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聪
- 作品数:157 被引量:3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附5例报道)
- 2004年
- 目的 总结 5例心脏移植经验 ,探讨心脏移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施行5例原位心脏移植 ,5例均为心肌病 ,其中 3例为扩张型 ,2例为限制型 ,手术方法采用标准法 4例、双腔静脉法 1例 ,供心平均冷缺血时间为 (16 5 .6± 2 6 3)min ,术后定期行心内膜活检 ,使用 4联免疫抑制剂。结果 第 1例存活 5d ,死于低心排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的并发症 ,第 4例存活 18月 ,死于中———重度的急、慢性并存的排斥反应 ,余 3例至今存活 ,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 5年 8个月、4年 5个月、6月。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 ,充分的术前准备 ,良好的心肌保护 ,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 ,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长期生存病例需注意慢性排斥反应。
- 吴若彬张镜芳林曙光肖学钧杨小慧陈纪言郑少忆范瑞新卢聪陈伟达罗沙黄克力
- 关键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心肌病排斥反应手术方法
- 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教训,探讨改进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血管白塞病的患者10例,有4例进行了1次手术,6例进行了2次手术。结果:10例患者第1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患者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9例出院继续药物治疗。第1次手术治疗出院后的9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术后瓣周漏,其中1例经过第2次行心脏原位移植,术后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5例经过第2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4例术后,再出现瓣周漏,最终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而死亡;本组共4例长期存活。结论:外科治疗心血管白塞病,易并发瓣周漏,病死率高,故手术治疗应慎重,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麦明杰朱平郑少忆吴若彬肖学均卢聪范瑞新郭惠明陈星权庄建
-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瓣周漏
-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 (TR)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方法 5 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人 ,10例人工瓣膜功能正常 (A组 )者中行二尖瓣置换 (MVR) 4例 ,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 (DVR) 6例 ;4 6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B组 )者中MVR 36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4例 ,DVR 6例。在A、B两组中 ,4 6例第 1次手时三尖瓣未见明显异常 ,10例第 1次手术时已行DeVega三尖瓣成形 (TVP) ,第 2次手术时发现缝线断裂 3例 ,缝线撕脱 7例。 5 6例TR病人再次手术时 9例行三尖瓣替换 (TVR) ,其中 6例三尖瓣呈风湿性改变 ;4 7例行TVP。结果 TVP和TVR各死亡 1例 ,病死率 36 %。 5 4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6~ 132个月 ,平均 (794±348)个月。 8例TVR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4 6例TVP者 4 0例为轻度TR ,5例出现中度TR ,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 ,1例再次出现重度TR。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R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持续心房纤颤有关。重度功能性TR和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行TVR的疗效可靠。随访发现部分TVP病人功能性TR仍有逐渐加重趋势。
- 肖学钧张镜芳吴若彬黄焕雷卢聪李忠民
-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处理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 SinoSCORE预测心血管外科手术病死率——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经验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 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分系统(SinoSCORE)在预测广东病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2462例成人心脏病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者瓣膜手术进入注册登记数据库.比较该组病人与SinoSCORE的来源数据库的术前风险因子的区别.通过计算每例病人的SinoSCORE累计积分,分别评价SinoSCORE对该组的病人院内病死率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广东病人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脑卒中、慢性肺病、心血管手术史、房颤/房扑、左主干、合并肺高压、合并冠脉手术及合并瓣膜手术较SinoSCORE来源数据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SinoSCORE仍可以很好地预测广东病人的院内病死率,模型表现出很好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34)和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0.84,P<0.01).结论 SinoSCORE可以用来预测广东病人心脏外科手术后院内死亡.
- 郭惠明吴若彬肖学钧郑少忆卢聪黄劲松麦明杰黄克力谢斌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SINOSCORE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失功的再手术治疗
- 1999年
- 目的 对近几年瓣膜置换术后失功再手术治疗的47例进行讨论。方法 本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29~60(382±43)岁。第一次替换生物瓣37例,其中二尖瓣30例,主动脉瓣6例,双瓣置换1例;替换机械瓣10例,其中二尖瓣4例,主动脉瓣6例,StJude瓣1枚,MedtronicHall瓣9枚。再手术与初次手术的时间跨度为71~110(964±79)个月,再手术全部替换机械瓣。结果 本组病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手术顺利41例,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而安装主动脉气囊内反搏(IABP)6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64%,与同期433例初次瓣膜置换的病死率(2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和胸腔引流量(5602±475)ml明显高于同期初次手术的引流量(2703±129)ml(P<005)。结论 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是安全的,与初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一样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积极而稳妥地掌握手术时机,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且机械瓣与生物瓣一样存在失功的问题,因此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倡导生物瓣的重新应用。
- 石开虎张镜芳吴若彬肖学钧何竞功卢聪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假体失效再手术
- 吲达帕胺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 2002年
- 目的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探讨吲达帕胺(indapamide)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硫氮卓酮组、吲达帕胺组。比较3组动物在再灌注前、后心肌细胞凋亡率等变化。结果 吲达帕胺组、硫氮卓酮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240min后,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吲达帕胺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朱平张镜芳庄建吴若彬肖学钧卢聪余细勇吴伟康罗汉川谭红梅
- 关键词:吲达帕胺硫氮卓酮心脏缺血再灌注抗高血压药物心脏外科
- 吲达帕胺、硫氮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 2001年
- 目的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 ,探讨吲达帕胺 (Indapamide)、硫氮酮 (Diltiazem)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45只 ,随机分为吲达帕胺组、硫氮酮组、对照组 (灌注液中不含药物 )。比较三组动物在心肌缺血 30min及再灌注 30min后心电图、心肌酶 (CK、LDH) ,同时监测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CK、LDH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 (P<0 0 5 )。吲达帕胺组、硫氮酮组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CK、LD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②吲达帕胺组、硫氮酮组于再灌注 15、30min两时点 ,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恢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吲达帕胺、硫氮酮对缺血
- 朱平张镜芳庄建吴若彬肖学钧余细勇卢聪陈欣欣章晓华陈伟达陈寄梅岑坚正陈萍吴伟康罗汉川谭红梅
- 关键词:吲达帕胺硫氮ZHUO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成人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后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 (UCG )对成人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检测 ,旨在评价二尖瓣置换术 (MVR )对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 ,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血量 (CO)等的比较。结果 :术后 10d :A组的LVEDD、LVEDV、LVESD、LVESV、LVEF、CO与术前比较增加不明显 (P >0 0 5 )。B组的LVEDD、LVEDV、LVESD、LVESV、CO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5 ) ,但LVEF无可比性。结论 :以二尖瓣反流为主的患者人工瓣膜替换术后近期效果良好 ,而单纯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人工瓣膜替换术后近期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 朱平张镜方吴若彬肖学钧卢聪黄新胜
- 关键词:成人二尖瓣置换术超声心动图左室容积心脏收缩功能
- Natural antioxidant-isoliquiritigenin ameliorates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of hypoxic cardiomyocytes via AMPK signaling pathway
- 朱平黄焕雷郭惠明卢聪范瑞新郑少忆陈寄梅庄建
- 心脏瓣膜病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分析
- 2004年
- 目的 :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与临床因素相关性进行研究 ,探讨哪些临床因素对评估重症心脏瓣膜病心功能有较大意义 ,为临床围手术期评估心功能作参考。方法 :4 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 ,按重症标准分为重症组 (16例 )和对照组 (2 4例 ) ,测定记录各临床因素 ,术中取病变的组织 ,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改变作分析。结果 :重症组和对照组两组心肌线粒体改变均为 2级以上 ,对照组线粒体改变为 2~ 4级 ,中位数为 3级。重症组线粒体改变为 3~ 4级 ,中位数为 3 5级。重症组线粒体改变较对照组严重。线粒体改变与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胸比例、心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36 7、 0 4 0 1、 0 32 8,均为P <0 0 5 ,相关性良好 ,与其它临床因素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胸比例、心功能分级关系密切。
- 詹秋鹏张镜方吴若彬肖学均郑少忆卢聪何亚乐吴义方
- 关键词:心脏心脏瓣膜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