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疆出血热
  • 5篇出血热
  • 3篇病毒
  • 2篇新疆出血热病...
  • 2篇血凝
  • 2篇血凝抑制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出血热病毒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动物
  • 1篇毒株
  • 1篇血滤
  • 1篇血凝抑制试验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鉴定
  • 1篇亚型分析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鼠

机构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6篇王冬莉
  • 5篇冯崇慧
  • 4篇白旭华
  • 2篇张晓兵
  • 2篇顾媛
  • 2篇刘全民
  • 2篇刘宏斌
  • 1篇管永军
  • 1篇章建民
  • 1篇苏玲
  • 1篇刘雄飞
  • 1篇高琦
  • 1篇赵全壁
  • 1篇刘小良
  • 1篇张远志

传媒

  • 4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石河子医学院...

年份

  • 4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疆出血热病毒分类地位的血清学鉴定被引量:3
2004年
1983年通过病毒形态学的鉴定,证明了新疆出血热病毒是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成员。本次通过血清学方法与布尼安病毒属的西姆波组SMB-48株和内罗病毒属的刚果病毒K2/61株的免疫腹水进行比较。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和双抗体夹心抑制ELISA试验进行鉴定的结果,发现新疆出血热病毒与布尼安病毒属的代表毒株SMB-48株没有血清学联系,而与内罗病毒属的刚果病毒有显著的抗原关系。从而证明新疆出血热病毒与布尼安病毒属无关。其抗原性与内罗病毒属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一致。
冯崇慧王冬莉刘银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血清学鉴定
新疆出血热病毒反向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改进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报道采用戊二醛、丙酮醛和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绵羊红细胞;不同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和不同方法免疫家兔;不同方法纯化IgG和用不同方法以抗体致敏血球进行反向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报道的方法,以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经鞣酸化后优于丙酮醛或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的血球。用病毒悬液(感染鼠脑悬液)加福氏完全佐剂,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的方法所获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最高(补体结合抗体滴度达1∶1024)。用50%饱和硫酸铵沉淀一次和33%沉淀3次后,再经DEAE纤维素提取的IgG效果优于低温酒精法和SephadexG100及SephadexG200分筛提取法。鞣酸化后用这种IgG致敏的血球效果最好,冻干后在4℃下可保持原效价至少一年以上。作者讨论了本试验方法应用中需注意的各种细节问题,并推荐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具有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和可以直接检测各种动物标本的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冯崇慧高琦王冬莉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反向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2004年
使用6株抗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单抗)致敏醛化绵羊红血球,以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检测病毒抗原;以反向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人和各种动物血清抗体。结果6株单抗致敏血球在检测病毒抗原中以IgM型的14B7单抗的灵敏度最高。比其他5个单抗高16~32倍,而且与正常对照抗原完全没有非特异性凝集,远超过多克隆抗体致敏的血球。用RPHI检测血清抗体中,以13C6和43E5两个单抗的灵敏度高。测定抗体滴度的终点远高于多克隆抗体致敏的血球。RPHA可用于急性期病人血液中病毒抗原的检测,有很好的早期诊断价值,还可用于新分离病毒的血清学鉴定。RPHI可用于人和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已制出冻干的制剂,可保存1年以上,对于基层和现场防治调查工作非常方便。
冯崇慧王冬莉刘宏斌顾媛白旭华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单克隆抗体
1988年新疆巴楚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监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1988年4~5月对新疆巴楚县和农三师部分地区和团场中新疆出血热疫源地继续进行监测。以农三师50团为基地,东起夏河西至阿克沙克马拉勒(农三师48团),长约110km,北靠乌-喀公路,南抵叶尔羌河,宽约40km范围内共调查了17个点,主要以未开垦的荒漠牧场景观为主。监测内容包括对可疑病人、牧工和兽医以及部分健康人群的血清抗体检查、病原分离和治疗血清使用疗效观察;对48,50和53团不同连队共10个羊群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和对部分绵羊血液进行病毒的分离;荒漠胡杨林中游离成蜱的病毒分离等项目。结果在4月底至5月下旬在50团发现3例新疆出血热病人,均经病毒分离确诊,其中2例因误诊耽误了抢救的机会而死亡;另外在查访53团和巴楚县医院时各发现1例病人,经血清学确诊。391份羊血清用ELISA抑制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13.8%~77.4%;McAb-RPHI阳性率为13.8%~70.9%。从3例病人、羊血10份和9批亚洲璃眼蜱(每批50只)中分离到9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并用McAb致敏血球RPHA法检测血液中病毒抗原,达到了早期快速地确诊病人。通过1988年现场监测工作,进一步证实了1984年调查结果,巴楚地区的新疆出血热的疫...
冯崇慧刘雄飞王冬莉白旭华张晓兵刘全民刘宏斌顾媛章建民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流行病学
野鼠干血滤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新疆出血热
1990年
为便于进行新疆出血热(XHF)野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廉价、可靠、采血方便、便于运输和保存血清标本的方法。本文报告了以滤纸吸附保存野鼠内脏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新疆出血热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
白旭华冯崇慧张晓兵刘雄巨刘全民王冬莉刘宏兵
关键词:野生动物ELISA法
新疆乌鲁木齐HIV-1流行毒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15
1997年
应用PCR方法对7份1996年3-5月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份样品都为C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组内的基因离散率为1.0%;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这7个毒株与代表印度C亚型毒株及云南德宏州C亚型毒株的序列十分相似,其组间的基因离散率均为3.5%,与非洲C亚型毒株nof的基因离散率为14.0%。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它资料提示,HIV-1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流行时间不长,且其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
白旭华管永军张远志邵一鸣王冬莉苏玲刘小良赵全壁杜大卫JosefKostlerHansWolf
关键词:亚型分析毒株膜蛋白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