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学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被引量:12
- 2010年
- 多媒体课件在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但其效果却因设计时存在的诸多误区而受到影响。本文从这些误区出发,结合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英语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理论,尝试性地探讨总结了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从的原则,希冀提高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 雷鹏飞束学军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 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外语学习绩效探究
- 2012年
- 为了搭建外语学习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外语学习绩效模型,以学习风格为视角,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为外语学习绩效研究建立了由学习风格理论为主导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框架为指导,构建了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特征的外语学习绩效模型,论证了该研究对于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所具有实践意义。
- 雷鹏飞束学军
- 关键词:外语学习大学英语
-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探索被引量:3
- 2011年
- 鉴于目前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中存在范围不同、标准不同、名称各异的情况,从宏观的角度以翻译的研究层次为标准把西方翻译理论分为三大流派:文艺学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文艺学派包括语文学派和阐释学派,语言学派主要由对等派、功能派和认知派构成,而文化学派则涵盖了翻译研究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及综合法,其中翻译研究派又可进一步切分为多元系统理论、规范理论和操纵理论。通过从新的视角进行讨论,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对西方翻译理论的流派划分能达成更多的共识。
- 胡兴文巫阿苗束学军
- 关键词:西方翻译理论文艺学派语言学派文化学派
- 反思型教学——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被引量:3
- 2008年
- 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反思型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与提高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并就其在实践中进行发展与提高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 冯茹束学军陶全胜
- 关键词:反思型教学大学英语教师
- 《好人难寻》的原型解读
- 2013年
-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好人难寻》小说中通过对《圣经》中人物形象的置换和逆转,用相反的人物形象体现相同的内涵特征。借助源自《圣经》的叙事模式勾勒出故事中两个关键人物的人生曲线,实现了叙事模式和主题寓意的完美统一。
- 方海霞束学军
- 关键词:《好人难寻》叙事模式
- 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学习设计
- 2011年
- 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新时代英语学习者特点赋予外语学习全新的特点,但其学习绩效仍差强人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元认知策略理论与外语教学特点相结合,尝试从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两方面构建大学英语学习设计模式,以期改变大学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状况。
- 雷鹏飞束学军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多媒体
- 地方理工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所面临的困境,本研究依据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认为地方理工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理工科知识背景,融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理工科院校英语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确定为"以课程设置改革为主体,以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为支撑,以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体系改革为保障"的系统性改革。
- 雷鹏飞束学军
-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 浅议翻译中的语用学原则被引量:4
- 1999年
- 本文试从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浅析语用理论原则和方法在翻译中的应用,并借助于语用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别词、语用含义、奥斯汀-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等,对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问题进行语用交际意义上的综合分析。
- 束学军
- 关键词:语用学交际翻译
- 外语学习绩效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与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构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外语学习绩效模型,该研究设计外语学习绩效问卷并对不同高校英语学习群体做问卷调查,对所收集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绩效模型是一个四因子模型,由语言知识的掌握、学习动机的变化、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构成。文章还对被试的外语学习绩效特点作详细分析。
- 雷鹏飞束学军
- 关键词: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大学英语
- 跨文化传播中“龙”的翻译及其它
- 2009年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由于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在内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直接采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来表达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龙”会在西方人中产生误解。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首先比较了这两个概念的在内涵上的差异.然后分析了很多学者和网友提出的用“loong”这一词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龙”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后指出该词要真正成为“龙”的英文对等词不仅需要学者和网友的呼吁.更需要我们的相关政府机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大力推广。
- 胡兴文束学军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