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恶化时房颤转为窦性心律12例分析
- 房颤作为在临床中常见心律失常,在危重患者病情变化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快室率房颤,易增加患者耗氧量从而诱发心衰发作。病情加重甚至恶化时,也常见原先为窦性心律者出现房颤,既往房颤者心室率更快,而持续性房颤转为窦性...
- 全军民姚琪陶袁邱樑
- 文献传递
- 121例自发性气胸的分型与治疗体会
- 1998年
- 121例自发性气胸的分型与治疗体会姚琪(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嵊州市312400)自发性气胸临床常见,病情较重,正确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及选择合理治疗。本文报告我院1990年~1996年间收住自发性气胸121例,分析其诊治过程、分型等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
- 姚琪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气胸
- 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时发生猝死12例分析
- 2003年
- 姚琪史小成陶袁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功能猝死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造影术后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造影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造影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和4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20例。20mg、40 mg阿托伐他汀组于造影术前3 d每晚分别顿服阿托伐他汀20 mg、40 mg,对照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及其他调脂类药。观察患者造影前、造影后2、7 d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肌酐清除率(C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情况。结果 1造影后2 d,对照组Scr升高明显,Ccr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1例造影剂肾病。2造影后2 d,3组血Cys C、hs-CRP、尿RBP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尤为明显,20 mg他汀组次之,40 mg他汀组升幅最小,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后2 d相比,术后7 d,3组Cys C、hs-CRP、尿RBP均下降,40 mg他汀组最接近基线水平,20 mg他汀组次之,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造影前3 d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改善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可能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抗炎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血清Cys C、尿RBP可作为造影剂肾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检测指标。
- 全军民邱樑陶袁吕锋姚琪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糖尿病造影术超敏C反应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 入院高血糖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入院高血糖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5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次日清晨采集血样,测定血糖、胰岛素、肝肾功能、N末端B型脑钠肽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对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30d内全因死亡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按入院血糖分为四组(Q1~4),Q3、Q4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Q1、Q2组(P<0.05);各组30d全因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高血糖是30d 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糖每升高1mmol / L,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26倍[OR (95% CI):1.352(1.061~1.511),P<0.01]。(3)血糖为8 mmol/L时,预测30d全因死亡的敏感度80%,特异度51%;血糖10mmol/L时,敏感度52%,特异度81%。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高血糖不仅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还与近期预后不良有关。
- 全军民姚琪陶袁邱樑任颖
-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转归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对比剂后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对比剂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拟行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0 mg阿托伐他汀组和8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3d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80 mg.术前和术后第1、2天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和血清肌酐(Scr)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20 mg阿托伐他汀组术前CysC、GFR、尿RBP、hs-CRP分别为(0.78 ±0.35) mg/L、(104±16) ml/min、(0.47±0.15) mg/L、(3.7±1.0)mg/L,术后第1天分别为(1.00±0.46) mg/L、(85±8)ml/min、(0.80 ±0.19) mg/L、(7.8 ±1.1)mg/L,术后第2天分别为(0.94±0.14) mg/L、(93±18) ml/min、(0.71±0.23) mg/L、(9.9±1.2) mg/L.80 mg阿托伐他汀组术前CysC、GFR、尿RBP、hs-CRP分别为(0.79±0.41)mg/L、(102±7)ml/min、(0.43 ±0.23) mg/L、(3.6 ± 1.7)mg/L,术后第1天分别为(0.88 ±0.41) mg/L、(94±16) ml/min、(0.54±0.20) mg/L、(5.7±1.7) mg/L,术后第2天分别为(0.82±0.12) mg/L、(100±16) ml/min、(0.47±0.19) mg/L、(6.8±1.6) mg/L.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术后第1、2天,80 mg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ysC、hs-CRP、尿RBP水平明显降低(P<0.05),GFR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2组CysC、hs-CRP、尿RBP均明显升高,GFR明显下降(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2天2组CysC、尿RBP均明显下降,GFR明显升高(P<0.05).2组均未见发生造影剂肾病,造影前后尿素氮、Scr、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造影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改善造影剂引起肾功能损害.
- 全军民姚琪吕锋邱樑陶袁周林丽陈浩俞林曲迪
- 关键词:糖尿病阿托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
- 缬沙坦对高脂大鼠模型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抗炎分子机制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对血脂的影响,并分析其抗炎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B组和C组均为高脂血症模型组,两组均进食高脂饲料达8周,其中C组在第9周开始进行缬沙坦14 mg/(kg·d)药物灌肠处理,而B组则采取生理盐水灌肠。待喂养第8周末,采取三组大鼠内眦静脉血,检测其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待第18周末(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后),利用2%戊巴比妥钠行腹腔麻醉后,采取三组大鼠心室内血液,检测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并留取主动脉全长用于提取RNA,一部分用于HE染色观察动脉内膜的改变。结果第8周末,B、C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组:(10.18±2.06)、(1.71±0.25)mmol/L;C组:(9.32±2.22)、(1.74±0.39)mmol/L]明显高于A组[(2.07±0.43)、(1.12±0.2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8周末,B、C两组的TC值[11.10±2.54)、(10.02±1.99)mmol/L]明显高于A组[(2.58±0.22)mmol/L],B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8[(166.11±21.09)mg/L、(1.55±0.18)μg/L、(166.85±54.37)ng/L、(410.22±29.27)ng/L]明显高于A组[(85.31±28.51)mg/L、(0.84±0.25)μg/L、(90.07±30.34)ng/L、(270.82±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后,C组血清中hs-CRP、TNF-α、IL-6[(98.25±12.77)mg/L、(1.18±0.30)μg/L、(92.26±29.37)ng/L]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缬沙坦干预治疗18周后,B组hs-CRP mRNA、TNF-αmRNA和IL-6 mRNA[(2.76±0.40)、(3.21±0.46)、(2.33±0.35)]明显高于A组[(1.00±0.04)、(1.01±0.03)、(1.02±0.03)]和C组[(2.76±0.40)、(3.21±0.46)、(2.3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血脂水平,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发挥�
- 邱樑李晟姚琪苏郁达
- 关键词:高脂大鼠血脂炎症因子
- 甲状腺激素联合B型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联合B型脑钠肽(BNP)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AHF患者619例,入院后测定甲状腺激素、BNP。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应用Cox风险模型、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甲状腺激素和BNP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低T3综合征(LT3S)发生率为44.4%。在(19±1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04例(32.9%)。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1.033,95%CI:1.017~1.049,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R=0.489,95%CI:0.384~0.628,P<0.01)、BNP(HR=2.136,95%CI:1.114~4.126,P<0.01)和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FT3(≤2.72pmol/L)和BNP(>2 230pg/ml)的切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FT3(≤2.72 pmol/L)/高BNP(>2 230pg/ml)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高(HR=7.247,95%CI:3.993~13.152,P<0.01)。结论 FT3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FT3/高BNP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 全军民姚琪陶袁邱樑周林丽陈浩俞林吕峰曲迪潘金安
-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B型脑钠肽预后
- 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胺碘酮)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成功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胺碘酮200mg/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片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随访12个月。结果 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分别为83.33%,70.00%,P<0.05。12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分别为66.67%,56.67%,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邢钢姚琪钱志贤陶袁
- 关键词:坎地沙坦酯阿托伐他汀窦性心律
- 缬沙坦治疗后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变化分析
- 2014年
- 缬沙坦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有很多应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减少蛋白尿,拮抗AngⅡ的致动脉硬化功能等。但是国际上对于缬沙坦等AngⅡ受体拮抗剂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尚有一定的争议,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特别是长期治疗后的作用影响。本研究通过长期观察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患者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变化来其研究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现报道如下。
- 陶袁姚琪邱樑全军民周林丽陈浩俞林
-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舒张功能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