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尧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骨关节创伤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骨关节损伤常规检查以X线检查为主。由于某些不规则骨或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的部位,影像重叠较多,导致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并可利用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优势,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近年来,本院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损伤性疾病,体会如下。
- 薛维李红尧吴惠明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骨关节创伤损伤性疾病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骨关节损伤
- MRI联合DR、MSCT对膝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评判膝关节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愈后情况的重要手段。方法主要有x线、C-F、MRI检查。作者总结55例膝关节创伤的MRI表现,并与X线平片及CT图像对照分析,评价以上检查在膝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 赵卫忠龚波许建兴郑建刚武洪林王开香顾勇坚李红尧
-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数字X线摄影多层螺旋CT
- 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 龚波武洪林沈丹丹陈建平陆成栋郑建刚唐庆放李红尧吴惠明殷超薛维
-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心率图像质量
- 基于CCTA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为ACS组48例和SCAD组49例。将狭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设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脂肪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比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97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测试组30例。通过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基于CCTA检查勾画的冠周脂肪ROI的图像中获取78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6个特征来构建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基于提取的脂肪衰减指数构建FAI模型。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测试组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1、0.884)均高于FAI模型的AUC(0.721)。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测试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6.7%、93.3%。结论:基于CCTA检查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明显优于FAI模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周慧刘良卿龚波龚波潘靓李红尧
- 关键词:冠心病脂肪组织
-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PCI术前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的应用。方法选取63例患者冠状动脉CT检查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资料,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软件进行CT血流储备分数分析,根据是否进行支架治疗分为PCI组和非PCI组,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率及CT血流储备分数。结果冠状动脉PCI组患者斑块处管腔较非PCI组狭窄,狭窄远端CT血流储备分数亦低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流储备分数能无创、快速、准确的“一站式”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解剖学和功能学评估,拓展了CT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运用,提高了冠心病需要介入治疗的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龚波师干伟蔡高军沈丹丹恽健许建兴李红尧
- 关键词:冠心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造影
- 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使用对头部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究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使用对头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40例患者使用常规电压和常规浓度对比剂进行头部CTA检查,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头部CTA检查,并归为实验组,取得两组检查结果后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并且记录各组辐射剂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实验组检查的可行性。结果:两组CT检查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可见,其均未出现较差的图像质量,组间其他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则说明差异不明显。但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可见,实验组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同时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使用对头部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发现,其能够获得和常规检查方法相应的检查效果,同时减少了对于患者产生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梅晓燕高永炳李红尧贺俊斌
- 关键词:可行性
- 脑动静脉畸形导致出血的影像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出血的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比较脑AVM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MSCTA所显示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特点。结果脑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两组间MSCTA所显示得畸形血管团部位、大小、引流静脉条数、引流静脉是否受损以及有无合并动脉瘤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A提示导致AVM的血管压力增高的深部位、小病灶、单支引流静脉或引流静脉狭窄、闭塞以及合并动脉瘤是脑AVM合并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MSCTA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借鉴。
- 沈烨林笑丰吴惠明李红尧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螺旋CT血管造影术脑出血
- 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应用分析
- 2010年
- 目的从技术上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I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栓塞的患者43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W)、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较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34例共533支肺动脉血栓形成,图像有助于评价栓子的部位和数量。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动脉栓塞安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 吴惠明武洪林杨克宇李红尧
-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成像三维重建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运用肺功能分析软件测定肺气肿指数(LAV%,即肺低衰减区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分析LAV%与PFT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LAV%>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别L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对于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患者LAV%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高永炳龚波武洪林周燕娟夏锡仪朱燕李尊许建兴郑建刚恽健何赟李红尧吴惠明王德杭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 全文增补中
- MSCT及重建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重建技术及其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全腹部增强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与CT诊断一致,其中正常7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9例。结论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MSCT多种成像对临床诊断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其中MPR像和MIP像意义最大,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志江龚波武洪林唐庆放李红尧吴惠明薛维殷超周明霞
- 关键词:小肠图像处理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