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 作品数:56 被引量:139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容积重建与最大密度投影在骨科CT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薄层扫描图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可视化功能在临床CT图像的后处理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自适应的三维重建算法实现CT序列图像的三维容积重建与最大密度投影,并将其应用于CT血管造影与骨科CT。文中通过CT扫描采集3组序列图像,对于每一组序列图像,分别采用容积重建算法与最大密度投影算法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的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三维容积重建与最大密度投影有其各自的优点,将上述两种三维重建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得到更准确、更有效的临床诊断信息。
- 谢小棉李素芝王友东李珣郑必海
- 关键词: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重建CT血管造影
- 高原小儿肺动脉高压60例分析
- 目的:总结近年来西藏高原小儿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特点、治疗转归,为探讨高原地区小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我院天健军卫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年龄小于18岁为限定,选择有彩超检查记录,...
- 李珣王小安杜柳薪王静李越王东吴丹杨秋梅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儿童患者发病机制
-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基因复合核酸疫苗诱导小鼠抗体免疫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的 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分泌性的VR10 12 /TPA/HG MSP1 17和非分泌性的VR10 12 /HG MSP1 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和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能力。方法 以 2 0 0 μg/10 0 μl或 1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HG MSP1 17或VR10 12 /TPA/HG MSP1 17肌注免疫BALB/c或C5 7BL/6小鼠。用ELISA间接法测定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 ,用体外抑制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抑制疟原虫生长效果。结果 经 3次 1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HG MSP1 17免疫后 ,BALB/c小鼠和C5 7BL/6小鼠均产生了明显的HG和YMSP119抗体。但总体抗体水平不高。BALB/c小鼠经 3次 2 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的VR10 12 /HG MSP1 17免疫后 ,产生了较高的HG抗体 ,但MSP1 17的抗体无明显变化 ,经 3次 2 0 0 μg/10 0 μl每次每只VR10 12 /TPA/HG MSP1 17免疫后 ,仅产生较低的HG抗体 ,无MSP1 17抗体的产生。用 2 0 0 μg/10 0 μlVR10 12 /HG MSP1 17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做体外抑制试验 ,结果抑制效果明显。结论 VR10 12 /HG MSP1 17比VR10 12 /TPA/HG MSP 17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
- 缪军李珣薛采芳刘忠湘甄荣芬秦恩强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核酸疫苗裂殖子表面蛋白T细胞表位
- 驻西藏某部海拔4500m以上地区官兵常见病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09年
- 李素芝郑必海闫春城孙泽平李珣郑建保
- 关键词:常见病官兵海拔高度慢性高原病
- 异源初始—强化免疫策略在疟疾亚单位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 <正> 目的:探讨异源初始—强化免疫策略在提高疟疾亚单位疫苗免疫效能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①以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MA1)基因为基础制备3种疟疾原型疫苗,包括DNA疫苗VR1020/E+pcDNA3/GM-CSF(...
- 李珣缪军薛采芳雷俊川王宪锋刘忠湘
- 文献传递
- 以恶性疟原虫MSP1和AMA1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保护性免疫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以MSP1和AMA1的DNA疫苗、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针对疟疾红内期抗原MSP1和AMA1的保护性抗体。方法将编码恶性疟原虫MSP1全片段和AMA1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20/190.3和VR1020/E)、痘苗病毒载体(rMVA/190.3和rMVA/E)及重组蛋白(d-GX190H和E)的同种类型疫苗混合,作为核酸疫苗(D)、病毒疫苗(V)及蛋白疫苗(P)按照“初始-强化”策略免疫小鼠。间接ELISA测血清中抗MSP1和AMA1抗体;用免疫血清进行体外原虫入侵红细胞抑制实验;由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和P.bANKA株分别对免疫鼠进行体内攻击。结果各组免疫血清中均产生了较强的抗体应答,抗MSP1抗体与抗AMA1抗体滴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组免疫小鼠血清在体外对两株原虫入侵红细胞均有较大程度的抑制。体内攻击实验中实验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略长。结论采用以MSP1和AMA1为基础的DNA、重组痘苗病毒和重组蛋白疫苗的组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出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以上结果为疟疾红内期疫苗合理免疫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李淑梅李珣缪军刘忠湘薛采芳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疫苗
- 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和纯化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表达和纯化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bMIF)。方法根据GenBank中PbMIF mRNA的预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伯氏疟原虫ANKA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bMIF基因。将PbMIF基因与T载体连接并测序,利用NCBI中Blast程序分析测序结果。阳性T/A克隆质粒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收集经IPTG诱导表达的细菌进行SDS-PAGE分析,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纯化。结果从伯氏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bMIF cDNA,长度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PbMIF cDNA的预测序列完全一致,编码的氨基酸在一级结构上与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fbbMIF)的同源性为76%,与人类和小鼠MIF的同源性为31%。表达产物为可溶性的PbMIF蛋白,亲和纯化后的PbMIF蛋白纯度为71%。结论表达并纯化出可溶性PbMI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 陈俊李珣刘忠湘赵亚李淑梅薛采芳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表达伯氏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2基因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编码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 2 (HRP Ⅱ )C端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 [方法 ]将起始码和终止码引入HRP ⅡC端基因片段两端 ,经测序鉴定读框 ,将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 Ⅱ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中 ,进行酶切鉴定。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 /HRP Ⅱ 经肌肉免疫小鼠 3次 ,每次间隔 3wk。第 3次免疫后 2wk ,取小鼠血清和脾细胞 ,分别用ELISA测定HRP Ⅱ抗体水平和用脾细胞增殖实验测定细胞免疫反应。 [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HRP ⅡC端基因片段被准确地引入起始码和终止码 ;酶切鉴定表明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 ⅡC端基因片段成功地克隆入pcDNA3 1( ) ,形成pcDNA3 1( ) /HRP Ⅱ 。在pcDNA3 1( ) /HRP Ⅱ 免疫鼠血清中可检测出高水平的HRP Ⅱ抗体 ,用原核表达的HRP Ⅱ蛋白刺激免疫脾细胞 ,可检测出明显的细胞增殖反应。 [结论 ]编码HRP Ⅱ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 缪军李珣薛采芳刘忠湘王宪锋甄荣芬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DNA疫苗免疫反应
- 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红内期的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制备小鼠抗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bMIF)的抗体,并检测PbMIF在伯氏疟原虫红内期的表达。方法用纯化的PbMIF蛋白免疫BABL/c小鼠,制备小鼠抗PbMIF的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二氨基联苯胺(DAB)底物显色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ECL)的方法,用上述制备的抗血清检测PbMIF在红内期伯氏疟原虫的表达情况。结果ELISA测得小鼠抗PbMIF抗体的效价>1∶106,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抗体可与原核表达的PbMIF蛋白特异性结合。ECL结果表明感染的红细胞中存在PbMIF。结论成功制备了小鼠抗PbMIF的抗体。红内期伯氏疟原虫表达PbMIF。
- 陈俊刘忠湘赵亚雷俊川李淑梅李珣薛采芳
-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
- 携带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的重组MVA构建及免疫性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恶性疟原虫 (Pf)顶端膜抗原 1(AMA1)的重组改良安卡拉痘苗病毒 (MVA) ,对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特性进行分析。方法 构建包含PfAMA1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ⅢdHR .ssp E ,转染MVA感染的BHK2 1细胞 ,经同源重组插入MVA基因组的deletionⅢ位点 ,利用宿主范围基因k1l在RK13细胞中对rMVA进行瞬时筛选 ,用获得的rMVA E(K1L)感染BHK2 1并进行传代 ,经内部同源重组去除k1l后获得rMVA E。采用PCR、IFA和Westernblot对rMVA E的基因组序列和重组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用不同剂量的rMVA E经腹腔接种免疫BALB c小鼠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应答的水平并分析IgG亚类 (IgG1和IgG2a) ,取脾细胞用重组抗原在体外进行刺激增殖。结果 获得了可稳定表达PfAMA1的重组MVA ,经 3次腹腔接种不同剂量 (10 7~ 10 8TCID50 )后的rM VA E诱导BALB c小鼠产生了水平相当 (P >0 .1)的抗AMA1抗体 ,其IgG亚类以IgG2a为主 ,各免疫组脾细胞在体外对AMA1抗原的再刺激均产生了明显的回忆应答。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Pfama1基因的重组MVA。rMVA E可诱导小鼠产生AMA1特异的免疫应答。
- 李珣缪军薛采芳刘忠湘雷俊川王宪锋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重组免疫性顶端膜抗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