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方林
- 作品数:183 被引量:497H指数:9
- 供职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心肌波长指数与有效不应期的电生理特征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 运用波长指数 (WLI)和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等指标对风心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 )心外膜标测电图进行分析 ,以揭示其相关的电生理特征。方法 风心病慢性房颤组 4 3例 ,采用左右房 16导同步心外膜标测房颤的各部位AERP和WLI。计算公式WLI=平均ff间期平均f宽 。无房性心律失常的 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法测定各部位AERP和WLI。计算公式WLI=AERPA2。结果 ( 1)房颤组左房和右房各部位AERP都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2 )房颤组右心耳、右房上、右房中及左房下部WL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3 )房颤组右心耳AERP显著长于右房上部 ,为 ( 14 7 2 3± 4 0 92 )ms与 ( 12 7 2 8± 4 4 5 5 )ms,P <0 0 5 ;左心耳AERP显著长于左房上部、中部和下部 ,P值均 <0 0 5。 ( 4 )房颤组右心耳和右房上部WLI显著长于右房中部 ,P值均 <0 0 1;左心耳WLI显著长于左房中部和下部 ,P <0 0 5。 ( 5 )房颤组左心耳WLI显著长于右心耳 ,左房中部WLI显著长于右房中部 ,P值均 <0 0 5。 ( 6)房颤组心房各部位的AERP与WLI进行相关分析 ,右房下部、左心耳、左房中部存在弱相关。结论 4 3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心外膜标测的结果提示 。
- 李莉张宝仁汪曾炜朱家麟郝家骅陆方林李建红郭素华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电生理学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脉途径12例(采用Venus-A自膨胀瓣膜),根据术前、术后心电图表现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平均年龄为(77.8±4.9)岁。20例TAVR全部成功,随访时间为(8.0±3.1)个月。其中应用Venus-A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均于术后7~12 d自行恢复正常传导功能),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6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应用J-Valve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无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新发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者3例。结论左束支传导阻滞是TAVR围手术期发生较多的心律失常类型。
- 周广为潘佳君乔帆李莉陆方林徐志云
-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电描记术心律失常
- 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衰败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 2015年
- 目的分析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衰败(EBF)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回顾长海医院2001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接受生物瓣置换术后EB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PubMed以"bioprosthesis"、"heart valve prosthesis"、"early failure"、"bioprosthesis failure"为关键词对1994年至2014年间发表的EBF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回顾分析。结果 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长海医院收治的650例生物瓣置换术者中有3例发生EBF(占0.5%),EBF原因分别为自身瓣叶粘连、代谢综合征导致生物瓣早期钙化、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文献回顾收集14例EBF病例,其中生物瓣与自身瓣叶粘连6例(42.9%);患者本身代谢异常3例(21.4%);术后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2例(14.3%);慢性炎症反应2例(14.3%);手术操作不当1例(7.1%)。结论 EBF较少见,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 安朝张本杨帆刘晓红唐昊陆方林张冠鑫韩林徐志云
- 关键词:生物假体病例报告
- 42例主动脉缩窄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42例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证实主动脉缩窄的检查方法分别为主动脉逆行造影13例、CT大血管成像9例、磁共振大血管成像8例、心脏彩超检查12例。治疗采用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19例、自体心包补片成形术7例、锁骨下动脉与胸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左锁骨下动脉与胸降主动脉吻合术3例、胸升—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缩窄段远近端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4例、缩窄段纵切横缝吻合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缩窄的术前诊断需行血管造影、血管成像及心脏超声检查。用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汪雷王强陆方林徐志云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血管造影血管成像心脏超声血管手术心脏手术
- 原发破口仅位于升主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升主动脉置换术或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
- 目的 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发破口仅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根部,而在主动脉弓部或弓降部无破口的患者,是采用升主动脉置换术(或根部置换术)或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目前尚无临床客观依据。本研究总结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期提供临...
- 徐志云徐激斌宋智钢陆方林邹良建郎希龙唐昊唐昊
- 文献传递
- Cleveland评分对我国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 2016年
- 目的验证Cleveland评分对预测我国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需行肾脏替代治疗(RRT—AKI)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所有成人心脏瓣膜手术3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不符合病例120例,纳入3230例。术前根据评分的风险分层标准进行分组:0-2分、3-5分、6-8分分别为1-3级,比较总体及各级RRT—AKI实际发生率和预测发生率。模型的预测价值评价,以分辨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以及校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示。同时根据是否发生RRT—AKI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患者术后RRT—AKI实际发生率对比Cleveland评分预测值为1.67%对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2)。其中风险等级1级、2级、3级发生RRT—AKI的实际发生率和预测发生率分别为1.23%对0.40%(χ2=4.96,P〈0.01)、2.66%对1.80%(χ2=3.83,P=0.049)、16.70%对9.50%(χ2=0.358,P=0.549)。AUC—ROC结果为0.64[95%CI(0.57,0.71)P〈0.01],评分的分辨力和校准度均较低。非RRT组和RRT组住院期间死亡比例1.50%对87.00%(χ2=13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eveland评分模型在预测术后RRT—AKI无明显分辨力,可以估计总体及部分3级风险患者术后RRT—AKI的发生率。同时提示随着评分等级的上升,患者术后RRT—AKI发生率显著上升,且一旦发生RRT—AK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等不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升高。
- 陈金强张冠鑫王崇刘洋韩林陆方林徐志云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疗效和患者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行TAVR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J-Valve或Venus-A瓣膜进行TAVR术,评估TAV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TAVR术中和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恢复情况。根据出院时是否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将患者分为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情况和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结果共入组16例患者,心律正常组12例、传导阻滞组4例。TAVR术后脑钠肽[(1 114.87±802.32)pg/mL vs(530.39±276.26)pg/mL,P=0.026]、主动脉瓣跨瓣压差[(83.06±37.76)mmHg vs(24.14±9.73)mmHg,P<0.001;1 mmHg=0.133 kPa]和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466.00±82.30)cm/s vs(249.30±43.98)cm/s,P<0.0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5.41±0.83)cm vs(4.93±0.52)cm,P=0.010]。术后无或仅有微量至少量主动脉瓣反流,2例有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其中1例予以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共有4例(25.00%)患者出现新发心脏传导阻滞,其中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期间恢复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为室内传导阻滞,住院期间发展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2例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这4例患者出院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均未恢复。无住院期间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患者术后肝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国产介入瓣膜的TAVR术能有效降低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且并发症少,术后可能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心脏�
- 潘佳君唐小军乔帆陆方林徐志云李白翎
-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搏器置入术
- 介入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人工主动脉瓣膜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评价自主研制的介入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人工主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的即时效果.方法 选用超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制作成三叶球囊扩张型介入瓣膜.采用雄性绵羊6只,体质量(22.1±1.4) ks.全麻下左侧开胸,经心尖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原位置换术.术后即时通过心血管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介入瓣膜功能进行早期评价,并随机选取1只羊进行解剖观察介入瓣膜置入情况.结果 1只羊因位置过低导致瓣周漏死亡,1只羊因位置过高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导致心室颤动死亡.4只羊手术成功,术后即时心血管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位置满意,开闭良好,冠状动脉供血良好,无瓣周漏,2只羊无或仅有微量反流,2只羊少量反流,峰值跨瓣压差(15.0±9.4) mmHg(1 mmHg =0.133 kPa).尸检见介入瓣膜置入位置准确,形态正常,支架扩张充分,冠状动脉或二尖瓣未受影响.结论 超微孔聚四氟乙烯材料介入主动脉瓣绵羊体内原位置换可行,即时效果良好.
- 张本李鑫陈翔张志钢韩林唐昊陆方林徐志云
-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人工心脏瓣膜动物实验
- 可调控负压式吸引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控负压式吸引器,具有储液瓶、负压发生装置、负压连接管和吸引导管,负压发生装置通过负压连接管与储液瓶连通,吸引导管一端安装在储液瓶内,吸引导管和负压连接管位于储液瓶内上部,吸引导管另一端近端部内壁设...
- 张冠鑫韩林徐志云陆方林王崇李白翎颜涛龚春霞
- 文献传递
- 术中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
- 近年来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主动脉弓降部瘤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仍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脑及脊髓的损伤。现报道我院2006年1月至今采用术中支架置入方法外科治疗6例主动脉弓降瘤的经验。临床资料临床资料:6例患...
- 宋智钢徐志云陆方林王连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