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英
- 作品数:37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靶向磁性纳米粒子诊断肿瘤血管生成的活体MRI研究
- 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表达明显上调。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序列能够特异性识别整合素αvβ3,构建含RGD肽的高特异性MR探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进行分子成像,可以达到早期诊断,评估治疗效果...
- 肖文波武新英张敏鸣
- 文献传递
-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特点。方法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SFT的CT和MR表现。结果7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眼眶)行MR检查,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为恶性,位于右侧胸膜腔,其余均为良性。CT平扫实性成分以等密度为主,1例肿块边缘有低密度区;增强动脉期病灶强化差异较大,部分病灶轻度强化,部分病灶明显强化。部分瘤内及周边可见多发迂曲匍行的血管影;1例行延迟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MR图像上,T 1WI呈等-低信号,T 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病理结果:肿块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化:cd34、cd99及b21-2阳性。结论SFT是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富血供肿块,较大病灶伴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且明显不均匀强化。熟悉其影像特征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黄晓斌刘浩张娣毛存南殷信道武新英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78例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及无相关症状正常人62例作为正常...
- 武新英
-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
- 酰胺质子转移MRI技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预测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MRI检查,根据预后1个月随访的调制等级分数(mRS)分为两组,将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良好组(44例);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不良组(27例)。分析数据获得不对称磁化转移比(MTRasym)图像的APT,并计算出缺血区和对侧正常组织APT成像信号的差值(△APTw)。对比分析两组△APTw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PTw与NIHSS及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患者图像的△APTw与NIHSS以及mR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59、0.522,P<0.001),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之间的△APTw、NIHSS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36、13.92,P<0.05)。APT预测脑卒中预后的AUC为0.8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5.5%,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APT成像技术在预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情况具有可行性。
- 赵傲武新英付彤王培炎蒋腾林海于慧华袁健闵刘林栋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表现与临床病理探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总结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病理诊断明确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16例,进行CT表现与病理结果分析。结果硬化性间质瘤主要CT特征为动脉期肿瘤周边早期强化伴肿瘤实质部分静脉期延迟强化,强化不均匀。病灶周边丰富的脉管系统及血窦样结构是肿瘤周边明显强化的原因,肿瘤内粘液样坏死区和囊性变是其不均匀强化的病理学基础。结论硬化性间质瘤临床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其CT增强表现典型,应进一步深化对此病的认识,合理诊治。
- 武新英王丽萍杨小兵张娣殷信道
-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计算机断层成像病理
- 磁敏感加权序列在检测急性脑梗死微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成像在检测急性脑梗塞微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s)患者,行常规CT、MR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对CMBs的表现进行分型,并对比各个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结果:45例患者共检出CMBs 238个,A型163个,B型75个。A型多分布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B型发生于梗死病灶内,呈不规则小条片样低信号。将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与各个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对CMBs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WI序列是显示急性梗死灶中CMBs的敏感检查手段。针对CMBs病灶的不同分型对脑梗死微出血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武新英张娣毛存南殷信道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微出血脑梗死
- SCTA和MRA显示椎动脉的影像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97例患者行椎动脉SCTA常规扫描并采用表面遮盖重建技术(SSD)、最大密度成像(MIP)、多角度标准多平面连续二维成像(RFMTSTND)后处理技术;128例患者行椎动脉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Slinky技术扫描序列和MIP后处理技术,获得感兴趣区横断面的叠加图像及后处理的三维图像。结果两种方法椎动脉显示良好,多能达到诊断要求,SCTA迂曲和狭窄的显示比例为42.3%,MPA为43.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椎动脉及血管形态的变化均显示良好,MRA则显示范围更全面,并能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 周献光王钟江张俭武新英
- 关键词: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 3.0T MRI扩散成像研究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初探
- 2016年
- 目的探讨3.0T MRI扩散成像评价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 PGN)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兔共2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模型组16只,造模后4周及8周分别对实验兔行3.0T MRI检查。同一时间点皮髓质ADC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FA值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不同分组间皮、髓质ADC值、FA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动物各个时间点皮质ADC值均大于髓质,两者组内比较对照组、模型组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4周、模型组8周皮质与髓质的ADC均值与对照组相比逐渐降低,对照组皮质ADC值与模型组8周皮质ADC值、模型组4周皮质ADC值与模型组8周皮质AD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髓质ADC值与模型组8周髓质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动物各个时间点皮质FA值均小于髓质,三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时间点组间比较皮质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髓质FA值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 MRI弥散成像能显示兔Ms PGN肾脏的皮髓质ADC值及FA值变化情况,且皮质ADC值、FA值较髓质改变更为显著。
- 张娣顾建平毛存男肖文波杨小兵殷信道武新英
-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磁共振成像
- TAT-RGD修饰氧化铁纳米粒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毒性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TAT-RGD(Arg-Gly-Asp)-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USPIO)复合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经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偶联法合成TAT-RGD-USPIO粒子,以RGD-USPIO作为对照,将不同质量浓度2种粒子(5、10、50、100、500μg/m L)与HUVEC孵育后,观察细胞的活性、细胞内铁颗粒沉积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TATRGD-USPIO核心粒径大小为(12.4±0.9)nm,水合粒径为(36.2±0.5)nm。HUVEC存活率随孵育氧化铁粒子质量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孵育6 h后,TAT-RGD-USPIO在质量浓度大于50μg/m L时,比RGD-USPIO显示出对HUVEC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01)。以50μg/m L质量浓度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到50%以下。TAT-RGD-USPIO组,胞浆内可见大量密集蓝色铁颗粒,同时细胞数目减少,形态皱缩,失去贴壁极性;电子显微镜下胞浆内见弥散纳米铁颗粒存在,还可见到大量内含USPIO的空泡样结构及细胞膜出泡现象。结论以TAT-RGD修饰USPIO粒子,可以调控纳米材料进入细胞的效率,诱导细胞自噬,提高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有望进一步实现肿瘤靶向治疗。
- 武新英张娣毛存南刘浩殷信道
- 关键词: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细胞毒性
- 肿瘤血管生成的MR分子成像与纳米氧化铁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 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表达明显上调。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序列能够特异性识别整合素αvβ3,构建含RGD肽的高特异性MR探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进行分子成像,可以达到早期诊断,评估治疗效果...
- 武新英
-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生物学效应肿瘤血管生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