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门静脉
  • 7篇门静脉动脉化
  • 7篇门腔分流
  • 7篇静脉
  • 7篇静脉动脉化
  • 7篇肝硬化
  • 5篇肝脏
  • 4篇门腔分流术
  • 4篇分流术
  • 4篇肝硬化大鼠
  • 3篇预后
  • 3篇生存率
  • 3篇鼠肝
  • 3篇细胞
  • 3篇大鼠肝
  • 2篇氧化氮
  • 2篇氧化氮合成酶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成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李培平
  • 13篇李坚
  • 13篇张百萌
  • 11篇蔡潮农
  • 10篇关晓东
  • 4篇苏永辉
  • 4篇谢玉妍
  • 3篇余水平
  • 3篇郭辉
  • 2篇陈红涛
  • 2篇方瑞君
  • 2篇朱耿隆
  • 2篇贾英斌
  • 2篇杨禄坤
  • 2篇谢玉研
  • 2篇侯冰宗
  • 2篇周文英
  • 1篇刘夏磊
  • 1篇卜巨源
  • 1篇周少朋

传媒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对肝硬化大鼠肝储备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术前和各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动脉血酮比(AKBR)及吲哚氰氯15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后A组大鼠的AKBR较术前及B、C两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术后A组大鼠ICGR15较术前及B、C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恢复,有助于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衰竭。
蔡潮农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周文英陈红涛谢玉研张百萌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肝硬化肝储备功能
PVA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中iNO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加门腔分流术(PCS)对肝硬化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100只。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20例。A组行PVA+PCS,B组仅行PCS,C组行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前及术后1、2、4、8周各组肝组织中的iNOS,采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iNOS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2、4周A组iNOS水平高于B、C组(P均<0.01),术后8周三组i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A加PCS可上调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中iNOS,但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术后4周内。
蔡潮农方瑞君李培平张百萌关晓东李坚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蔡潮农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周文英陈红涛谢玉研张百萌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肝硬化大鼠肝功能
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动脉化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动脉化(PVA)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50只肝硬化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VA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PVA组行PVA+门-腔静脉分流术,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检测每组大鼠术后或入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4个时间点的门静脉内径、最大血流速度、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PVA组术后门静脉均呈动脉血流信号,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内径为(2.23±0.19)、(2.34±0.26)、(2.43±0.27)、(2.47±0.22)mm,对照组为(1.91±0.19)mm,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内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3.77,4.22,5.01,6.05;P<0.05),T4时间点的门静脉内径较T1时明显增大(LSD-t=2.61,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为(39.5±2.0)、(40.4±2.5)、(39.4±2.7)、(38.8±2.6)cm/s,对照组为(11.3±2.1)cm/s,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30.57,28.13,26.05,26.25;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流量为(53±10)、(60±14)、(67±15)、(64±10)ml/min,对照组为(11±4)ml/min,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流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12.71,10.66,11.44,16.00;P<0.05),T3时间点的门静脉流量较T1时明显增大(LSD-t=2.39,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门静脉压力为(18.3±1.6)、(18.5±1.4)、(18.3±1.5)、(18.2±1.4)cm H2O(1 cm H2O=0.098 k Pa),对照组为(16.3±1.7)cm H2O,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门静脉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80,3.14,2.93,2.83;P<0.05)。结论 PVA能够有效增加入肝血供,且不会使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流量、压力持续增加,可维持在稳定的高位水平。
蔡潮农苏永辉李培平李坚张百萌郭辉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外科血流动力学
中性/淋巴细胞比例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术后及化疗后患者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例(NLR)的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术后6个疗程FOLFOX6方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化疗的14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第1次化疗前进行血常规检查以获得NLR值。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149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NLR为2.8±1.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NLR取3.5作为截点时,其对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最高。按此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术前低NLR组(127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4%,明显高于术前高NLR组(22例)的50.9%(P=0.025)。化疗前低NLR组(115例)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明显高于化疗前高NLR组(34例)的50.1%(P=0.032)。12例患者在手术后化疗前NLR值由术前大于3.5下降至小于3.5(降低组),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5%,与化疗前低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有16例患者NLR值由术前小于3.5上升至大于3.5(升高组),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7.7%,与化疗前高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术后升高组与降低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化疗前,高NLR都提示结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状态不佳,动态检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并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李坚贾英斌蔡潮农关晓东李培平谢玉妍张百萌
关键词:结肠肿瘤化学疗法无复发生存率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损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研究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大鼠肝脏的损害程度。方法100只肝硬化造模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门腔分流(PCS);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将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1、2、4、8周的肝组织切片行肝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进行图像分析。各取8只正常大鼠,分别于PVA术前及术后4、8周行肝组织切片,马松染色后分析正常大鼠PVA手术前后肝脏纤维增生情况。结果 (1)A组2只(5%)大鼠肝脏切片中常规HE染色可见汇管区明显扩张,小叶间静脉内径显著扩张,静脉壁增厚明显,壁内可见红染的纤维增生。(2)大鼠刚完成肝硬化造模时,肝细胞胞质的i NOS表达至峰值,3组平均IOD达600 583±32 828;3组大鼠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内,A组仍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术后8周时,3组i N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鼠肝间质胶原纤维染色在术前及术后4、8周的总累积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8周内,PVA不会导致正常大鼠肝间质纤维化增加,可使部分肝硬化大鼠汇管区及小叶间静脉壁纤维化;PVA对肝细胞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术后4周内,待肝脏对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相应的影响达到稳态后,PVA对肝脏的损害则不明显。
蔡潮农苏永辉郭辉李培平李坚张百萌杨禄坤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肝硬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慢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慢性梗阻性黄疸大鼠中的表达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慢性梗阻性黄疸组(B组)两组,每组每时段6只。分别于造模后第1、2、3、4、5周抽取大鼠静脉血检查肝功能,显微镜目镜刻度下测量大鼠胆总管直径,免疫荧光法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三项,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第4周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再通。结果慢性梗阻性黄疸组大鼠术后总胆红素升高,胆总管直径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变性,并有纤维增生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梗阻性黄疸组肝组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增强,肝纤维化三项术后第3周起明显升高。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再通后黄疸缓慢消退。术后第3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及肝纤维化三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组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增强,与肝脏的纤维化的程度相关。
余水平李坚关晓东王晓鸿李培平张百萌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肝纤维化
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82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Log rank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所有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4%、66.5%、57.2%,其中高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1.9%、37.0%,低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7%、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4%、59.1%、49.7%,其中高NLR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40.0%、26.7%,低1、3、5年NLR组生存率分别为89.1%、63.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μg/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3个、NLR≥5、血管侵犯及切缘阳性是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NLR≥5、肿瘤数目>3个以及最大肿瘤直径>5 cm及切缘阳性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独危险因素,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李坚潘海燕蔡潮农关晓东李培平谢玉妍张百萌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无瘤生存率
门静脉动脉化对肝硬化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动脉化(PVA)对肝硬化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取50只肝硬化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VA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PVA组行PVA+门-腔静脉分流术,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检测每组大鼠术后或入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4个时间点的肝脏湿重与体重比、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DNA合成期(S期)肝细胞百分率。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PVA组大鼠T1、T2、T3、T4时间点的肝脏湿重与体重比分别为(3.72±0.26)%、(3.81±0.27)%、(3.83±0.31)%、(3.78±0.31)%,对照组为(2.84±0.37)%,PV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6.11,6.64,6.49,6.17;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6)%、(69±8)%、(20±5)%、(15±4)%,对照组为(11±2)%,PV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34.48,22.87,5.69,2.93;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A组内各时间点的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20,P<0.05)。PVA组T1、T2、T3、T4时间点的S期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7.0±1.2)%、(20.5±1.4)%、(16.2±1.3)%、(13.5±1.3)%,对照组为(11.6±1.9)%,PV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t=21.97,12.15,6.30,2.68;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A组内各时间点的S期肝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00,P<0.05)。结论 PVA能有效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再生,该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蔡潮农苏永辉方瑞君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张百萌杨禄坤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动脉化门腔分流术外科肝再生
急慢性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慢性SD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评价其模拟临床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提供一种新型的慢性梗阻性黄疸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每时段6只: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组(A组),慢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造模后于第1、2、3、4、5周分别抽取大鼠静脉血检查肝功能,显微镜下刻度目镜检测大鼠胆总管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中第4周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再通.结果:A组造模术后4wk内黄疸进行性加重(TB:749.38μmol/L±38.99μmol/Lvs84.86μmol/L±49.09μmol/L,P<0.05),胆总管直径扩张明显(1.50cm±0.30cmvs0.35cm±0.15cm,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伴有增生.第4周行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后黄疸消退明显(TB:153.93μmol/L±57.36μmol/Lvs749.38μmol/L±38.99μmol/L).B组造模术后黄疸呈现波动性,胆总管直径扩张(0.20cm±0.15cmvs0.30cm±0.10cm,P<0.05),肝细胞以变性为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第4周行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再通后黄疸缓慢消退(TB:32.15μmol/L±13.20μmol/Lvs36.52μmol/L±16.28μmol/L,P<0.05).A组各时段的总胆红素及胆总管直径均存在明显不同.结论:慢性大鼠梗阻性黄疸的模型和急性大鼠梗阻性黄疸大鼠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可以提供一种理想的慢性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
余水平李坚侯冰宗苏永辉李培平张百萌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