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莉
-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烧伤和热力烧伤患者血清微小RNA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电烧伤患者、热力烧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微小RNA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5年6—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电烧伤患者、热力烧伤患者各3例,另选择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取全血分离血清并分为电烧伤组、热力烧伤组、正常对照组。Trizol法提取血清总RNA,利用微小RNA芯片技术筛选3组间差异表达(差异表达比值大于或等于2.000、小于或等于0.500)的微小RNA,对差异表达的微小RNA进行聚类和韦恩图分析,对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差异表达比值大于或等于5.000、小于或等于0.500)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功能富集分析。结果3组血清间差异表达微小RNA共220个。电烧伤组和热力烧伤组血清微小RNA表达谱与正常对照组不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电烧伤组血清有59个差异表达改变倍数大于2.000倍的微小RNA,其中50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热力烧伤组血清有40个差异表达改变倍数大于2.000倍的微小RNA,其中21个表达上调,19个表达下调。与热力烧伤组比较,电烧伤组血清有167个差异表达改变倍数大于2.000倍的微小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力烧伤组血清特异表达微小RNA 17个,电烧伤组血清特异表达微小RNA 26个。KEGG信号通路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电烧伤组血清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参与胰岛素分泌信号通路、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信号通路、谷氨酸能突触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甘油磷酸酯代谢途径、嘧啶代谢途径、血清素激活突触信号通路等;热力烧伤组血清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参与肿瘤转录失调信号通路、肿瘤蛋白聚糖和肿瘤相关微小RNA信号通路、长时程增强效应信号通路、柠檬酸循环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黏着斑�
- 阮琼芳蒋梅君叶子青赵超莉谢卫国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热力烧伤微小RNA
- 21例瘢痕癌患者诊疗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了解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1例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原发病发展至瘢痕癌的时间、溃疡持续时间、病变部位、溃疡区面积、溃疡区症状、术前细菌学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学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 (1)21例瘢痕癌患者年龄为19 ~74(47±13)岁,男女比例约为0.9∶1.0.(2)原发病以火焰烧伤、热液烫伤为主,分别为12例占57.1%、7例占33.3%;原发病发展至瘢痕癌的时间为10 ~56(40±14)年.(3)12例患者的瘢痕溃疡持续时间超过1年,占57.1%.(4)病变部位常见于四肢、头面部,分别为13例占61.9%、6例占28.6%.(5)溃疡区面积为0.25 ~ 74.25(39±25)cm2.多数患者溃疡区出现恶臭分泌物、出血、疼痛加剧、溃疡面积逐渐扩大现象.(6)术前细菌学培养显示,16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呈阳性,占76.2%;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7)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20例患者为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为基底细胞癌,分化程度以高、中分化为主,近40%患者的癌细胞侵袭至皮下组织或更深.(8)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1例患者切除病灶后行自体皮移植术、5例患者切除病灶后行皮瓣修复术、5例患者行截肢术.12例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治疗,占57.1%.本组2例癌细胞肺部转移患者接受化学治疗.(9)术后大多数皮瓣或皮片存活良好,少数未成活者经再次植皮修复.随访6个月~5年,4例患者复发瘢痕癌,其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良好. 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瘢痕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对瘢痕溃疡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考虑病理学确诊.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瘢痕癌的首选方法;瘢痕癌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监测癌变是否复发转移.
- 叶子青谢卫国龙忠恒王晖刘淑华谢琼慧赵超莉张佳
- 关键词:皮肤瘢痕
- 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126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组织中微小RNA-126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并在细胞水平验证微小RNA-126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1)将4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8只(致假伤,不予补液)和烧伤组40只(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伤后经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假伤组伤后1h收集腹主动脉血,之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组织;伤后3、6、12、24、48h,烧伤组分别取8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之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微小RNA-126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2)将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刺激组、阴性转染+刺激组、转染+刺激组。刺激组将细胞置于含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行缺氧处理24h;阴性转染+刺激组、转染+刺激组分别用微小RNA模拟物阴性对照、微小RNA-126模拟物转染细胞24h后,同刺激组处理。其中烧伤大鼠血清来源于实验(1)伤后6h留取血清。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中微小RNA-126表达(样本数为3),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样本数为4,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对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126表达与血清cTnI水平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与假伤组伤后1h比较,烧伤组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126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为5.68~9.79,P值均小于0.01),其中伤后24h达最低值(0.40±0.08);与假伤组伤后1h比较,烧伤组伤后各时相点大鼠血清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t值为6.68~12.79,P值均小于0.01),其中伤后12h达峰值[(1035±177)pg/mL]。�
- 谢琼慧叶子青陈斓赵超莉阮琼芳谢卫国
- 关键词:烧伤肌钙蛋白I细胞活力
- 微小RNA-21对缺血缺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21对缺血缺氧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产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I)取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加入低糖无血清DMEM培养液模拟缺血环境,将细胞镫于气体成分为体积分数l%氧气、5%二氧化碳和94%氮气的i气培养箱中进行缺氧培养。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正常心肌细胞和缺血缺氧刺激6、24h心肌细胞中微小RNA-21的表达。(2)另取心肌细胞株H9C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常规培养;单纯缺咀缺氧组:行单纯缺血缺氧处理24h;阴性转染+缺血缺氧组:转染微小RNA模拟物阴性对照24h后,给予缺血缺氧处理24h;微小RNA-2l+缺血缺氧组:转染微小RNA-2l模拟物24h后,给予缺虹缺氧处理24h。后3组均于处理完毕后立即进行如下检测,正常对照组于同时相点收集细胞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心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本实验样本数为6或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1)正常心肌细胞和缺血缺氧刺激6、24h心肌细胞微小RNA-2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0.17、0.75±0.08、0.67±0.08(F=11.280,P=0.009)。与正常心肌细胞比较,缺血缺氧处理24(t=4.461,P=0.004)、6h(t=3.642,P=0.011)的心肌细胞中微小RNA-21表达均下渊,且前者更明最。故后续实验细胞缺血缺氧处理均为24h。(2)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3.5±0.7)%。缺血缺氧处理24h,单纯缺血缺氧组、阴性转染+缺血缺氧组及微小RNA-21+缺血缺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3±3.2)%、(16.4±3.0)%、(7.6±2.0)%(F=15.176,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缺虹缺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t=5.64l,P�
- 谢琼慧赵超莉叶子青杨飞阮琼芳谢卫国
- 关键词:细胞系细胞凋亡微小RNA-2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 大鼠单侧肢体高压电击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建立供实验研究的大鼠单侧肢体高压电击伤模型。方法采用自制电击伤装置,设定电压1KV,选择电击时间0.01s(A组)、0.1s(B组)、1s(C组),分组对大鼠右侧后肢电击,观测各组大鼠肢体创口大小、深度、肉眼及镜下创面变化、转归。结果电击伤后肢体即形成数倍于小电极板面积的创口,并在3d内渐进性扩大(P<0.01);伤后7d,创口损伤趋于稳定,各组创口面积、损伤程度及伤后10d创口深度比较均为C组>B组>A组(P<0.01),HE染色示血管、肌肉等组织损伤程度沿电流走形分布,距电击部位越近损伤越重,各组血管损伤范围明显大于其他组织。结论本模型复制成功,大鼠肢体形成损伤稳定,可复制性好;在不同时间电击作用下,各组肢体组织损伤程度及转归不同,适用于不同目的肢体高压电击伤实验研究。
- 张伟谢卫国赵超莉谭红王德运刘淑华
- 关键词:高压电击伤
- 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细胞分泌VEGF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做电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同时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作为对照。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血清和电烧伤大鼠血清中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和电烧伤血清组,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正常血清+阻断剂组和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取培养3 h、6 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结果:大鼠电烧伤后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s Flt-1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电烧伤血清诱导THP-1细胞分泌VEGF,s Flt-1水平随之减少。电烧伤血清可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s Flt-1可抑制电烧伤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结论: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细胞分泌VEGF,从而促进单核-内皮细胞黏附。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可有效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
- 阮琼芳赵超莉叶子青谢琼慧谢卫国
- 关键词:电烧伤单核细胞内皮细胞
- 护创膜在兔微粒皮移植术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猪腹膜制作的生物护创膜覆盖微粒皮移植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对,每对2只兔同时于背部左右侧对称部位分别切取1块圆形全厚皮片(直径为5cm),由此形成2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取1只兔2块全厚皮片中1块的1/5剪成0.2~0.5mm皮粒,均匀播撒于自身2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微粒皮面积:创面面积=1:10)。随后将每只免的2个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覆盖由猪腹膜制成的生物护创膜及成对兔中,另1只兔剩余的1块异体皮。术后1~4周观察创面大体情况;术后3、4周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嘶愈合时间。术后1~4周取覆盖物及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对数据进行配对,检验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生物护创膜与移植床贴附紧密,尤明显炎症反应;对照组异体皮成活良好。术后2周2组创面覆盖物均与创面贴附紧密,但较术后1周下燥、颜色加深。术后3周2组部分覆盖物干枯分离,其下创面愈合;术后4周2组创面基本愈合,外观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剧创面愈合书分别为(92.8±6.2)%和(91.3±7.3)%,术后4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8.1±2.3)%和(97.0±4.6)%,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O.54、O.38,P值均大于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5.0±3.9)、(24.8±2.3)d,组问比较差异兀统计学意义(t=0.82,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1、2周2组创面均见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微粒皮成活许扩增。术后3、4周2组覆盖物均逐步退变坏死、分离,其下盯见表皮细胞覆盖全部创面。结论乍物护创膜覆盖微粒皮移植创面,能够保护自体皮粒成活并逐步扩展修复创面,其效果与异体皮相当,是一种可供临床选用的新型生物材料�
- 张卫东谢卫国赵超莉王辉刘淑华叶子青
- 关键词:烧伤微粒皮
- 低分子量肝素对电烧伤大鼠血管损伤与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电烧伤大鼠血管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用自制调压器和变压器制成右后肢内侧中段(电流出口)约0.5cm×0.5cm大小Ⅲ-Ⅳ度电烧伤模型,伤后即刻以20g/L磺胺嘧啶银糊剂外涂创面后暴露,每日观察创面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后大鼠分为LMWH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LMWH组从致伤日起每日腹壁皮下注射LMWH1U/g,每天2次;对照组不行其他处理。伤后3、5、10d,2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在创面及创周损伤组织取样约1.0cm×0.5cm并同时心脏采血,分别行HE、Masson、醛品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血栓形成情况,计算血栓形成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及内皮素1含量;RT-PCR法检测损伤组织巾TNF-α mRNA表达。对数据行Levene齐性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t检验、SNK-q检验、FriedmanM非参数检验。结果(1)电烧伤后大鼠伤肢红肿明显,深达肌肉及骨质。与对照组比较,LMWH组大鼠各时相点红肿消退稍快,炎症反应较轻。(2)组织学观察见损伤组织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内血管扩张,淤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及脱落。2组大鼠损伤组织巾均可见血管壁结构破坏、弹力纤维断裂、内弹力膜僵直等病变。以上病变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LMwH组伤后5、10d情况好于对照组。(3)LMWH组大鼠血栓形成率总体明履低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4.921,P〈0.05)。LMWH组大鼠伤后3、10d血栓形成率分别为(0.07±0.11)%、(0.03±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6±0.15)%、(0.13±0.18)%(t值分刖为2.17、2.07,p值均小于0.05)。LMWH组大鼠伤后10d血栓形成率低于本组伤后3d(t=3.61,P〈0.05)。(4)LMWH组大鼠血清TNF-α、内皮素1含量总体明届低于对照组(处理凶素主效应
- 蒋南红谢卫国王晖金冬梅谭红赵超莉
- 关键词:烧伤肝素低分子量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在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通路在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 方法 取64只清洁级SD大鼠制作电烧伤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取24只大鼠不作处理,制备正常大鼠血清.(1)常规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将细胞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20%正常大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和烧伤血清组(将细胞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20%电烧伤大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每组设6个复孔.正常血清组于培养24 h,烧伤血清组于培养3、6、24 h,观察THP-1细胞形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2组均于培养3、6、24 h收集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活化状态.(2)另取THP-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2组各自培养方法同前;正常血清+阻断剂组、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在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的培养液中加入渥曼青霉素100 nmol/L,余培养方法同前.每组设6个复孔.取培养3、6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THP-1细胞呈悬浮生长、形态一致.烧伤血清组培养3h,细胞膜完整,细胞形态不规则;培养6h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膜与细胞质膨胀;培养24 h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和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THP-1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38.5±1.4)、(75.1±1.5)、(91.5±1.8)、(117.0±1.4)pg/mL,总体比较差异明显(F=1 415.306,P<0.01).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 THP-1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值分别为29.614、42.852、63.485,P值均小于0.01).烧伤血清组培养3�
- 阮琼芳赵超莉叶子青张卫东谢琼慧谢卫国
-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类血清单核细胞内皮细胞
- 微小RNA-21在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组织中微小RN A-21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PDCD4)的表达变化,在细胞水平验证两者关系,初步探讨微小RN A-21参与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 (1)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8只(致假伤)和烫伤组32只(背部致30% 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伤后不予补液,lh后处死取左心室组织;烫伤组伤后经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于伤后3、6、12、24 h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左心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微小RNA-21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2)取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小RNA-21拮抗剂组(转染微小RNA-21拮抗剂)和转染对照组(转染微小RNA拮抗剂阴性对照),转染后48 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心肌细胞PDCD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ISD-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21表达与PDCD4蛋白水平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假伤组伤后lh及烫伤组伤后3、6、12、24 h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2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13、0.44±0.08、0.42 ±0.10、0.33±0.07、0.61±0.10(F=27.331,P<0.001),与假伤组伤后1h比较,烫伤组伤后3、6、12、24 h心肌组织微小RNA-21水平均明显下降(t值为4.558~9.410,P值均小于0.01),假伤组伤后1h及烫伤组伤后3、6、12、24 h大鼠心肌组织PDCD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5、0.60±0.09、0.92±0.15、0.86±0.11、0.57±0.10(F=8.622,P=0.003),其中烫伤组伤后6、12 h表达量显著高于假伤组伤后1 h(t值分别为4.968和4.122,P值均小于0.01).烫伤组大鼠各时相点心肌组织微小RN A-21表达水平与PDCD4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72,P=0.026),(2)微小RNA-21拮抗剂组心肌细胞PDCD4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
- 谢琼慧赵超莉叶子青杨飞阮琼芳谢卫国
- 关键词:烧伤心肌缺血微小RNA-2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