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雅

作品数:12 被引量:205H指数:6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心理
  • 6篇心理学
  • 6篇理学
  • 6篇积极心理
  • 6篇积极心理学
  • 3篇抑郁
  • 2篇动机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心理健康教育
  • 2篇幸福感
  • 2篇主观幸福
  • 2篇主观幸福感
  • 2篇消极
  • 2篇教育
  • 2篇咀嚼
  • 2篇咀嚼口香糖
  • 2篇考试
  • 2篇考试焦虑
  • 2篇干预
  • 1篇心理学解释

机构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成都石室中学

作者

  • 12篇周雅
  • 11篇刘翔平
  • 3篇苏洋
  • 3篇冉俐雯
  • 2篇王硕
  • 1篇赵文
  • 1篇李毅
  • 1篇王峥芳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少年儿童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受与承诺疗法干预抑郁的效果追踪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旨在追踪比较接受与承诺疗法(ACT)与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7名高抑郁且高穷思竭虑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干预,CBT组14人(8男,6女),ACT组13人(4男,9女),分3个时间点(干预前1周、干预结束当天、干预后9周)追踪测量被试的抑郁与穷思竭虑。结果: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多层线性模型,固定效应结果显示,ACT组抑郁与穷思竭虑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而CBT组仅有抑郁下降趋势显著;随机效应结果显示,ACT组抑郁与穷思竭虑的斜率呈正相关,而CBT组二者斜率呈负相关。结论:CBT不能有效缓解抑郁个体的穷思竭虑,因而干预抑郁的即时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可能欠缺;ACT干预抑郁的即时与长期效果都很显著。
赵文周雅刘翔平冉俐雯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抑郁
大学生的性格优势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量:52
2011年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性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具影响的成就之一。研究招募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46男),分别完成优势价值实践调查、牛津幸福体验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研究发现:(1)在24种优势中,大学生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爱与被爱、正直诚实、感恩感激、美的领悟、善良慷慨;(2)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3)希望乐观、爱与被爱、谨慎审慎、洞察悟性对幸福体验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而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社交智慧、创造才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周雅刘翔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
咀嚼口香糖对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英文)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旨在考察咀嚼口香糖对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高考生状态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高中三年级理科生288人,根据高中低特质焦虑水平以及是否咀嚼口香糖将被试分为六组,在高考模考前测查状态考试焦虑问卷。结果:①嚼/不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差异显著,F=15.61,P<0.0001,即咀嚼口香糖的主效应显著;②在低、中特质焦虑组,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显著低于不嚼口香糖组,F值、P值分别为:F=16.30,P<0.001与F=7.52,P<0.005;在高特质焦虑组,嚼/不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没有显著差异,F=0.21,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有效缓解低、中特质焦虑学生的状态考试焦虑。
冉俐雯刘翔平周雅苏洋李毅王硕
关键词:咀嚼口香糖考试焦虑特质焦虑状态焦虑
咀嚼口香糖对高考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
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能够缓解我们的负性情绪体验、缓解压力和紧张,促进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的考试制度下,考试焦虑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严重考试焦虑会导致考试的失常发挥,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干预是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但还没有...
刘翔平冉利雯周雅苏洋孙治英
关键词:咀嚼口香糖干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病理化、医学化的消极倾向。心理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整个体系完全是以解决心理问题或消除心理障碍为基本目标和工作重点。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积极体验与积极力量的理念引导了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转变与价值的回归。
周雅刘翔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流畅心理美德
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被引量:3
2009年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诊断标准和预防机制上都存在着强调心理问题、偏重消极因素的病理倾向。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幸福体验,它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性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建立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三方面介绍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
周雅刘翔平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人际环形模型对心理病理的解释建构被引量:1
2014年
DSM-5对人格障碍的诊断凸显了人际的重要性。人际环形模型是当代人际领域核心成果,它以掌控/联结两大元动机作为横纵轴来建立圆环。围绕环形模型产生了或静态或动态的诸多概念,用以描述人际功能的适应与否。近年愈来愈多病理与临床研究引入环形模型及相关概念,对心理及人格障碍的内在机制、表型表达、评估及治疗予以深入解析。未来研究可尝试更新的人际动力评估方法,如电脑操纵杆法、事件关联记录法,或纳入文化背景因素,来进一步发掘人际功能在心理病理及人格大背景中的意义。
王硕周雅刘翔平Aaron L. Pincus
情绪唤起对执行功能的作用被引量:40
2013年
执行功能是对基本认知加工进行有意心理控制的所有高级认知过程。最近10年,情绪唤起对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吸引愈来愈多的研究兴趣,其中,消极情绪(尤其焦虑、抑郁)已被普遍证实损害执行功能的运行效率;积极情绪如何作用执行功能尚不明确。鉴于后者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匮乏,近年兴起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以及动机维度模型,能为理解积极情绪如何作用执行功能提供线索与启发。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不同动机强度的积极及消极情绪对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在这之中也应细致区分情绪唤起与情绪刺激的不同效应。
周雅
关键词:消极积极情绪
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被引量:64
2010年
抑郁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抑郁理论之一,其中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因素。然而,"抑郁现实主义"及"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体并不存在消极认知偏差。以往研究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心理学过分关注消极的病理化倾向。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则试图从全新视角解释抑郁,导致抑郁的原因不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的缺位,而是积极力量未被充分发挥。
周雅刘翔平苏洋冉俐雯
关键词:抑郁症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
轻微及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基于积极心理视角,考察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的水平高低与稳定特性。被试选自高中学生,有效数据131人,分为抑郁(65人)与正常(66人)两组。所有被试在有/无应激两个时间点完成自我描述问卷II与改进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不论外显/内隐水平,抑郁个体倾向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并且倾向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由此证实,抑郁个体自我机制中的确存在积极成分。
周雅刘翔平
关键词:抑郁积极心理学外显内隐自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