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静

作品数:41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教育
  • 4篇哲学
  • 4篇身体
  • 4篇人工智能
  • 4篇经济学
  • 3篇幼儿
  • 3篇哲学反思
  • 3篇政治
  • 3篇主义
  • 3篇吸纳
  • 3篇教学
  • 2篇游民
  • 2篇幼儿园教师
  • 2篇语文
  • 2篇政治经济学
  • 2篇政治经济学分...
  • 2篇社会
  • 2篇生命政治
  • 2篇资本
  • 2篇资本主义

机构

  • 40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温州大学

作者

  • 41篇吴静
  • 2篇李萌
  • 2篇王海英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早期教育(幼...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阅江学刊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经济师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求索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青年记者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景下的公共性反思被引量:11
2023年
以大语言模型为底层技术、以社交界面为互动方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文本到文本”的转换工具以一种在社会框架支撑下进行的人机交互方式展现了出来。这是“一般智力”/“公共智力”在数字时代的最新发展形态:公共智能(Public Intelligence)。然而,在这个被构造出来的全新公共领域中,存在着一些风险:一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超越了空间区域的限制,在新的公共场域内塑造了“数字化的普遍理性”;另一方面,由于AIGC缺乏自我标注,会重新作为数据来源进入新的生成,从而使知识的对象在不断自我引证的技术条件下被凝固。AIGC中的知识型结构是将符号之序通过AI技术的加持达到极化的表现,它通过算法塑造了一种纯粹的认识形式的领域。并且,过度依赖AIGC的知识生产还会塑造出知识拟象。这就需要调试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的主体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从公共性入手促进人机和谐发展和强互惠。
吴静邓玉龙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共性场域知识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吴静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从“世界模拟器”可以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吗?
2024年
OpenAI发布的通用视觉大模型Sora以其强大的文生视频能力拥有了对当下世界进行描绘的话语权力,但其背后存在的大语言模型对世界表征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带来的认知风险和社会性后果,需要将哲学和技术批判结合起来进行反思与预防性研究。本文对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技术进行分析,探究文生视频的技术本质和应用困境。同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通用性,分析了其背后蕴藏的技术理性及对用户价值认知的重塑。研究表明,在从技术通用性到知识公理性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认识论上的悖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真正理解世界运作方式,只是处理信息单元和语义的逻辑关系,且现有的生成式大模型在反事实推理和合规性方面仍存在缺陷,还远未达到全方位理解世界、表征世界的程度。因此,在虚实共生、人机融合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时,如何把握“虚”“实”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需要审视的维度。这不仅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投入,而且更关系到人类自身的重塑和对于世界的理解。
吴静
关键词:模态
两类非线性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
本文分别对一类非线性方程多解的存在性问题和一类四阶椭圆方程的正解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研究下面一类非线性方程{-△pu=f(x,u), x∈Ω,|▽u|p-2(e)u/(e)η=h(x)|u|q-2u,x∈(e)Ω(...
吴静
关键词:非线性椭圆方程数值解法存在性勒贝格空间
文献传递
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研究
本论文是基于对话教学理念,开展的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研究。本论文所讨论的教学对话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情境下(主要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师生共同发起的言语交流活动。它的实质是对话各方在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
吴静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对话
文献传递
零工经济与数字游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4年
以平台为中介的零工劳动近年来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零工经济现象火热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劳动力商品再生产的现实条件的变化。对零工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剖析,须从其背后所隐含的劳资关系人手,探析平台零工逆向劳动过程的实质。
吴静
关键词:劳动力商品政治经济学分析劳资关系
平台资本主义的劳动协作与剩余价值形成的政治经济学解读被引量:9
2022年
随着数字平台经济形式的出现,劳动协作和劳动过程的组织方式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增和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劳动社会化外溢。在数字平台的主导下,互联网突破层级化的高度互联和非组织化的链接方式,呈现出“八爪鱼”式的层级结构,逐渐演变为具有超强中枢节点的平台生态系统和更加集约化的资本主义垄断形式。不断收缩的系统中枢和逐渐扩张的商业覆盖结构,极大地改变了劳动过程及其社会构型。解读平台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重要理论入口,就是分析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分工和协作方式的变化以及劳动结合方式的更迭。资本在更广阔的全球劳动力市场范围内通过数字平台链接保证了高效低价的劳动社会化。“活劳动”与“死劳动”从二元对立结构向人—机双向互联结构的转变,打破了生产环节的封闭性,向公共性产品或服务的社会链接中弥散。对平台资本主义的劳动协作与剩余价值形成的政治经济学解读,需要深入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中,并对其展开内在性批判,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唯物史观对当前研究提出的要求。
吴静
关键词:活劳动
从斜目而视到斯芬克斯之口——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认知中心化的反思被引量:3
2023年
技术对人类的认知范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数据可视化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在不同维度上挑战甚至重塑着人类的认知能力及框架。数据可视化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认知范式,它强化了人类认识论领域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传统,由此导致以视觉为中心的数字技术权力谱系的建立。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类的认知发生了由视觉向言说的转变。其一方面通过语言处理技术和算法模型,突破并重塑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则建立起一种以数据言说为核心的普遍性知识体系,消解了人类对经验知识背后的特殊目的乃至意义的追问。生成式人工智能带给人类认知的挑战,应从它凭借普遍理性原则造成的认知中心化趋势,以及借由对话训练方式所激发出的主体创造性两个层面加以考察。
吴静
关键词:认知范式言说
第三持存和遗忘的可能:数字时代的莫涅莫绪涅困境被引量:10
2021年
记忆本身是人脑对所经验过的事物或事件的认识在头脑中保持并再现的过程。在前数据时代,记忆依赖于人脑的海马体结构和其他的大脑成分等,与记忆相伴随的是遗忘。正是记忆和遗忘的交织构成了历史本身。但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存储颠倒了记忆与遗忘的辩证法,它塑造了记忆的持久性与遗忘的不可能性。在技术性第三持存的方式下,人类的记忆被数据依照算法保存和重构,这导致一方面人类的历史性被消解,另一方面记忆不再是人的过去经验的记忆而成为了过去的附属物。当数据对人类记忆的建构发展成为绝对权威,那么它在消解人的话语、人的逻辑的同时带来了数字时代的技术性垄断。在数字时代,当数据赋予了人的记忆永存性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获取遗忘的权力。
吴静
关键词:遗忘
零工经济与数字游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平台零工逆向劳动过程为中心
2024年
以平台为中介的零工劳动近年来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零工经济现象火热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劳动力商品再生产的现实条件的变化。这种“按需用工”的劳动方式迎合了数字平台时代劳动力商品自由流动的特征。对零工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剖析,须从其背后所隐含的劳资关系入手,探析平台零工逆向劳动过程的实质。对平台零工劳动的考察表明,数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要刺破“技术例外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外衣,深入平台零工劳动过程、劳动关系的组织形式、劳动的社会化迁移等具体现实的分析之中;也要回归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在资本关系中剖析现象背后的问题:平台资本借零工劳动所增强的对劳动剩余价值的占有,以及平台资本借助“连接”服务所实现的对社会总体吸纳的强化。唯有如此,才能对数字时代的劳资问题及资本生产关系作出批判性说明。
吴静
关键词:劳动力商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