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丹卉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麻痹性贝类毒...
  • 4篇贝类
  • 2篇亚历山大藻
  • 2篇微小亚历山大...
  • 2篇牡蛎
  • 2篇PSP
  • 1篇蛋白
  • 1篇动力学
  • 1篇蓄积
  • 1篇色谱
  • 1篇脱除
  • 1篇脱除方法
  • 1篇清滤率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离子
  • 1篇离子交换
  • 1篇离子交换色谱
  • 1篇结合蛋白
  • 1篇近江牡蛎

机构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毛丹卉
  • 3篇杨锡洪
  • 3篇解万翠
  • 3篇章超桦
  • 2篇卞中园
  • 1篇李彩媚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香港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结合蛋白分离纯化及构效分析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一种可以与细胞膜离子通道结合阻碍神经传导,引起神经性麻痹的毒素。PSP主要合成于蓝藻,是目前由有害蓝藻引起的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对人体影...
毛丹卉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离子交换色谱吸附动力学
文献传递
贝类中PSP毒素的脱除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脱除方法,有效提高贝类食品安全性。本文从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三个方面综述了PSP毒素在水产品中的脱除方法及净化效率;对温度处理,安全吸附,微生物降解,酶解转化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贝类脱除PSP毒素及贝类净化研究提供参考。
毛丹卉解万翠杨锡洪卞中园章超桦
关键词: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脱除方法
微小亚历山大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冻融法提取优化被引量:1
2015年
为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细胞破壁率,降低提取过程中毒素组成的改变,提高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提取液的毒力,选用冻融法进行PSP提取并进行方法优化。首先对提取液p H、冷冻温度、解冻温度、冷冻时间和冻融次数等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冻融过程中藻细胞破壁率和相对荧光值以确定优化范围;再以相对荧光值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冻融次数3.45,解冻温度36.99℃,p H7.66,该条件下预测相对荧光值为200.347,毒力为7 034 MU。验证试验设定藻破壁毒素提取条件为:冻融3次,解冻温度37℃,p H 7.8,该条件下相对荧光值为188.923(±10.96),提取液的毒力为6 616(±101)MU,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毛丹卉解万翠杨锡洪章超桦李彩媚莫星忧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
微小亚历山大藻对近江牡蛎清滤率以及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蓄积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获知近江牡蛎对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滤食以及蓄积PSP毒素的规律性,本实验采用细胞毒性为(93.42±2.55)×10^3MU/个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近江牡蛎,以无毒扁藻投喂作对照,首先研究了0.5×10^3~3.0×10^3个/mL6个不同浓度的毒藻对近江牡蛎滤食的影响,然后投喂浓度为1.5×10^3个/mL的毒藻,分别研究15h短期蓄积和5d长期蓄积对近江牡蛎体内毒素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在0.5×10^3~1.5×10^3个/mL毒藻浓度范围内牡蛎清滤率较高,超过1.5×10^3个/mL时牡蛎清滤率显著下降(P〈0.01),由此确定后期投喂毒藻的浓度“阀值”为1.5×10^3个/mL;短期蓄积实验牡蛎在0~6h内将有毒藻滤食尽,其体内PSP毒素在6—12h间达到最大值[(149.6±10.5)MU/100g],随后开始下降。长期蓄积实验过程中,牡蛎的清滤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1),在蓄积实验的第2天牡蛎体内PSP毒素水平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00MU/100g),在5d实验结束时,牡蛎体内PSP毒素水平高达(3069.2±178.2)MU/100g,高于国家限量标准的7.7倍。实验结果作为PSP在近江牡蛎中蓄积及代谢的重要基础数据,为研究PSP的脱除及净化提供思路。
解万翠卞中园杨锡洪毛丹卉章超桦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近江牡蛎清滤率蓄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