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受损导致的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等,发病率仍较高。而 EPBD 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亦较 EST 少,但因气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脑氧代谢影响。方法 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0例。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3,5,7 ng·m L^(-1),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0.9%NaCl。达到靶控浓度后,4组均静脉注射长托宁、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肌松满意后进行气管内导管插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60。记录4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并于相对应时刻抽取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结果 A组气管插管后脑氧摄取率(CEO_2)为(37.85±2.82)%,B组为(33.67±2.09)%,C组为(31.48±2.75)%,D组为(38.39±3.39)%,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后5 min CEO_2为(37.06±3.29)%,B组为(33.38±2.74)%,C组为(31.82±2.61)%,D组为(38.82±2.72)%,C组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1 h CEO_2为(33.77±2.12)%,B组为(33.22±2.79)%,C组为(29.56±2.68)%,D组为(38.54±3.06)%,C组与A,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2 h CEO_2为(33.21±2.79)%,B组为(34.11±3.73)%,C组为(30.34±3.41)%,D组为(38.16±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结束即刻CEO_2为(33.34±2.28)%,B组为(30.82±3.29)%,C组为(31.33±3.32)%,D组为(35.43±5.08)%,C组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高血压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例);B组出现低血压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33%(1/30例);C组出现低血压4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4/30例);D组出现高血压5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颈内静脉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