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热
  • 5篇新疆出血热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动物
  • 1篇毒株
  • 1篇血滤
  • 1篇血凝
  • 1篇血凝抑制
  • 1篇血凝抑制试验
  • 1篇亚型分析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鼠
  • 1篇伊犁河谷
  • 1篇疫源
  • 1篇疫源地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瘤

机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7篇白旭华
  • 5篇冯崇慧
  • 4篇王冬莉
  • 4篇刘宏斌
  • 3篇张峰
  • 2篇刘振东
  • 2篇张晓兵
  • 2篇顾媛
  • 2篇刘全民
  • 1篇李凡
  • 1篇李凡
  • 1篇管永军
  • 1篇章建民
  • 1篇苏玲
  • 1篇刘雄飞
  • 1篇赵全壁
  • 1篇刘小良
  • 1篇张远志

传媒

  • 3篇地方病通报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石河子医学院...

年份

  • 2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伊犁河谷地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调查被引量:1
1995年
冯崇慧李凡白旭华刘振东刘宏斌张峰
关键词:克里米亚出血热CCHF
伊犁河谷边境地区新疆出血热的调查被引量:1
1994年
1993年9月中下旬,我们首次对伊犁河两岸的边境地区荒漠景观,包括伊犁河北岸霍城县63团的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和南岸察布查尔县67团头湖边防站一带进行了新疆出血热的分布调查。调查包括牧民和羊群血清IgG抗体的检测和野生啮齿动物肝脾脏器抗体、抗原性及病原分离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共测牧民血清27份,1份IgG抗体阳性(占5.9%),159份绵羊血清中查到9份IgG抗体阳性(占5.7%),南北两岸羊群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55只野生啮齿动物的标本阴性。调查期间捕捉到2只亚洲璃眼蜱的游离成蜱。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新疆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
冯崇慧李凡白旭华刘振东刘宏斌张峰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伊犁河谷
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反向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2004年
使用6株抗新疆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单抗)致敏醛化绵羊红血球,以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检测病毒抗原;以反向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人和各种动物血清抗体。结果6株单抗致敏血球在检测病毒抗原中以IgM型的14B7单抗的灵敏度最高。比其他5个单抗高16~32倍,而且与正常对照抗原完全没有非特异性凝集,远超过多克隆抗体致敏的血球。用RPHI检测血清抗体中,以13C6和43E5两个单抗的灵敏度高。测定抗体滴度的终点远高于多克隆抗体致敏的血球。RPHA可用于急性期病人血液中病毒抗原的检测,有很好的早期诊断价值,还可用于新分离病毒的血清学鉴定。RPHI可用于人和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已制出冻干的制剂,可保存1年以上,对于基层和现场防治调查工作非常方便。
冯崇慧王冬莉刘宏斌顾媛白旭华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单克隆抗体
1988年新疆巴楚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监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1988年4~5月对新疆巴楚县和农三师部分地区和团场中新疆出血热疫源地继续进行监测。以农三师50团为基地,东起夏河西至阿克沙克马拉勒(农三师48团),长约110km,北靠乌-喀公路,南抵叶尔羌河,宽约40km范围内共调查了17个点,主要以未开垦的荒漠牧场景观为主。监测内容包括对可疑病人、牧工和兽医以及部分健康人群的血清抗体检查、病原分离和治疗血清使用疗效观察;对48,50和53团不同连队共10个羊群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和对部分绵羊血液进行病毒的分离;荒漠胡杨林中游离成蜱的病毒分离等项目。结果在4月底至5月下旬在50团发现3例新疆出血热病人,均经病毒分离确诊,其中2例因误诊耽误了抢救的机会而死亡;另外在查访53团和巴楚县医院时各发现1例病人,经血清学确诊。391份羊血清用ELISA抑制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13.8%~77.4%;McAb-RPHI阳性率为13.8%~70.9%。从3例病人、羊血10份和9批亚洲璃眼蜱(每批50只)中分离到9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并用McAb致敏血球RPHA法检测血液中病毒抗原,达到了早期快速地确诊病人。通过1988年现场监测工作,进一步证实了1984年调查结果,巴楚地区的新疆出血热的疫...
冯崇慧刘雄飞王冬莉白旭华张晓兵刘全民刘宏斌顾媛章建民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流行病学
野鼠干血滤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新疆出血热
1990年
为便于进行新疆出血热(XHF)野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廉价、可靠、采血方便、便于运输和保存血清标本的方法。本文报告了以滤纸吸附保存野鼠内脏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新疆出血热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
白旭华冯崇慧张晓兵刘雄巨刘全民王冬莉刘宏兵
关键词:野生动物ELISA法
新疆出血热北疆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4
1996年
作者应用新疆出血热病毒北疆株90-9株鼠脑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共获得4株分泌抗XHFV北疆株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核型分析表明符合杂交瘤细胞的标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表明,McAb的腹水具有很高滴度,其中2株可达5×105(ELISAP/N≥2.1)。McAb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均属IgG,其中3株为IsG1,1株为IgG2a。对McAb的初步应用表明,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中,分别采用南、北疆McAb致敏血球检测小鼠腹水,其结果有明显差异。
白旭华张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新疆出血热杂交瘤细胞株
新疆乌鲁木齐HIV-1流行毒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15
1997年
应用PCR方法对7份1996年3-5月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份样品都为C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组内的基因离散率为1.0%;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这7个毒株与代表印度C亚型毒株及云南德宏州C亚型毒株的序列十分相似,其组间的基因离散率均为3.5%,与非洲C亚型毒株nof的基因离散率为14.0%。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它资料提示,HIV-1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流行时间不长,且其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
白旭华管永军张远志邵一鸣王冬莉苏玲刘小良赵全壁杜大卫JosefKostlerHansWolf
关键词:亚型分析毒株膜蛋白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