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俊

作品数:16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他汀
  • 9篇动脉
  • 9篇伐他汀
  • 8篇阿托
  • 8篇阿托伐他汀
  • 6篇综合征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斑块
  • 4篇血压
  • 4篇介入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颈动脉
  • 4篇高血压
  • 4篇冠脉
  • 4篇冠脉综合征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3篇急性冠脉

机构

  • 16篇常熟市第一人...
  • 2篇常熟市第五人...

作者

  • 16篇何俊
  • 14篇曹东来
  • 13篇韩冷
  • 7篇何文兵
  • 7篇郑建良
  • 6篇王志强
  • 5篇刘波
  • 5篇倪杰
  • 3篇王娟
  • 2篇童廉琦
  • 2篇王志松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维地洛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王志强何俊曹东来
关键词:卡维地洛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近期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180例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明显逆转组(A组,88例)和无明显逆转组(B组,92例)。观察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MI以及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斑块面积和术后随访1年的MACE发生率减少[(48.3±22.7)mm^2 vs.(57.2±33.9)mm^2和18.2%vs.32.6%](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斑块面积下降率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RR=0.000,95%CI(0.000~0.090),P<0.05]。结论 PCI术后颈动脉斑块明显逆转的ACS患者的MACE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倪杰曹东来何文兵何俊童廉琦赵品君王娟王志松韩冷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颈动脉斑块心血管事件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动态血压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动态血压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14例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02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12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动态血压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G、TC、LDL、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动态血压各项参数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B、C组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21.63±2.28)mmm2、(20.02±2.14)mm2、(18.12±2.01)mm2与颈动脉IMT(1.19±0.18)mmm、(1.05±0.17)mmm、(1.01 ±0.09)mmm,TG、TC、LDL、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显著升高(1.55±0.34)mmol/L、(1.78±0.31)mmol/L、(1.92±0.39)mmol/L(P<0.05);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与颈动脉IMT、TG、TC、LDL、ox-LDL水平、24h、昼间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观察组C组较A组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对于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显著,低危因素情况可以考虑10 mg/次,1次/d,高危因素可以考虑30 mmg/次,1次/d,有益于血压的控制,适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服用.
刘波韩冷曹东来何文兵何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态血压
择期介入与药物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的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8例给予药物治疗并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另一组32例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中14例为单支病变,12例为双支病变,2例为3支病变。植入1个支架16例,植入2个支架10例,植入3个支架2例。60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择期PCI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NSTE-MI患者的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而介入治疗可一定程度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何俊倪杰郑建良曹东来何文兵
关键词: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王志强曹东来韩冷郑建良何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高敏C-反应蛋白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的相关性。方法无房颤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痛患者218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将LDL-C分别降至〈70mg/dL(强化组),70~99mg/dL(普通组),随访3年,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新发房颤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2例,心源性休克2例,房颤11例;普通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4例,心源性休克1例,房颤10例。强化组新发AF发生率10.38%,普通组8.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717)。强化纽MACE发生率13.21%,普通组13.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8)。结论强化降脂不能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率,强化降脂不能使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新发房颤发生率降低。
刘波韩冷曹东来何文兵倪杰何俊
关键词:稳定型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类药物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10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王志强曹东来韩冷郑建良何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1治疗组(35例)和40mg.d-1治疗组(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4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sCD40L和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40mg.d-1组较10mg.d-1组降低幅度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ACS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可能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曹东来王志强韩冷郑建良何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高敏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2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于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后,颈动脉IMT变薄(P〈0.05),血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5),但在12周时,虽然TC、LDL-C明显下降,但IMT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中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服用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曹东来王志强韩冷郑建良何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
LDL-C控制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与新发房颤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既往无房颧病史的4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 mg/d持续口服,LDL-C分别降至2.09~2.59 mmol/L和1.57~2.07 mmol/L,随访3年,记录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新发房颤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DL-C水平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 A、B组新发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50%和1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4,P=0.02).A组MACE发生率为18.50%,与B组MACE发生率15.50%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x2=0.713,P=0.4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过度降低LDL-C水平,不能降低MACE发生率,新发房颤发生率可能增加.LDL-C水平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波韩冷曹东来何文兵何俊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型心绞痛房颤心血管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