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晶

作品数:28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麻醉
  • 12篇儿童
  • 7篇手术
  • 7篇小儿
  • 5篇患儿
  • 4篇异丙酚
  • 4篇二异丙酚
  • 4篇丙泊酚
  • 4篇丙酚
  • 3篇新生儿
  • 3篇婴儿
  • 3篇双频指数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脑电双频
  • 3篇脑电双频指数
  • 3篇脊柱
  • 3篇脊柱侧
  • 3篇芬太尼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李立晶
  • 27篇张建敏
  • 13篇王芳
  • 7篇胡璟
  • 6篇高佳
  • 5篇郑铁华
  • 5篇吕红
  • 5篇李多依
  • 4篇刘国亮
  • 4篇王小雪
  • 4篇辛忠
  • 3篇田沐洋
  • 2篇刘超
  • 2篇蔡晶晶
  • 2篇霍良红
  • 2篇郑超
  • 1篇岳云
  • 1篇彭晓霞
  • 1篇郝唯
  • 1篇訾婷婷

传媒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美芬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纳美芬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在8~14岁脊柱侧弯患儿50例,ASAI~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S组25例)和纳美芬+舒芬太尼组(NS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NS组诱导后静脉给予纳美芬0.2μg/kg,术中均以吸入七氟醚和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唤醒试验前依次停止吸入七氟醚及静脉麻醉药,待自主呼吸恢复后开始进行唤醒试验,记录两组患儿入室时(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七氟醚停止吸入时(T3)、唤醒试验开始时(T4)、唤醒试验开始后5min(T5)、唤醒试验开始后10min(T6)、唤醒试验结束前(T7)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停止麻醉药物到唤醒试验成功时间;记录患儿对指令的配合程度(唤醒质量)。结果与S组相比,NS组患儿在唤醒试验过程中MAP明显降低(P〈0.05),呛咳和躁动的发生率降低。结论纳美芬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有助于维持术中唤醒试验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唤醒质量,不影响唤醒时间,具有良好的保护效应。
高佳辛忠李立晶吕红张建敏
关键词:术中唤醒纳美芬儿童脊柱侧弯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45
2014年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足月新生儿,年龄3~28 d,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组(A组)和单纯七氟醚维持麻醉组(B组).两组均给予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33 μg·kg-1·min-1,两组均根据患儿临床表现(HR、BP、体动、呼吸对抗)调节七氟醚浓度.A组在术毕前约15 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两组均于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记录入室时(T1)、手术开始前即刻(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60 min (T4)、拔除气管导管时(Ts)患儿的HR、MAP、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并记录患儿的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T3~T5时A组HR明显慢于B组(P<0.05);T3时A组MAP明显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CETTSev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新生儿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少.
李立晶张建敏王芳郝唯
关键词:瑞芬太尼七氟醚新生儿
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147)和正常体温组(n=53)。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实施脊柱侧弯矫形术200例,其中147例(147/200,73.5%)发生低体温。低体温组中,男64例,女83例,年龄6(3,12)岁;正常体温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6(3,1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弯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节段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输注异体血、单位输液量、基线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输液量大(OR=1.070,95%CI:1.010~1.133)、手术节段多(OR=1.117,95%CI:1.018~1.227)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基线体温(OR=0.064,95%CI:0.021~0.199)是预防低体温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输注液体多、手术节段多的患儿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更高,维持高的基线体温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周小松胡璟李多依张建敏任艺王芳李立晶刘国亮
关键词:围手术期体温调节体温变化
优化网络资源的PBL联合CBL对儿科麻醉专科医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优化网络资源前置的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儿科麻醉专科医师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在某儿童医院进行儿科麻醉专科医师培训的学员共30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人。试验组采用优化网络资源前置的P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测验成绩及调查问卷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总成绩(90.7±4.8 vs 77.1±8.1)分、理论知识成绩(46.7±4.9 vs40.7±7.0)及病例分析成绩(44.1±3.6 vs 37.0±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学员调查问卷中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临床思维,且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上级医师评价调查问卷中试验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化网络资源前置的PBL联合CBL不仅能够提高学员的理论测验成绩,而且能够提升其临床实践中的综合管理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王芳张建敏李立晶刘国亮邹楠高铮铮蔡晶晶焦丽萍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由脉压变异度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患儿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择期行颅咽管瘤切除术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1~5岁,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组(G组)和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G组术中采用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PPV)指导的GDFT方案输注液体,C组术中采用传统"4—2—1"补液原则进行液体输注。记录手术开始时(T1)、切开硬脑膜前(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中各种类型液体出入量,抗利尿药物、血管活性药使用率,电解质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C组患儿T3时间点HR值显著高于T1时间点[(96.1±22.4)次/分比(82.4±8.4)次/分],且T3时间点C组HR值显著高于G组[(96.1±22.4)次/分比(83.2±12.8)次/分](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HR值及M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液体出入量方面,G组输注晶体液量、尿量显著多于C组[(826.0±341.8)mL比(610.0±266.7)mL;(495.0±216.2)mL比(284.0±202.1)mL](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低于C组[血K^(+)异常0%(0/20)比25%(5/20)](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C组[(8.6±1.8)d比(10.6±3.2)d](P<0.05)。两组术中抗利尿药物[5%(1/20)比5%(1/20)]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0%(0/20)比5%(1/20)]以及手术时间[(324.8±47.7)min比(328.0±68.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变异度引导GDFT应用于择期颅咽管瘤切除术患儿,有助于维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乔岚歆张建敏李立晶蔡黎明王帆
关键词:颅咽管瘤神经外科手术补液疗法儿童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行动脉导管未闭床旁手术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行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地点分为NICU组(8例)和OR(operating room,普通手术室)组(6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但NICU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床旁PDA结扎术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DA手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具备一定临床可行性。
崔晓环张建敏郑铁华李立晶毛珍慧辛忠高佳
CSI和BIS在儿童静脉麻醉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监测儿童静脉麻醉深度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CSI用于儿科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的患儿60例,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A组,3~6岁)25例和学龄组(B组,7~15岁)35例,ASA I~Ⅱ级,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芬太尼1μg/kg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设定BIS目标值为65,采取闭环模式自动调整丙泊酚泵注给药速度,瑞芬太尼0.25~0.33μg/(kg·min)持续泵注。记录两组患儿入室时(T 1)、诱导完成时(T 2)、手术开始时(T 3)、手术30min(T 4)、60min(T 5)、90min(T 6)、停药时(T 7)、拔除气管导管时(T 8)、出室前(T 9)的CSI、BIS,并记录苏醒期T 7~T 9时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值。结果A组T 1~T 2诱导期、T 3~T 6维持期、T 7~T 9苏醒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79和0.78(P<0.05);T 1~T 6时CSI低于BIS(P<0.05),T 8~T 9时CSI高于BIS(P<0.05);T 7~T 9的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P<0.05)。B组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4和0.69(P<0.05);T 1、T 3~T 5时CSI低于BIS(P<0.05),T 8~T 9时CSI高于BIS(P<0.05);苏醒期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5(P<0.05)。A、B组山形图示两组CSI与BIS在维持期一致性好,苏醒期一致性弱。结论CSI与BIS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静脉麻醉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IS在苏醒期能更好反映意识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3岁以上儿童静脉麻醉深度。
李立晶胡璟张建敏李多依孙岚刘超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导管消融儿童
右美托咪定术前喷鼻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术前喷鼻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共90例,年龄2~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将咪达唑仑0.2mg/kg进行喷鼻;B组和C组患儿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将Dex 1.0μg/kg或2.0μg/kg进行喷鼻。记录3组患儿基础值(T_0)、给药后5 min(T_1)、给药后15 min(T_2)、给药后25 min(T_3)、麻醉诱导后10 min(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术毕(T_6)及术后30 min(T_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于T_(0~3)时对3组患儿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记录3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镇静情绪评分和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记录3组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和B组同时点比较,C组患儿T_(2~3)时的OAA/S评分均降低(P〈0.05),且T_(2~3)、T_(6~7)时的HR、MAP及BIS均降低(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情绪评分及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均升高(P〈0.05),而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均缩短(P〈0.05)。与A组和B组同时点比较,C组患儿术后10 min、30 min时的躁动评分均下降(P〈0.05)。B组和C组患儿喷鼻刺激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3组患儿术后其它不良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舌后坠、嗜睡及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2.0μg/kg)术前喷鼻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能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前镇静效果,发挥较好的术后镇静和镇痛效应,并更有效地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刘超李立晶辛忠吕红张建敏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咪达唑仑
雷米芬太尼对麻醉诱导中患儿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2008年
李立晶张建敏王芳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雷米芬太尼患儿麻醉诱导阿片受体激动药儿童麻醉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Nuss术患儿的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用于全麻Nuss术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行Nuss手术患儿32例,年龄4~1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6):ESP阻滞+全麻组(EG组)和全麻组(G组)。EG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ESP阻滞。术毕2组患儿均进行静脉镇痛。于入PACU、术后1、6、12、24及48 h时记录静态和咳嗽时FLACC评分,若静态评分>4分,可根据患儿及家属要求给予口服布洛芬5.0~7.5 mg/kg。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芬太尼及布洛芬使用情况;记录术后低氧血症(SpO2低于90%)、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EG组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及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术后12 h内静态FLACC评分及术后6 h内咳嗽FLACC评分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芬太尼和布洛芬使用率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异丙酚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ESP阻滞(每侧0.3%罗哌卡因0.5 ml/kg)可减少全麻Nuss术患儿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儿短期预后。
许增华张建敏郑超蔡晶晶郑铁华李立晶王芳
关键词:竖脊肌神经传导阻滞漏斗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