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强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无症状脑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脑部放疗的最佳时机?
- 目的:脑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自然病程通常为4-11周.全脑放疗(WBRT)将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至3-6个月,但有效率仅为25-3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G)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 刘慧刘松然邱波陈立坤王芳梁颖蔡培强张力陈昭琳刘孟忠
- 无症状脑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部放疗的最佳时机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无症状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脑部放疗(BRT)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50例初诊无症状脑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分析其治疗方案、疗效以及失败模式。结果 5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44.0%,预期生存时间为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颅外转移灶、一线全身治疗方案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颅外转移灶与总生存期相关。所有患者2年脑转移无进展生存率为29.3%,预期时间为19个月。BRT时机与脑转移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无症状脑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一线BRT无明显生存获益,一线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础上延迟BRT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 刘松然邱波陈丽昆王芳梁颖蔡培强张力陈昭琳刘孟忠刘慧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疗法表皮生长因子
- 27例原发性胃间质瘤CT、临床和病理对照
- 本研究的目的:根据肿瘤的大小,探讨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以及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同时也讨论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结论:1、CT对胃间质瘤的检测和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各种表现(如密度、强化等)的显示很有临床价...
- 蔡培强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
- 文献传递
- CT和MRI在单椎体转移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单椎体转移瘤(vertebral metastases)CT与MRI的表现.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66例,行常规CT扫描及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其中45例行增强扫描,分析CT,MRI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由于脊椎骨血源性转移,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少有死骨及边缘硬化,椎旁肿块内少有钙化,强化明显;MRI扫描均显示单个椎体异常信号病灶,表现为均匀或略不均匀的T1WI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等、高或低、高混杂信号,以矢状位显示最佳.结论:CT和MRI对于单椎体转移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陈林欧阳翼莫运仙彭康强何浩强谢传淼伍尧泮蔡培强
- 关键词:CT磁共振成像
- 放射组学的兴起和研究进展被引量:57
- 2015年
- 一、影像学起源与发展
1895年伦琴报道首次应用X射线拍摄手部骨骼成像,并因此于1901年获得第1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影像学自此开始发展起来,至今已有118年历程.MRI(1930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产生3位诺贝尔奖;1973年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产生两位诺贝尔奖)、CT(1970年发明,1979年诺贝尔奖)、PET和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发展又进一步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信息并成熟为医学影像学的核心内容.
- 苏会芳周国锋谢传淼蔡培强张嵘吴小亮黎浩江于行素范卫君樊懿张振峰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医学影像学诺贝尔奖影像设备X射线
- 颅内占位性病变CT、MRI误诊教训及对策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影像学误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CT、MRI表现 ,总结其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手术 (活检 )病理或临床确诊的CT、MRI曾误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 61例 ,回顾性分析其征象表现并归纳出五类主要误诊原因。结果 CT、MRI总误诊率为 1 2 .2 %。①部位误导者 49例次 ;②“典型”征误导者 9例次 ;③征象不典型致误者 3 2例次 ;④少见病致误者 2 4例次 ;⑤思维片面致误者 2 5例次。结论 从两个方面降低误诊率 :①认真琢磨基本功 ,不断积累病例诊断正反两方面经验 ,提高发现病变和分析鉴别诊断的能力 ;②影像观察分析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注意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 张振峰张承惠吴沛宏张伟章阮超美郑列李家尧伍尧泮蔡培强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误诊CT
-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肉瘤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继发肉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疗后确诊为继发肉瘤7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73例患者中,43例行CT检查,24例行MR检查,6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继发肉瘤中前3位的病理类型依次为纤维肉瘤45.3% (33/73)、骨肉瘤31.5% (23/73)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6%(7/73).好发部位前3位依次为上颌窦26.7% (20/73)、颈部软组织17.8%(13/73)及下颌骨13.7%(10/73).鼻咽癌放疗继发肉瘤在CT和MRI上均以形成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软组织肿块为主要表现.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78.1%(57/73);肿块呈类圆形或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1.9%(16/73).CT平扫呈等或混杂密度,平扫T2 WI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65.8%(48/73),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3.2%(17/73),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0%(8/73).骨肉瘤中,78.3%(18/23)可见新生瘤骨.结论 鼻咽癌放疗继发肉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放疗病史及发病部位,借助于放疗后严格、系统的影像复查能够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
- 何明燕蔡培强班晓华刘学文谢传淼张嵘
- 关键词:鼻咽肿瘤肉瘤磁共振成像
- 应用MRI探讨鼻咽癌的分布及其颅底侵犯的规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鼻咽癌原发肿瘤的分布特点及其侵犯颅底骨质的规律.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05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连续确诊的初诊鼻咽癌住院患者838例,在治疗前2周以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双盲法阅片,统计原发灶和颅底骨质受侵的部位及数目,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有争议时由课题组讨论决定.结果 838例鼻咽癌患者中,侵犯顶壁和顶后壁者分别占据总病例数的98.6%(826/838)和9 8.2%(823/8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壁受累者784例(93.6%),鼻咽后壁受累者391例(46.7%).颅底骨质受侵的总体发生率为65.5%(549/838),根掘肿瘤侵犯的解剖部位划分,可分为向前侵犯,向外侧侵犯,向外上侵犯,向前上侵犯和后上侵犯5种模式.按发生率划分为3组:高危组(≥35%),中危组(≥5%~35%)和低危组(<5%).通过将鼻咽癌颅底受侵与鼻咽癌分期对比,结果高危组和中危组对应于T3期,低危组对应于T4期.结论 鼻咽癌颅底侵犯主要为由近及远逐级的方式,其中以向上和向外上侵犯者发生率最高.鼻咽癌颅底侵犯区域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建议将高危组划为T3a期,中危组划为T3b期,低危组划为T4期.
- 李贻卓吴沛宏黄子林谢传淼张国义卢次勇李立蔡培强刘学文
- 关键词:鼻咽肿瘤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
- 细针抽吸、粗针切割和病灶染色切除三种方法诊断非扪及性乳腺疾病的比较被引量:13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提高乳腺癌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早期乳腺癌多为隐匿性,临床无法扪及,实验室检查也不能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诊断困难。本研究旨在探寻有效的检查手段,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择钼靶照片发现有可疑恶性病变而临床未扪及肿块的患者24例,对每一病例进行计算机辅助钼靶立体定位,并分别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粗针穿刺活检、病灶染色手术切除冰冻切片活检术,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粗针穿刺活检和病灶染色手术切除冰冻切片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75%、92%和100%(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钼靶立体定位病灶染色手术切除冰冻切片活检术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理想诊断技术。
- 伍尧泮蔡培强张伟章唐军顾仰葵李立欧阳翼何洁华林浩皋
- 关键词:细针抽吸乳腺疾病手术肿瘤
- 肝动脉栓塞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03年
- 背景与目的:临床资料表明,肝的血液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应,肝癌患者单纯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难以控制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portalvenouschemoembolization,PV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1997年7月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对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PVCE组)的疗效,与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组)的疗效对比。结果:(1)TACE+PVCE组治疗有效率86.2%,显效率31.0%;TACE组治疗有效率69.5%,显效率13.6%(P<0.05)。(2)TACE+PVCE组半年生存率93.1%,TACE组72.0%;TACE+PVCE组1、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3.1%、6.9%;TACE组分别为51.7%、5.1%。寿命表法分析两组患者半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性,1、2、3、4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患者栓塞后均有发热、腹痛、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发生,TACE+PVCE组肝功能受损较严.-重,甚至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受损程度与碘油用量呈正相关。结论: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但中、长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 伍尧泮张伟章李立郭荣平谢传淼蔡培强
-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