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的清除机制:现场培养结果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至0.68d-1,沙尘添加组的比生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培养过程中营养盐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耗殆尽。对照组和N/P/Si加富组中溶解态Al浓度缓慢下降,而N/P/Si/Al加富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在指数增长期降低约40%,在衰亡期显著回升,沙尘添加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随培养时间不断升高。利用草酸盐淋洗试剂区分指数增长期浮游植物细胞中Al的存在形态,对照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为(3.6±0.1)mg/g和(2.1±0.3)mg/g,而N/P/Si/Al加富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增加至(5.1±0.3)mg/g和(3.2±0.4)mg/g。浮游植物细胞的生长能够显著清除海洋中溶解态Al,其清除机制是细胞内吸收作用为主,细胞外吸附作用为辅。
- 王召伟任景玲金杰刘素美石金辉
- 浮游植物对溶解态Al的清除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近期黄、东海溶解态Al调查结果显示,赤潮爆发过程中溶解态Al的含量会明显降低,说明浮游植物生长对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实验室培养,探讨了不同浓度Al加富条件下部分硅藻(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威氏海链藻)和甲藻(东海原甲藻)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溶解态Al在硅藻的指数生长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在衰亡期略有回升,而甲藻生长过程对水体中溶解态Al的这种清除相对于硅藻并不明显。采用痕量元素淋洗试剂对浮游植物进行淋洗,以区分细胞内结合态Al和细胞外吸附态Al的含量。淋洗实验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硅藻细胞内结合态Al占浮游植物细胞内总Al含量的比例约为20%—80%,且稳定期的硅藻细胞内结合态Al的比例较指数生长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主动吸收溶液中的溶解态Al,实验结果对深入认识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 王召伟任景玲闫丽谢芳苏荣国
- 关键词:硅藻甲藻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12年3月和7月溶解态铝的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分别于2012年3月和7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中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对长江徐六泾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徐六泾溶解态铝在夏季出现最高值,在冬季呈现最低值,平均值分别为(313±130)nmol/L和(140±43)nmol/L,表现出与径流量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受陆源输入变化的影响,长江口溶解态铝的浓度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即7月明显高于3月。3月表、底层海水中溶解态铝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1~129nmol/L和27~146nmol/L,平均值分别为(49±21)nmol/L和(59±27)nmol/L;7月表、底层溶解态铝的浓度范围分别为6~332nmol/L和9~252nmol/L,平均值分别为(66±69)nmol/L和(83±74)nmol/L。在7月,表、底层溶解态铝呈现显著性差异,底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可能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溶解态铝在长江口呈现出清除型行为,清除主要发生在咸淡水混合初期,初步计算出7月份溶解态铝的清除率约为55%。
- 郭颖任景玲李发明王召伟张许州张瑞峰
- 关键词:长江口
- 海洋中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痕量元素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形成了新的国际科学计划———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锰是GEOTRACES关键参数之一,国际GEOTRACES组织推荐各国组织的GEOTRACES航次对其在全球大洋中的分布进行重点研究。本研究就痕量元素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介绍了锰在海洋中的来源及输送通量、分布、水体中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生态学功能以及主要的分析方法等。总结了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任景玲张桂玲刘素美王召伟张经
- 关键词: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
-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天然水体中痕量锰被引量:3
- 2016年
- 海水中溶解态痕量元素锰(Mn)是国际GEOTRACES科学计划确定的关键参数之一,通常用作示踪剂探讨海洋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本文对高碘酸钠氧化隐色孔雀绿测定海水中溶解态Mn的方法进行了优化,最佳实验条件为:在10 m L体系中,反应p H为4.0±0.2,隐色孔雀绿用量为35μmol/L,高碘酸钠用量为4 mmol/L,氨三乙酸的用量为8 mmol/L,显色时间选择4.0±0.2 h,在615~620 nm处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结果表明:本方法不存在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可通过标准加入的方式去除基体效应。应用本方法对空白和浓度为5.5 nmol/L的样品分析的精密度分别为6.8%和2.7%(n=13),检出限为0.6 nmol/L(3倍标准偏差)。应用本方法分别测定环境标准样品(GSB 07-1189-2000)和加拿大标准海水样品(NASS-6),测定值与推荐值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95)。运用本方法测定了东海陆架黑潮深水区溶解态Mn的垂直分布,测得的剖面结果与国际已发表同区域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95)。
- 王召伟任景玲刘素美
-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天然水体GEOTRACES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溶解态锰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为研究陆架边缘海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利用隐色孔雀绿-高碘酸钠催化动力学方法,对2012-03和2012-07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调查航次采样的溶解态锰浓度进行测定。2012-0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溶解态锰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2012-07底层溶解态锰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溶解态锰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2012-07平均浓度显著高于2012-03的。春、夏季溶解态锰浓度在表、底层分布整体上均呈现出由近岸到外海逐渐降低的特征,表明近岸受到河流输入的影响。2012-0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态锰基本表现为保守混合,2012-07盐度2~8海域表层发生明显的清除。两端元混合模型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悬浮颗粒物(SPM)是溶解态锰的一个主要汇。此外,水团的物理混合是影响该海域溶解态锰分布的主要因素。
- 杨亭亭任景玲王召伟张许州张瑞峰
- 关键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影响因素
- 珠江口和南海北部海水中的总溶解无机As
- 2018年
-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别对2014年10月和2015年6月珠江口、南海北部总溶解无机As(TDIAs,[TDIAs]=[As^(5+)]+[As^(3+)])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TDIAs在珠江口和南海北部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夏季和秋季珠江口TDIAs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t检验,置信度为95%)。夏、秋季珠江口TDIAs均呈现不保守混合行为,尤其在河海混合初期清除现象较明显,其清除百分数均在30%左右。珠江口向南海TDIAs的年输送通量约为(4.0~4.6)×105kg。珠江口邻近海域表层TDIAs浓度较高,南海北部陆坡底层由于受到黑潮次表层水影响TDIAs浓度有所升高。夏、秋季南海北部陆坡TDIAs浓度不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夏季南海北部主要受水团混合影响,表现出保守混合行为。珠江口和南海北部TDIAs浓度与世界其他河流以及大洋相比均处于自然水平。
- 王景任景玲王召伟杨亭亭张瑞峰张瑞峰
- 关键词:珠江口南海北部
- 东海和南海溶解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锰(Mn)是地壳中丰度较高的金属元素(排名第十二位),但海洋中溶解态Mn的浓度仅在nmol/L水平,属于痕量金属元素。Mn是国际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研究计划(GEOTRACES)观测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含量、分布及形态转化具...
- 王召伟
- 关键词:海洋地质生物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