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健陵

作品数:19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水稻
  • 7篇高温
  • 6篇结实期
  • 6篇季稻
  • 6篇灌浆
  • 6篇灌浆结实
  • 6篇灌浆结实期
  • 5篇双季稻
  • 4篇早稻
  • 3篇稻田
  • 3篇源库
  • 3篇源库特性
  • 3篇双季稻田
  • 3篇胁迫
  • 3篇开花
  • 3篇剑叶
  • 3篇高温胁迫
  • 3篇保护酶
  • 3篇抽穗
  • 2篇氮素

机构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广东省气候中...
  • 4篇长江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惠州市农业科...

作者

  • 19篇李健陵
  • 9篇胡飞
  • 7篇万运帆
  • 6篇吴丽姬
  • 6篇张晓艳
  • 5篇杜尧东
  • 5篇王斌
  • 5篇秦晓波
  • 4篇李玉娥
  • 4篇高清竹
  • 4篇蔡威威
  • 3篇刘硕
  • 3篇林育炯
  • 3篇王华
  • 2篇郭晨
  • 2篇廖育林
  • 2篇吴艳飞
  • 2篇田平
  • 1篇干珠扎布
  • 1篇朱庆华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十三次中国...
  • 1篇全国第十四届...
  • 1篇全国第十五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对湖北早稻氮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OTC),大田原位模拟温度升高2℃和CO_2浓度增加60μL·L^(-1)的未来气候情景,观测其对湖北地区早稻植株全氮、土壤氮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CK)、增温(增2℃,IT)、增CO_2(增60μL·L^(-1),IC)以及增温+CO_2(增2℃+增60μL·L^(-1),IT+IC)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早稻各生育期植株全氮含量、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以及产量构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以及二者同增会增加早稻生育早期(特别是分蘖期)植株体内全氮含量,分蘖期以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全氮含量差异亦不显著;土壤NH_4^+-N含量与植株全氮变化规律类似,在早稻生育早期,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以及二者同增会增加土壤NH_4^+-N含量,分蘖期以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温度升高使拔节期、成熟期土壤NO_3--N含量降低,抽穗期土壤NO_3--N含量增加;CO_2浓度增加会提高拔节期、成熟期,降低抽穗期土壤NO_3--N含量;(3)CO_2浓度升高,早稻增产13.4%,与CK差异极显著(P<0.01),而单独增温或增温+增CO_2处理早稻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
蔡威威艾天成万运帆李健陵郭晨
关键词:CO2浓度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
双季稻减排增收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筛选被引量:8
2020年
为筛选出"低投入-低排放-高收益"的稻田水氮管理模式,该研究以汉江平原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氮肥管理方式:1)普通尿素;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3)普通尿素减氮20%;4)控释尿素减氮20%,和2种水分管理方式:1)常规灌溉;2)薄浅湿晒节水灌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应用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计算水稻生产碳足迹,基于成本收益核算分析单位水稻产量和单位净收益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控释尿素能有效提高双季稻产量,节水灌溉和减氮20%能节约投入成本,对双季稻产量存在一定负效应,但差异不显著。相比普通尿素和常规灌溉,不同水氮优化处理可不同程度降低水稻生产的碳足迹和排放强度,并有助于提高收益。其中节水灌溉搭配控释尿素减氮的综合减排效果最好,早、晚稻总减排量分别为45.8%和42.5%(P<0.05),同时全年净利润最高,达14340元/hm^2。因此,节水灌溉、控释尿素同时减氮20%的组合技术可实现稻田节本减排增收。
李如楠李玉娥王斌万运帆李健陵马娉翁士梅秦晓波高清竹
关键词:水氮管理碳足迹双季稻
孕穗期低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58
2014年
以天优998和桂农占为材料进行盆栽种植,孕穗期置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处理,旨在分析不同低温强度及持续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探明华南地区主栽水稻孕穗期的低温预警指标。低温设置为日最低温(Tmin)18℃、16℃、14℃和12℃,日较差为4℃,均匀变温,历期分别为1d、3d和5d,另设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使早稻倒2叶SOD和POD酶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造成光合同化物减少。同时,颖花受精率和可育率下降。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及千粒重降低是造成天优998和桂农占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经Tmin≤16℃处理3d,天优998和桂农占产量显著下降,籽粒发育形成过程明显受阻,倒2叶光合能力降低(P<0.05)。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越严重。杂交稻组合天优998比常规稻桂农占耐低温的能力略弱。日最低温度为16℃持续3d的低温可作为华南地区早稻孕穗期低温冷害指标。
李健陵霍治国吴丽姬朱庆华胡飞
关键词:水稻孕穗期生理机制
生物质炭添加对华南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3
2015年
中国农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巨大挑战。为研究生物质炭农田施用的生态效应,探讨华南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对生物质炭添加的响应,开展了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的连续两年野外观测。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当地农民习惯(CK,化肥,无稻草还田),3个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添加处理,即BC1(5 t/hm2)、BC2(10 t/hm2)和BC3(20 t/hm2),和2个稻草还田处理(直接还田和稻草+腐熟剂还田)。结果表明,相比当地农民习惯和稻草还田处理生物质炭添加有效抑制了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平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当量49.87%),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作物的碳氮养分吸收能力,稳定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3.54%),降低了稻田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52.13%)。4个生长季平均而言,相比CK、RS和RI,生物质炭3个处理分别降低稻田100a尺度上温室气体排放当量27.53%,58.65%和63.43%(P<0.05),分别增产3.21%,5.11%和2.29%(P>0.05),进而分别降低100a尺度上GHGI 30.57%,61.00%和64.82%(P<0.05),综合而言,BC3具有较好的减排增产潜力。相关矩阵和主成分分析可视化表达了在生物炭添加影响下,稻田碳排放强度与水稻生长参数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生物质炭添加影响着水稻产量、收获指数、土壤有机质、总碳和植株吸氮量等环境变量的分布。通过多元决策回归树分析,发现可通过水稻收获指数(>0.5)定量判别其碳排放强度。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适量生物质炭回田(20 t/hm2)利用是增强土壤固碳、稳定水稻产量、降低稻田碳排放强度和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可行途径。该研究可为中国秸秆资源科学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案例。
秦晓波李玉娥Wang Hong李健陵万运帆李勇廖育林范美蓉朱江敏高清竹刘硕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土壤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生物质炭
江汉平原施氮水平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氮素是保证水稻(Oryza sative L.)产量的关键,同时也会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施氮水平对江汉平原地区稻田甲烷(CH4)、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低碳高产氮肥管理措施。以单季稻"丰两优香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水平(T0:对照,0 kg N/hm2;T1:90 kg N/hm2;T2:150 kg N/hm2;T3:210 kg N/hm^2),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H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连续监测,测定水稻产量及CH4和N_2O季节排放特征,分析综合温室效应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下CH4和N_2O排放通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T2处理的CH4季节累积排放量为302.5 kg/hm2,显著大于T0、T1和T3处理,与T0相比增加CH4排放106.7%,T3处理稻田CH4季节累积排放量为160.5 kg/hm2,比T2、T1水平处理低。不同施氮处理生长季N_2O累积排放量在0.465~0.631 kg/hm2之间,T3、T2、T1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大于T0处理,但T3、T2、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加,100年尺度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以T3处理最小为0.39,T2处理最大为0.79,二者差异显著(P<0.05)。因此,210 kg N/hm2可推荐为江汉平原地区水稻低碳高产的适宜氮素投入量。
苏荣瑞刘凯文王斌金涛李健陵蔡威威尤慧周守华
关键词:单季稻CH4排放N2O排放
高温对华南早稻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明华南早稻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高温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确定高温危害界线温度,为华南早稻高温预警提供参考指标。
李健陵林青林育炯吴艳飞张晓艳钟渝爽胡飞
关键词:早稻生理生化特性高温胁迫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
文献传递
节水灌溉、树脂包膜尿素和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双季稻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作用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研究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的减排增产效果及其与新型氮肥和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提出增产与减排双赢的水氮管理措施。【方法】以江汉平原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水氮管理措施:1普通尿素+常规灌溉(U+CI),作为对照(CK);2普通尿素+薄浅湿晒节水灌溉(U+SI);3树脂包膜控释尿素+薄浅湿晒节水灌溉(CRU+SI);4碧晶尿素(含0.5%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氢醌+薄浅湿晒节水灌溉(NU+HQ+SI)。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进行稻田温室气体连续监测,分析不同水氮管理措施的CH_4和N_2O排放量、基于CH_4和N_2O的综合温室效应。水稻收获后统计产量,计算各处理单位产量的排放量(GHGI)。【结果】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有效抑制了特别是水稻生育后期的CH_4排放峰,导致早稻和晚稻U+SI处理的CH_4排放量极显著地小于U+CI处理(P<0.01),且晚稻的减排幅度更大。节水灌溉条件下,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碧晶尿素混施氢醌比普通尿素进一步减少CH_4排放量,CRU+SI和NU+HQ+SI处理的两季水稻CH_4排放总量分别是U+SI处理的60%和73%。薄浅湿晒节水灌溉促进了稻田N_2O的排放,早稻和晚稻U+SI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比U+CI处理显著增加了34%和39%(P<0.05)。节水灌溉条件下,相比普通尿素,碧晶尿素混施氢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的N_2O排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以碧晶尿素混施氢醌处理的控制效果更好。综合早稻和晚稻2个季节,薄浅湿晒节水灌溉下CH_4和N_2O排放此消彼长,但CH_4减排量大于N_2O增排量。总体而言,薄浅湿晒节水灌溉具有减少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作用,减排效果视不同氮肥种类而不同,以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的减排效果最高为49%,其次为碧晶尿素混施氢醌,减排幅度达46%,普通尿素最低为28%。同时,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碧晶尿素混施氢醌更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降低排放强度。【结论】薄
李健陵李玉娥周守华苏荣瑞万运帆王斌蔡威威郭晨秦晓波高清竹刘硕
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控释肥温室气体
脱甲河水系N2O关键产生过程及氮素来源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开展氮素迁移转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小流域氮循环过程,也可为小流域氮素流失溯源提供典型案例.为深入了解和识别脱甲河水系N_2O关键产生过程和流域氮素主要来源,采用稳定同位素方法,于2016年11月至次年10月分析了脱甲河4级(S1~S4)河段水体硝态氮的氮氧双同位素(δ^(15)N-NO_3^-、δ^(18)O-NO_3^-)和沉积物有机质氮同位素(δ^(15)N_(org))、碳氮比值(C/N)特征;探讨了流域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水体δ^(15)N-NO_3^-、δ^(18)O-NO_3^-分别在-19.87‰~8.11‰和-3.03‰~5.81‰范围内变化,氮素来源具有多元化特征且各河段存在差异.S1~S4河段δ^(15)N-NO_3^-均值分别为1.72‰、2.62‰、4.10‰和-1.28‰,而δ^(18)O-NO_3^-均值依次为2.60‰、-0.06‰、0.85‰和-0.62‰.S1河段硝态氮来源于土壤流失氮,而S2和S3来源为土壤流失氮、铵态氮肥和人畜粪便,S4则来源于铵态氮肥的硝化反应;硝态氮来源受生产生活影响显著.沉积物有机质δ^(15)N(δ^(15)N_(org))和C/N值波动范围分别是-0.69‰~11.21‰和7.30~12.02,S1~S4河段δ^(15)N_(org)均值分别为1.91‰、2.96‰、4.72‰和3.23‰,C/N均值分别是10.62、8.63、9.05和9.22.S1河段沉积物氮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而S2~S4河段δ^(15)N_(org)虽存在差异,但其来源均主要为流域内的污水.而硝化过程中δ^(18)O-NO_3^-分别是-7.01‰、-0.17‰、-0.28‰和-0.60‰;δ^(15)N-NO_3^-与δ^(18)O-NO_3^-的比值分别为0.66、-41.01、-30.23和9.39;S1~S4河段NO_3^--N质量浓度为1.08、1.46、1.54和1.50 mg·L-1,δ^(15)N-NO_3^-与NO_3^--N浓度呈正相关.因此,脱甲河水系中氮素转化可能以硝化过程为主体,硝化过程对N_2O的贡献可能占据优势.
赵强吕成文秦晓波吴红宝万运帆廖育林鲁艳红李健陵
关键词:N2O氮素来源Δ^18O
梯度低温对开花结果期番茄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开花结果期梯度降温对番茄生产性状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低温胁迫与番茄开花结果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旨在为确定番茄的寒害温度及相应的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栽培较广泛的3个番茄生产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花结果期利用梯度降温方式对番茄进行低温处理。[结果]开花结果期梯度低温胁迫导致番茄的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都发生明显变化,结果数、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均减少,尤其是前期产量减少尤为显著;番茄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降低,且下位叶的SPAD值降低比较显著;番茄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升高,Pro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浓度增加,SOD和POD活性降低,且处理温度越低,影响越明显。其中,亚蔬2301的耐低温能力最强,红贞女的抗寒能力最弱。[结论]在13℃/3℃(日最高温/日最低温)梯度低温时,番茄并不是过去所认为的5℃时就完全停止生长,因此建议调低番茄的生长极限温度。
田平李健陵段世萍胡飞
关键词:开花结果期叶绿素相对含量膜透性保护酶活性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
李健陵张晓艳吴艳飞吴丽姬杜尧东胡飞
关键词:水稻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籽粒产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