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蒋雪薇

蒋雪薇

作品数:50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发酵
  • 15篇酱油
  • 10篇风味
  • 9篇挥发性
  • 8篇挥发性风味
  • 8篇酱油发酵
  • 5篇乳酸
  • 5篇米根霉
  • 5篇根霉
  • 5篇L-乳酸
  • 4篇选育
  • 4篇诱变
  • 4篇增香
  • 4篇食品
  • 4篇微生物
  • 4篇耐盐
  • 4篇酵母
  • 4篇挥发性风味物...
  • 4篇教学
  • 4篇高盐稀态

机构

  • 44篇长沙理工大学
  • 13篇加加食品集团...
  • 6篇长沙电力学院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皇爷食品...
  • 2篇连南瑶族自治...
  • 1篇益阳职业技术...
  • 1篇广东益鲜美生...

作者

  • 50篇蒋雪薇
  • 9篇罗晓明
  • 8篇叶菁
  • 7篇李晓文
  • 7篇许延涛
  • 6篇周慧
  • 5篇盛灿梅
  • 5篇刘永乐
  • 5篇罗晓明
  • 4篇刘永乐
  • 4篇赵龙
  • 3篇严聃
  • 3篇李赤翎
  • 3篇王发祥
  • 3篇张伟
  • 2篇陶钧
  • 2篇蒋艳琴
  • 2篇俞健
  • 2篇周倩
  • 2篇吴苏喜

传媒

  • 15篇食品与机械
  • 6篇中国食品学报
  • 5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广东化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发光学报
  • 1篇湖南包装
  • 1篇河南化工
  • 1篇湖北化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轻工教育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3
  • 1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酱油发酵增香中的应用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CS1.03,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5791。该...
蒋雪薇叶菁罗晓明许延涛李晓文周慧
文献传递
酱醪葡萄球菌的筛选及其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探明酱醪葡萄球菌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影响,采集高盐稀态酱醪,以产酸为指标分离筛选并获得3株产酸性能良好的葡萄球菌JL04、JL15、JL17,16S rDNA测序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分别鉴定为香料葡萄球菌、鱼发酵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在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第15天分别添加3株菌进行为期60 d的发酵,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总酸及氨态氮的变化,结果发现3株菌均能加快酱醪中还原糖的利用,提高总酸及氨态氮含量,其中JL04总酸最高,为15.61 g/L,JL17氨态氮最高,为9.31 g/L。HPLC定量分析添加JL04、JL15、JL17的发酵酱油中6种有机酸总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37.53%,24.06%及25.90%,主要是乙酸、乳酸、琥珀酸含量增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添加3株菌发酵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发现酯类物质含量明显提高,其中JL04比对照组提高了116.09%,以乙酸酯类和乳酸酯类含量增加为主,与相应的有机酸含量增加呈正相关关系。感官评分显示:3株菌添加发酵可增进酱油的香气及滋味。高盐稀态酱醪中分离筛选的3株葡萄球菌具有代谢积累有机酸,促进相应酯类物质合成的特征,可作为赋予酱油适口酸感、丰富酱油滋味、增进酱油香气的风味菌应用于酱油发酵。
张伟王洁丽林琛刘俊良杨俊文周慧周尚庭蒋雪薇
关键词: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的含量被引量:17
2003年
分析了酸的种类及 pH对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表儿茶素 (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CG)、表没食子儿茶素 (EGC)、儿茶素 (C)和咖啡因的影响 ,实验表明 :酸尤其是乙酸不仅能改善各组分的峰形 ,而且对保留时间和出峰顺序均有较大的影响。确定了简单、快速分析 5种儿茶素及咖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柱 ,水 -甲醇 -乙酸 ( 73. 0 / 2 3. 0 / 2 . 0 )为流动相 ,在流速为 1. 0mL·min-1,柱温 30℃ ,检测波长 2 80nm时等度洗脱分析样品 ,分析时间仅为 2 5min ,线性范围为 0 . 8~ 90mg·mL-1(r =0 998~ 0 999) ,回收率为 98. 2 %~ 10 0 . 3%,检测限为 5~ 10ng。
罗晓明蒋雪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茶叶儿茶素咖啡因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对"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课程教学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要求。
李晓文王发祥蒋雪薇易翠平严聃
关键词:教学改革
啤酒废酵母复合促溶剂促溶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研究几种单一促溶剂及复合促溶剂的促溶效果 ,优化了复合促溶剂配比 ,得出其最佳值为NaCl 2 % (W /W )、乙醇 1% (V/V )、葡萄糖 1% (W /W )。以此促溶啤酒废酵母 ,其抽提液氨基氮含量比传统促溶剂 (NaCl)提高了 9.6 % ,收率提高了 8% ,而自溶时间则缩短了 12h。
蒋雪薇罗晓明刘永乐
关键词:啤酒废酵母酵母抽提物NACL
盐胁迫下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生理学结合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将实现盐胁迫下发酵微生物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的精准解析,为有效调控盐卤发酵、实现传统发酵食品风味提升奠定基础。文章综述了发酵食品中常见的耐盐微生物、主要耐盐机制、高盐环境中的促发酵特性以及研究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蒋雪薇高兴彪张旭旭张天娇方海宇周德华
关键词:盐胁迫发酵微生物耐盐机制
玉米芯载体吸附法固定化米根霉发酵L-乳酸的工艺条件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玉米芯作为部分替代碳源及载体固定化米根霉R-1发酵L-乳酸的工艺条件,考察玉米芯作为替代碳源的利用率及作为载体的添加比例和最佳粉碎粒度。研究表明:米根霉R-1以玉米芯为碳源,其利用率达14.9%;玉米芯作为部分替代碳源与葡萄糖混合发酵时最佳比例为1:4,此比例下葡萄糖对L-乳酸的转化率高达82.5%,较纯葡萄糖发酵提高了14.6%;玉米芯载体的最佳粉碎粒度为40目,此条件下米根霉R-1发酵混合碳源产酸达到34.68g/L,并形成直径为0.5~1.0mm具有连续发酵能力的固定化菌丝球,连续发酵6批,葡萄糖对L-乳酸的平均转化率为83.1%。由此得出,玉米芯可以作为良好的载体及原料直接发酵产L-乳酸。
赵龙蒋雪薇边佳为沈俊秀陈永发
关键词:玉米芯米根霉L-乳酸发酵固定化菌丝球
高温干蒸工艺软化槟榔及其灭菌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采用高温干蒸工艺,对槟榔壳的软化及原籽内生菌的灭菌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10℃、0.05 MPa、15min高温干蒸工艺条件下,能较好软化槟榔纤维,且不会影响槟榔产品的其它品质。同时,该条件下对槟榔原籽内生菌也有很好的减菌、灭菌效果。高温干蒸工艺替代常压煮籽工艺,可为槟榔加工提供一种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新方法。
李智徐欢欢邓建阳蒋雪薇李浩
关键词:槟榔内生菌灭菌
一种复合风味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酱油增香中的直投式应用
一种复合风味菌剂,主要由耐盐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和耐盐球拟酵母菌粉按1:1~1.4的质量比混合配制而成;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先将两种菌进行菌体高盐高密度扩大培养,得到菌液;然后向两种菌液中分别加入保护剂;再将菌液进行喷雾干燥...
蒋雪薇许延涛叶菁周尚庭扬子江蒋小红陈亮
文献传递
稻米绿色储藏和深加工利用新技术及应用
谢定李向红林利忠刘永乐欧阳建勋伍湘东王建辉王发祥俞健李晓文蒋雪薇盛灿梅
1.主要技术内容、论文、专利及技术经济指标:(1)稻米深加工利用新技术:1)方便米粉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①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鉴定了稻米及其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为改进米粉发酵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②研制了螺旋藻营...
关键词:
关键词:深加工利用营养米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