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淼淼
- 作品数:64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食管鳞癌浸润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 孙淼淼贺璐璐陈奎生李醒亚陈金艳冯稳韦娜王正
-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主要因素在食管癌等肿瘤组织中大量浸润,同时参与...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IL-8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被引量:5
- 2020年
- IL-8是最早发现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属于CXC亚型,在卵巢癌、胃癌、肾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IL-8与其受体CXCR1或CXCR2结合后能够激活多个下游信号通路,进而对肿瘤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血管生成、迁移以及侵袭等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多角度分析IL-8与肿瘤的关系,总结了临床上通过靶向IL-8治疗肿瘤的一些方法。
- 王晓倩肖乾坤陈奎生孙淼淼
- 关键词:IL-8肿瘤肿瘤治疗
- 美罗华联合化疗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美罗华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和化疗联合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刘明阁宋魏张建波孙淼淼于庆凯
- 关键词:化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 FISH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0例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表达。结果:良性细胞学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5.00%、54.29%、91.67%。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4.29%、64.71%、75.00%、90.24%。结论: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宫颈癌的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宫颈低度病变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检测可成为临床检查宫颈癌的新手段。
- 晁宏图冯晓杰马杰孙淼淼罗艳林魏丽惠王莉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HTERC基因宫颈上皮内瘤变
- 2例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2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的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例,进行病理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随访。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8、62岁。免疫组化2例患者ER、PR、PAX-8均为阳性,P16、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7均为局灶阳性表达。HPV术前检测均为阴性。随访结果为1例患者出现复发后放、化疗治疗至今,1例患者无病存活至今。结论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极易与子宫内膜样癌转移相混淆,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较多样的免疫组化表型:ER、PR阳性表达,因此在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不仅需要对其组织学特征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还需将组织学特征与患者的其他病史资料及检查、免疫组化表型、HPV检测等特征相结合才可能正确诊断。
- 靳浩东孙淼淼杨建萍杨建萍薛桐陈奎生
- 关键词:宫颈腺癌人乳头瘤病毒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临床病理特征
- 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对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无菌条件下使...
- 孙淼淼王晓倩梁英豪陈超王帅元杨琛擘寿雨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肝素酶特异性RNAi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RNAi技术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pa不同基因位点设计合成寡核苷酸,然后转录为小分子干扰RNA(siRNA),分别用浓度为10μmol/L、15μmol/L、20μmol/L的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介导转染EC9706细胞72h,同时设无关序列组及不转染组。采用完整细胞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EC9706细胞中Hpa基因的表达。结果:siRNA可有效抑制人食管癌EC9706细胞Hpa基因的表达,以15μmol/L的siRNA作用效应最强,但不同浓度siRNA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iRNA对Hpa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均显著强于无关序列组及不转染组(P<0.05)。结论: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人食管癌EC9706细胞Hpa基因的表达。
- 李文才孙淼淼张红曹学全娄欣高冬玲张岚宋一民陈奎生
- 关键词:肝素酶食管肿瘤癌细胞RNAI
- 肝素酶特异性RNAi对人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Hpa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应用RNAi技术沉默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探讨其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p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先转染后成瘤:采用浓度为15μmol/L体外合成的Hpa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EC9706细胞72h,另设无关序列组及空白对照组。然后将转染后的EC9706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构建裸鼠食管癌移植瘤,待瘤体长至足够大时,取瘤组织;②先成瘤后转染:构建裸鼠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出1周后,依每次3μg/只腹腔注射siRNA及无关序列,连续3d,另1组仅注射PBS作空白对照,然后取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瘤组织中肝素酶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无论是先转染后成瘤组还是先成瘤后转染组siRNA均可下调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Hpa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无关序列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NAi技术沉默Hpa基因可以有效下调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Hpa蛋白及mRNA的表达,为临床防治食管癌浸润转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孙淼淼张红曹学全娄欣高冬玲张岚宋一民陈奎生
- 关键词:肝素酶裸鼠RNAI技术
- 组织蛋白酶B特异性siRNA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组织蛋白酶B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组织蛋白酶B(C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针对CB基因的siRNA,转染EC9706细胞(设10μmol/L、15μmol/L、20μmol/L3个转染浓度),分别培养24h、48h、72h(实验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空白对照、无关对照。结果:不同浓度siRNA转染24h、48h、72hEC9706细胞CB蛋白表达量均较正常、空白及无关对照降低(P<0.05),以转染72h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但3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间段内随浓度增加siRNA抑制效应增强,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空白对照、无关对照均未表现出对CB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转染siRNA后部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结论:特异性siRNA能有效抑制EC9706细胞中CB蛋白和mRNA表达。
- 娄欣张红曹学全孙淼淼高冬玲张岚宋一民李冰陈奎生
- 关键词:食管肿瘤组织蛋白酶BEC9706细胞小分子干扰RNA
- 不同分子亚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叶酸受体1、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表达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叶酸受体1(FOLR1)、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的1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40例子宫内膜癌、27例非典型增生及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FOLR1、PSMA的表达情况。结果:FOLR1、PSMA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LR1在子宫内膜癌4种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PSMA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特异性血管、新生血管中均表达,在无特定分子特征型(NSMP)中过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PSMA表达与癌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ER及PR表达显著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LR1与PSMA表达呈正关联(r S=0.170,P=0.045)。结论:FOLR1、PSMA可促进子宫内膜癌进展,且在子宫内膜癌恶性转化中相互协同。
- 严淑萍许跃郑湘予马怡晖杨琛擘孙淼淼陈奎生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