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笑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马铃薯X、Y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被引量:9
- 1992年
-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
- 李汝刚郭军鞠振林朱笑梅梁华王远程
-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检测单克隆抗体
- 甘薯病毒病的研究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 1992年
- 本文从寄主范旧,蚜传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免疫电镜等方面对嫁接获得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廊坊分离物(SPFMV—LF)进行了鉴定,并和SPFMV—RC(美国株)进行了实验比较。SPFMV—LF易汁液摩擦传播和嫁接传播,并以蚜虫非持久性传播,SPFMV—LF系统侵染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牵牛(I.nil);不侵染Chenopodium quinoa、C.ama-ranticolor、Nicotiana benthamiana及其它烟草。尚未发现其局部斑寄主。SPFMV—LF及SPFMV—RC感染I.setosa后引起相似的症状,但感染I.nil后症状差别较大。病毒颗粒长860—830nm,经两次蔗糖垫超速离心从SPFMV—LF感染的I.setosa叶片提取病毒并在BALB/C小鼠中制备抗SPFMV—LF的腹水多克隆抗体,免疫电镜表明,SPFMV—LF的抗体和SPFMV—RC株系有反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SPFMV—LE是SPFMV的一个株系,但不同于SPFMV—RC。
- 李汝刚朱笑梅薛爱红蔡少华王小凤
-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羽状斑驳病毒
- 分泌抗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构建及抗体初步应用被引量:2
- 1992年
-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粒体条状,长800—850nm,不仅通过甘薯块根传播,而且被多种蚜虫非持久性传播,在世界甘薯产区均有发生,引起甘薯叶片明脉,脉带。褪绿斑及紫色羽状纹等症状,是我国甘薯产区的主要病毒之一。
- 李汝刚薛爱红朱笑梅蔡少华
- 关键词: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单克隆抗体
- 改进的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在植物病毒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1993年
- 以改进的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IDDTB)的直接法,用碱性磷酸酯酶(Ap)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IgG)检测病组织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菁花叶病毒(TuMV)和马铃薯青枯细菌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法明显地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圆点免疫结合测定(DIBA)的试验程序简单、快速和准确可靠,整个检测程序可在1.5~2小时内完成。据推算其检测PVX的灵敏度相当于0.625ng/ml,可检测病叶的最低稀释度相当于1:320。以IDDTB的间接法用Ap标记的羊抗兔IgG或HRP标记的鼠抗免IgG以及兔抗病毒和细菌的多克隆抗体(IgG)检测病组织中的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和马铃薯环腐细菌,除耗时比上述直接法稍长外(约3小时),同样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两法均适于在田间应用。IDDTB直接法和间接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均由免疫电镜法得到证实。上述免疫反应的结果因底物不同呈现不褪色的蓝色或深紫色,极易同健康叶片呈现的绿色相区别,并可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存。
- 鞠振林朱笑梅薛爱红宁玉萍蔡少华
- 关键词:植物病毒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