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娇娇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主题

  • 5篇音乐
  • 3篇人类学
  • 2篇新疆哈萨克族
  • 2篇遗产
  • 2篇游牧
  • 2篇游牧民族
  • 2篇走马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乡土
  • 2篇即兴
  • 2篇记谱
  • 2篇哈萨克族
  • 1篇对唱
  • 1篇音乐文化
  • 1篇音乐研究
  • 1篇人类学解读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生计
  • 1篇生命共同体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4篇新疆艺术学院
  • 2篇四川美术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作者

  • 11篇杨娇娇
  • 4篇雷嘉彦
  • 1篇彭兆荣
  • 1篇张颖
  • 1篇朱鹏
  • 1篇谭红春
  • 1篇闫玉
  • 1篇王晓芬

传媒

  • 4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北方音乐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了“生计”的文学——中国京族的族群叙事被引量:2
2016年
广义的"文学"可以指包含文本在内的文化的各种表述形式。广西京族文学的独特性根植于其生计方式的独特性。在京族文化的各种叙事形式中,如京族传世的口述文学作品、作为京族文化标识的哈亭,以及哈节传统仪式等,都体现着以利于生计为根本动机的族群叙事倾向。直至目前,生存语境的变化和生计方式的变迁依然在强化着这种为了生计的叙事策略。
闫玉杨娇娇谭红春
关键词:文学生计京族
从《克列别夫卡》的版本演绎看新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即兴之美
2008年
本文主要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根据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对新疆流传的俄罗斯音乐体裁"克列别夫卡"的不同时期版本比对,看新疆其它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多样演绎及二度创作中体现出的即兴音乐之美。
雷嘉彦杨娇娇
关键词:民族音乐即兴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音乐文化模式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柯尔克孜族为北方游牧民族,民间保留了丰富的口传音乐。纵观柯尔克孜人的历史变迁,库姆孜作为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存续和传承着整个族群的文化。梳理柯尔克孜族音乐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以库姆孜为主要研究视角的柯尔克孜族音乐文化体现出的则是柯尔克孜族与库姆孜之间的共生关系。
杨娇娇雷嘉彦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音乐文化
发现与守护:“沙溪复兴工程”的乡土困境被引量:1
2016年
"沙溪复兴工程"在中国近十年来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被誉为典范,但其背后的一系列矛盾隐忧也代表了"乡土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和迷思。一方面,他者的发现以遗产保护的名义对我们进行着观念启蒙,构建了特殊的历史情境;另一方面,家园守护的责任促使我们对遗产与旅游、启蒙与复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重构。没有对中国化"乡土价值"认知与认同的传袭,就不会有国际范"乡土景观"美丽和美好的呈现。在文明的冲击与冲突下,亦悖论地存在着相互成就的力量。
张颖朱鹏杨娇娇
关键词:乡土文化遗产人类学
中西方记谱法历史发展之探析
2011年
记谱法是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记录音乐的方法,是音乐传播中重要的环节,它所产生的记录即称为乐谱。记谱法因国家、民族、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随着音乐表现形式与传承方式的改变,在记谱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种记谱方法。
雷嘉彦杨娇娇
关键词:中西方记谱法历史发展
乡土的表述 永远的秦腔——贾平凹小说《秦腔》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12
2019年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述无疑是"乡土文学"。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系列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变迁的形貌,尤以《秦腔》最具代表性。秦腔既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现场演出",融历史、现实、认知、象征于乡土文学之中;小说全方位地折射出秦腔之于那一隅土地上的人民的生命体验和表达,她也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以此为例,尝试进行文学民族志的解读与阐释,以就教于学术界。
彭兆荣杨娇娇
关键词:乡土文学生命共同体
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研究六十年(1950年—2010年)被引量:9
2013年
哈萨克族主要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及我国新疆境内,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哈萨克族多元的音乐文化特征。本文研究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哈萨克族,收集分类自建国后至今六十年间学者们有关该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力图全面展现当今哈萨克族音乐研究的现状,反思研究的弱点与不足,并希望能够为学者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雷嘉彦杨娇娇
关键词:哈萨克族音乐
遗产与记忆:沙溪白族火把节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2015年
沙溪白族的火把节因沙溪古镇修复的国际化合作而走向遗产及旅游的公共空间,火把节也从族群内部行为扩展为东道主与游客的外部活动。白族通过仪式中歌舞音乐的身体实践,传承和延续着族群文化的共同记忆。在大众旅游的背景下,仪式中的音乐与舞蹈作为文化遗产由私域走向公域,为东道主和游客搭建了一个转换的公共平台,并使他们同处和维系了火把节的文化记忆系统。
杨娇娇王晓芬
关键词:遗产记忆火把节歌舞
无界的边界:“阿依特斯”(Aitys)的音乐人类学研究
“阿依特斯”(Aitys/(?)),中亚游牧部族中非常古老的即兴口头对唱艺术。当下这种艺术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包括中国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吉尔吉斯)及乌兹别克人中。作为游牧文化...
杨娇娇
关键词:族群
对游牧民族民间音乐“黑走马”的古老性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游牧民族民间音乐中保留着大量以马为题材的音乐。其中,有一首广为流传的乐曲,哈萨克族称为"黑走马",该音乐在蒙古族及锡伯族中都存在诸多变体。它们不仅原始动机相同,舞蹈动作也相仿。"黑走马"是游牧民族古老音乐文化的遗存。
杨娇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