KAI1 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9±0.071、.06±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2±0.02、0.59±0.02,P<0.01);实验组的LNR 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8±0.04、0.29±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3±0.05、0.68±0.0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AI1蛋白在胞质的着色明显增强、LNR着色减弱。结论体外胆管癌QBC939细胞过表达KAI1可导致LNR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
邓小明王曙光张丰深孙海杨星杨琳
关键词:KAI1胆管癌细胞
加强型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估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病灶直径≥5.0 cm的11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行常规射频消融术组(A组,n=54)和行加强型射频消融术组(B组,n=64),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灶完全毁损率、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瘤体缩小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术后A组出现并发症14例(25.93%),B组14例(21.88%),A组与B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A组中病灶完全毁损41例(75.93%),B组58例(90.6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随访结果,A组平均瘤体缩小率为66.95%,B组为83.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血管瘤局部复发17例(14.41%),其中A组局部复发12例(22.22%),B组5例(7.8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可提高病灶毁损率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是巨大肝血管瘤患者较好的选择。
吴国栋陈许波孙海陈焱张丰深李志强杨星马宽生
关键词:肝血管瘤射频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