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红春
-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暴力:人类一份爱恨交加的“遗产”被引量:5
- 2015年
- 暴力与文明形影不离,它是人类一份爱恨交加的"遗产",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今,"暴力"几乎成了恐怖主义的同义词,对它的界定也越来越趋向于政治化,这妨碍了我们对暴力的理解。对暴力概念、形式和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以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对"暴力"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理性的认知。暴力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又是一种活态的传承,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程。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和转換,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种特殊力量。
- 谭红春
- 关键词:暴力牺牲人类学遗产
- 现代体育合法性身份的建构
- 2010年
- 在欧洲近千年的中世纪中,受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影响,体育被视为一种娱乐运动而丧失了合法地位,这一情形随着近代思想解放、工业化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体育的角色转变、体育的体系建立、体育的道德观形成、体育立法的进程等几方面,对体育作为一种娱乐运动在近代重获合法性地位的历程展开探讨,并阐述它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与功能。
- 谭红春
- 关键词:现代体育
- 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环境建设研究
- 2023年
-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中,绿色环保生态文明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中以生态文明为主要指导思想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当中的主要方向,这一方向他不仅适合学校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规律的发展。在生态与环境的指导过程下,高校的应当将体育发展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以及学校走的更远,更高,更快。文章主要是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对高校的体育人文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及分析,希望高校体育在未来的生态发展当中可以做的更好,同时也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带着学校以及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生态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未来的主要方向。
- 谭红春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体育高校
- 为了“生计”的文学——中国京族的族群叙事被引量:2
- 2016年
- 广义的"文学"可以指包含文本在内的文化的各种表述形式。广西京族文学的独特性根植于其生计方式的独特性。在京族文化的各种叙事形式中,如京族传世的口述文学作品、作为京族文化标识的哈亭,以及哈节传统仪式等,都体现着以利于生计为根本动机的族群叙事倾向。直至目前,生存语境的变化和生计方式的变迁依然在强化着这种为了生计的叙事策略。
- 闫玉杨娇娇谭红春
- 关键词:文学生计京族
- 民族志的“真实性”被引量:5
- 2009年
- "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民族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反思"原则的作用下,人类学展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是否承认民族志在写作过程中人类学家的"主观性"和"解释性"。针对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本文集中从历史记忆、民族志范式、民族志修辞、民间戏剧、舞台表演、影视作品、仪式等方面对"真实性"问题进行研讨。
- 彭兆荣谭红春
- 关键词:民族志多样性
- 对体育“暴力”的人类学解释被引量:14
- 2009年
- 暴力是生物的一种具有竞争性、冲突性的生存属性,但是,人类作为特殊的社会化生物,暴力原型表现出复杂的文化特征:一方面它是冲突和权力的原始动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平衡和友好的集体象征。而体育竞技是暴力原型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变迁的特殊遗产,有些体育项目,比如拳击、摔跤不啻为这一文化原型的身体体现和形式展演。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从暴力的原真性、暴力的母题性和暴力的仪式性三个层次,探讨暴力原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 谭红春彭兆荣
- 关键词:体育竞技原真性母题仪式
-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被引量:25
- 2009年
-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中"暴力"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暴力与集体记忆、暴力与社会秩序、暴力与"虐恋"文化3个层次,探讨竞技体育"暴力"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 谭红春
- 关键词:暴力集体记忆社会秩序虐恋
- 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反思--以中国瑶族盘王节为例被引量:19
- 2009年
- 自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第三十二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就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此为契机,各种旅游文化节应运而生。本文以"中国瑶族盘王节"这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为例,试图阐明以政府主控的旅游文化节给本民族"精神家园"可能带来的危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迷失",主体或"缺场"或"失语",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 谭红春
-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性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从战略性高度来认识和研究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从我国本土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赛事及我国的全运会赛事所呈现的基本情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些宏观性思考。研究认为,协调好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运作,保持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同时要积极探索体能性训练的较大突破,改变我国体能大项长期落后的局面,不断缩小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重视和发挥我国女子项目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力争三大球项目整体能够上一个较大的台阶,确保我国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 魏玉琴焦芳钱谭红春
- 关键词:竞技体育战略性
- 体育竞赛的仪式过程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借助"通过仪式"理论,对仪式与体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竞赛的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通过仪式,其"训练-比赛-再训练"的结构与仪式的"分离(前阈限)-过渡(阈限)-整合(后阈限)"的三段式结构相契合。在这3个阶段中体育也彰显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前阈限时期,超常的艰苦训练被赋予某种神圣性,促成了运动员从"人"到"神"的转变,是塑造成功运动员的必要条件;阈限时期,比赛创造了一个有别于世俗世界的"神圣空间",运动员得以在这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理想世界里实现自我,观众则得以体验集体狂欢;后阈限时期,比赛分出了高下,运动员的社会角色发生变换,随之开始反思与超越。运动员正是在仪式般"训练-比赛-再训练"的轮回中历练与成熟。
- 谭红春
-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体育竞赛仪式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