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友平

作品数:49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茶尺蠖
  • 11篇茶树
  • 11篇尺蠖
  • 8篇茶园
  • 5篇药效
  • 5篇砂梨
  • 5篇杀虫
  • 5篇杀虫剂
  • 5篇小绿叶蝉
  • 4篇多角体
  • 4篇药效试验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种质
  • 4篇种质资源
  • 4篇灰茶尺蠖
  • 4篇核型多角体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茶尺蠖核型多...

机构

  • 49篇湖北省农业科...
  • 3篇咸宁职业技术...
  • 3篇咸宁市农业科...
  • 2篇湖北百米生物...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黄冈市农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9篇王友平
  • 28篇毛迎新
  • 21篇谭荣荣
  • 15篇王红娟
  • 15篇陈勋
  • 14篇龚自明
  • 12篇刘明炎
  • 11篇胡红菊
  • 9篇田瑞
  • 9篇陈启亮
  • 7篇杨晓平
  • 4篇张靖国
  • 3篇饶漾萍
  • 2篇张舒
  • 2篇饶辉福
  • 2篇甘宗义
  • 2篇卢素芳
  • 1篇赵锋
  • 1篇仝铸
  • 1篇杨立军

传媒

  • 13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茶叶学报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农药
  • 2篇茶叶科学
  • 2篇湖北植保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茶叶通讯
  • 2篇Agricu...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2007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小绿叶蝉防治标准的初步研究
茶小绿叶蝉是湖北省各茶场茶叶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据调查统计,每年因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而减产10%左右,危害严重的年份高达30%。而现阶段在茶园的抚育管理中,对害虫使用化学防治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茶小绿叶蝉繁殖...
刘明炎王友平龚自明毛迎新谭荣荣
文献传递
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陈勋雷该翔毛迎新黄丹娟李新华万昌玺程繁杨涂修亮张敬峰李罡王友平
关键词:茶园茶尺蠖
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类病害的田间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表明光照、温度、湿度、营养、酸碱度对茶轮斑病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均可生长,全光照条件下有最大产孢量。在22~30℃条件下,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合的生长温度是25~28℃。28℃时有最大产孢量,当温度升至32℃,产孢量为零。pH在4.5~8范围内茶轮斑病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且芽管伸长较好,其中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当pH为7时可达到最大产孢量。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且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的生长,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
谭荣荣毛迎新黄丹娟王红娟陈勋王友平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以菜子饼+茶叶配方肥(YSJF1)、脲甲醛缓释肥(YSJF2)、茶叶配方肥(YSJF3)、畜禽粪商品有机肥+茶叶配方肥(YSJF4)、菜子饼+脲甲醛缓释肥(YSJF5)、包膜控释肥(YSJF6)、茶叶复混肥(YSJF7)、不施肥(YSJF8)和习惯施肥(YSJF9)处理后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细菌数量、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性。在门分类水平上,27个样品共鉴定获得46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占87.08%~96.76%。不同施肥处理间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不同施肥处理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656.34~962.36、655.79~1 040.41、5.22~6.54和0.925 0~0.969 3。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与细菌丰度、α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是影响细菌群落重要的环境因子。
毛迎新黄丹娟王红娟谭荣荣陈勋王友平
关键词:茶园施肥模式RRNA
“十四五”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建设与发展思考——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为例
2020年
农业科技平台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科技平台的建设现状、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平台分类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文化建设及学术交流、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等促进科技平台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十四五"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刘友梅樊军樊军杨立军王友平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
有机叶面肥对茶树冻害的恢复效果被引量:2
2010年
试验研究了有机叶面肥凯普克、狮马绿以及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对茶树冻害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凯普克、狮马绿以及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肥均能促进冻后茶树芽叶的恢复生长,其中以凯普克和狮马绿混合液喷施2次的效果最佳,其适宜作为茶树冻害护理和复壮措施在广大茶园推广应用。
刘明炎王友平毛迎新饶辉福丁坤明朱红艳谭荣荣
关键词:茶树冻害有机叶面肥
茶树富集铝的特点及耐铝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茶树是一种富集铝的植物,体内的铝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却不表现出受害症状。本文对铝在茶树中的吸收、运输形式,铝在茶树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铝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耐铝机制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黄丹娟毛迎新陈勋谭荣荣王红娟王友平龚自明
关键词:茶树
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被引量:9
2013年
茶树病虫害调查是开展茶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的基础。本次调查目的是查清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发生情况等,为湖北省常规茶园的无公害转换工程及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谭荣荣刘明炎龚自明王友平毛迎新王红娟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
Bt乳剂防治灰茶尺蠖试验被引量:6
2000年
20 0 0IU / μlBt乳剂防治灰茶尺蠖 ,室内试验结果 ,80倍液防治 1~ 4龄幼虫效果达 80 % ;田间试验 ,70倍液防治 1~ 5龄 (4~ 5龄所占比例较大 )幼虫效果在 80 %左右 ;以防治 1~
刘明炎张佑宏王友平
关键词:灰茶尺蠖茶园害虫生物农药BT乳剂药效试验
黄板监测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明确武汉地区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消长规律,应用黄板进行了田间诱虫试验,初步分析上板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黄板诱集法能有效监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应用黄板监测的发生高峰期与检叶数虫法监测的高峰期大体一致,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中下旬。黄板诱叶蝉量与振落法调查的叶蝉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毛迎新谭荣荣王友平黄丹娟周国珍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