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倪军喜

倪军喜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气管
  • 2篇气管切开
  • 2篇切开
  • 2篇重型
  • 2篇重症
  • 2篇危重
  • 2篇脑脊液
  • 2篇狼疮
  • 2篇拔管
  • 2篇拔管失败
  • 2篇病患
  • 1篇蛋白
  • 1篇低磷血症
  • 1篇眩晕
  • 1篇眩晕症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压
  • 1篇血症

机构

  • 7篇池州市人民医...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皖南医学院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倪军喜
  • 4篇李毅
  • 2篇朱华栋
  • 2篇于学忠
  • 2篇孙鸿礼
  • 2篇方晨光
  • 2篇孙晓月
  • 2篇马勇
  • 1篇贺崇新
  • 1篇夏连贵
  • 1篇钱立芳
  • 1篇唐义龙
  • 1篇吕学斌
  • 1篇琚双五
  • 1篇田继文
  • 1篇徐非凡
  • 1篇方晨光
  • 1篇杨振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84例,其中成功拔管者63例(设为拔管成功组),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者21例(设为气管切开组)。统计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为气管切开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APACHEⅡ评分、营养状况(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意识状态、咳嗽功能、PaCO2、PaO2、BNP、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钠、血清钾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术后、脑卒中、呼吸衰竭、重度中毒、多发伤患者的气管切开率高于其他病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肝肾功能、血清钠、血清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组患者APACHEⅡ评分、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PaCO2、BNP均明显高于拔管成功组(P<0.05);气管切开组患者PaO2、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拔管成功组(P<0.05);气管切开组患者意识不清和咳嗽功能差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拔管成功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术后、脑卒中、呼吸衰竭、重症中毒及多发伤患者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APACHEⅡ评分高、NRS2002营养风险高、意识不清、咳嗽功能差、二氧化碳潴留、低氧、心功能差、贫血、低蛋白血症是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的主要原因,在拔管前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并加以纠正或改变对策,有利于降低危重患者的气管切开率。
吕学斌倪军喜徐非凡王诚
关键词:危重病气管插管拔管失败气管切开影响因素
重型脑外伤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将81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内科治疗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衰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43例伤后或术后即刻实施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GOS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改善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孙鸿礼夏连贵方晨光倪军喜田继文贺崇新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
急危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失败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 分析急危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失败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气管切开拔管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危重气管切开患者52例;其中拔管失败组14例(无法堵管,堵管失败需再次气管切开或插管),拔管成功组38例(试堵管24~48 h后,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切口愈合良好,3个月内无因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原因再次气管插管或切开).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堵管前3 d内意识状态、咳嗽情况、血清白蛋白(Alb)、钠和钾以及B型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水平的差异,分析拔管失败的临床特点.对各病种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拔管成功组清醒患者数(24例比4例)、咳嗽功能良好患者数(38例比3例)均明显多于拔管失败组,血清Alb(g/L:35.13±3.13比27.50±5.53)和Hb(g/L:112.18±13.62比94.14±17.03)均明显高于拔管失败组,BNP明显低于拔管失败组(ng/L:344.03±152.85比5887.80±2695.97,P〈0.05).拔管失败组患者的原发病有:脑卒中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3例,呼吸衰竭(呼衰)3例,心肺复苏(CPR)术后1例.说明脑卒中、特重型颅脑损伤、呼衰和CPR术后是拔管失败的常见病种.结论 拔管前充分评估患者,对合并昏迷,咳嗽功能差,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和贫血患者应尽早采取措施,以提高拔管成功率.
倪军喜方晨光李毅
关键词:气管切开急危重症拔管失败
眩晕合并高血压急诊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急诊住院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患者的诊断能力及预后判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400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58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242例为血压正常组。将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眩晕类型、头颅磁共振(MRI)阳性结果数量、颈椎磁共振阳性结果数量、颈部超声阳性结果数量、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血糖、血清钠、血清钾、血清氯、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年龄较血压正常组大(P<0.05),高血压组中枢性眩晕(16/158)发病率较血压正常组(1/242)明显增高(P<0.05),头颅MRI阳性例数(124/158)较血压正常组例数(124/242)明显增多(P<0.05),颈部血管超声阳性例数(67/158)较血压正常组(75/242例)明显增多(P<0.05),高血压组血糖(8.14±2.05 mmol/L)较血压正常组(5.44±1.33 mmol/L)高(P<0.05),高血压组血清钾(3.14±0.41 mmol/L)较血压正常组(3.73±0.38 mmol/L)低(P<0.05),高血压组住院时间(4.71±2.48 d)较血压正常组(3.97±1.71 d)时间延长(P<0.05),高血压组住院费用(3844.18±1980.71元)较血压正常组(3248.35±1252.78元)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龄、中枢性眩晕多发、头颅MRI及颈部血管超声异常数量增多、血糖高、血清钾低是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倪军喜孙津津郑冉冉谢丰建李毅
关键词:急诊眩晕症高血压
甘露醇不同时机应用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不同时机应用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入院6h前应用甘露醇纳入A组,40例入院6h后应用甘露醇纳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预后不良组(2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入院时NIHSS评分高、高GLU水平、出血量多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时GCS评分高、CT显示中线未移位、未破入脑室、入院6h后应用甘露醇是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入院6h后应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患者可获得更好预后,而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NIHSS评分、血糖、出血量、中线结构移位情况、破入脑室及甘露醇应用时机等为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需根据以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刘小菲方晨光倪军喜
关键词:甘露醇脑出血预后
以抽搐或昏迷为临床表现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提高NPSLE患者的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为NPSLE的患者92例,其中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表现起病的NPSLE患者27例作为研究组,其余65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性别、年龄、是否为首发NP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受累系统(肾、血液、心肺、皮肤黏膜、消化道)、合并感染、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血清蛋白比值、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脑脊液/血清氯比值、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双链DNA抗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特点。结果研究组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06/L:91.84±25.37比279.52±101.12,P<0.01)。研究组皮肤黏膜受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1%(4/27)比1.54%(1/65),P<0.05〕。研究组脑脊液/血清蛋白比值大于对照组(0.12±0.02比0.04±0.01,P<0.05),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0.55±0.17比0.70±0.20,P<0.01)。研究组MRI阳性率大于对照组〔81.48%(22/27)比55.38%(36/65),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数少、皮肤黏膜受累、脑脊液/血清蛋白比值增大,而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减少,MRI结果阳性是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倪军喜马勇孙晓月李毅朱华栋于学忠
关键词:神经精神性狼疮昏迷抽搐
血浆置换成功抢救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或恶化的高龄极重型古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2011年
极重型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病势凶险,死亡率高。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与生命支持有关的加强治疗,二是与改善或逆转神经损害相关的免疫治疗。后者主要包括血浆置换(PE)、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皮质激素治疗。现有的结论认为激素治疗无效,PE和IVIG治疗有肯定的疗效,都是GBS的一线治疗方法,二者疗效相等,联合治疗并不增加疗效,推荐单一治疗.
孙鸿礼方晨光琚双五倪军喜唐义龙钱立芳
关键词:血浆置换古兰-巴雷综合征极重型
脑脊液检测正常狼疮性脑病患者临床特点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脑脊液检测正常狼疮性脑病(neuropsychiatic lupus erythematosus,NPLE)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NPLE的诊断。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NPLE的住院患者95例,收集患者入院第一次留取的脑脊液标本检测结果,其中脑脊液正常者18例(研究组),脑脊液异常(压力、细胞数、蛋白任何一项指标异常即为脑脊液异常)者77例(对照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入院症状、起病方式、累及系统、炎症学指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治疗情况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一步对18例脑脊液正常NPLE患者的年龄分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ypus erythematosus,SLE)病程、治疗方案及MRI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8例脑脊液正常患者中以精神症状起病者10例,77例脑脊液异常患者中精神症状起病者10例,两组起病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比13.0%,P<0.05);脑脊液正常患者中NPLE复发患者12例,脑脊液异常患者中NPLE复发患者2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6.7%比26.0%,P<0.05)。18例脑脊液正常NPLE患者中育龄期女性16例(88.9%),诊断SLE后一年内发病9例(50.0%),因激素量不足起病17例(94.4%);9例MRI结果亦正常患者48 h后脑脊液复查均出现异常。结论以精神症状起病的SLE患者,既往有NPLE病史,入院首次脑脊液即使正常,也应及时行MRI检查或复查脑脊液,防止漏诊NPLE。
倪军喜李毅马勇杨振孙晓月朱华栋于学忠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脑病脑脊液
重症监护室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分析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相关的再喂养综合征(RFS)的风险因素,评估RFS对ICU住院患者各项指标及最终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ICU收治的伴有营养不良的危重患者共197例;根据RFS诊断标准,明确诊断RFS 42例,为研究组;其余155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性别、年龄、入院营养评分、入院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营养(APACHE)Ⅱ评分、喂养前的白蛋白及前蛋白水平、喂养方式、喂养前后血清电解质(磷、镁、钾)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通气时间、住院费用、最终预后等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喂养前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喂养后的电解质(磷、镁、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重症肺炎,脑血管意外等是并发RFS的常见病种。研究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性别、入院营养评分、APACHEⅡ评分、喂养方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危重病人中,高龄、喂养前低水平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为并发RFS的危险因素,RFS将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故应早期识别和治疗RFS。
倪军喜周树生刘宝
关键词:再喂养综合征低磷血症营养不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