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仁水

作品数:27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毒
  • 6篇衰竭
  • 6篇通气
  • 6篇通气治疗
  • 6篇呼吸衰竭
  • 6篇机械通气
  • 6篇机械通气治疗
  • 6篇急性
  • 5篇毒鼠
  • 5篇毒鼠强
  • 5篇毒鼠强中毒
  • 5篇急性毒鼠强
  • 5篇急性毒鼠强中...
  • 4篇血清
  • 4篇阻塞性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3篇炎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机构

  • 27篇怀化市第二人...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作者

  • 27篇刘仁水
  • 18篇郑大伟
  • 9篇罗正平
  • 8篇王承志
  • 6篇彭巍
  • 6篇张在其
  • 5篇杨华喜
  • 5篇高峰
  • 5篇尹芙蓉
  • 3篇何炎
  • 3篇周鹏
  • 3篇熊伟
  • 3篇唐小丽
  • 2篇周光焰
  • 2篇翁志华
  • 2篇陈琼
  • 2篇彭美华
  • 1篇曾祥彬
  • 1篇易高
  • 1篇曾青春

传媒

  • 4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2005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切换点时间窗的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索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20例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十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稳定2h窗口期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十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16例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两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VAP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2±1.1)和(5.4±2.3)d,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0和3例,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7士3)和(21士5)d,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病例,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郑大伟王承志刘仁水高峰邓顺莲周鹏何炎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为切换点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索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且临床表明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插管上机患者,以改良GCS...
郑大伟王承志刘仁水高峰邓顺莲周鹏何炎
关键词: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治疗
文献传递
云南白药、西米替丁、丽珠得乐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自1996年3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采用西米替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与丽珠得乐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同期住院40例上消化道...
郑大伟周光焰邓顺莲刘仁水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帕司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用依帕司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醛糖还原酶(AR)和核因子(NF)-κB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帕司他抗细胞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大鼠VSMC的AR基因表达,以高、中、低各浓度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干预,培养3d,行细胞计数。并采用RT-PCR、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加依帕司他对NF-κB和AR基因表达及VSMC增生的影响。结果高浓度葡萄糖诱导时,NF-κB表达强阳性,以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干预,NF-κB表达逐渐减弱,10μmol/L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组,VSMC计数显著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帕司他可抑制VSMC增生及AR和NF-κB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VSMC增生。
谢登荣郑春华刘仁水杨全坤罗正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
呼吸功能评分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撤机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呼吸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撤机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6例,采用前瞻性对照...
高峰熊伟郑大伟刘仁水彭美华邓顺莲
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
2009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特点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37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检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肱动脉在基础、充血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左室构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例患者中正常构型占44.5%(A组),向心性重构占13.9%(B组),向心性肥厚占16.8%(C组),离心性肥厚占24.8%(D组)。同其他各组比较,D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加(P〈0.05)。不同左室构型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DM)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D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且各型受损程度不同。
谢登荣佘湘群刘仁水罗正平
关键词:高血压肱动脉内皮血管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急性肺栓塞合并脑栓塞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右腰部疼痛4年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1级病史3年,未服用过降压药物。入院体查:血压125/95mmHg(1mmHg=0.133kPa),体重92kg,营养过剩,重度肥胖体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73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各项无异常。腹部彩色超声:右肾多发性结石并轻度积水。心电图正常。遂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历时2.5h,麻醉满意,手术顺利。
刘仁水刘湘群陈琼
关键词:肺栓塞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67例DCM患者随机给予或不给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内径扩张度(FMD)水平的改变。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DCM患者基础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M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比非阿托伐他汀组vwF值降低更明显(P<0.05),FMD值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CM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失调,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DCM病人内皮功能紊乱。
谢登荣杨全坤刘仁水罗正平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内皮功能紊乱VWFFMD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索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组60例、5~6分撤机组51例和传统方法撤机组25例。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撤机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动态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呼吸功能评分、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各指标相近。3~4分撤机组、5~6分撤机组和传统方法撤机组的直接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8.3%(59/60)、82.4%(42/51)和100%(25/25);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2.5)d、(5.0±3)d和(7.5±3.5)d;再插管率分别为0(0/60)、1.9%(1/51)和0(0/25);VAP发生率分别为11.7%(7/60)、13.7%(7/51)和24%(6/25)。3~4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含无创通气辅助撤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传统撤机组明显减少(P<0.01),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4分撤机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5~6分撤机组(P<0.01)。5~6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下降(P<0.05);但总撤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是安全可行性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前提下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VAP的发生率。
郑大伟曾祥彬高峰刘仁水熊伟邓顺莲彭美华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通气机撤除法
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6例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分析病灶大小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病灶大小及病灶离胸膜距离与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得到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经术后病理、临床治疗及随诊,最终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6.67%,大病灶(直径>2 cm)和小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02%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大小病灶活检术的气胸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肺出血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病灶离胸膜距离≤5 cm和>5 cm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7,P<0.05),肺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较高,尤其对肺内较大病灶,其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出血为主,与病灶大小无关,而随病灶离胸膜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其安全性较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检查手段。
刘仁水郑大伟吴世行
关键词:螺旋CT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