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洪林

作品数:32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常州市武进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7篇血管
  • 6篇造影
  • 5篇成像
  • 4篇动脉栓塞
  • 4篇血管造影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64层螺旋
  • 4篇64层螺旋C...
  • 3篇动脉瘤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心电
  • 3篇血管成像
  • 3篇栓塞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图像

机构

  • 21篇江苏大学附属...
  • 8篇常州市武进人...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武洪林
  • 13篇龚波
  • 11篇李红尧
  • 11篇郑建刚
  • 11篇吴惠明
  • 7篇唐庆放
  • 5篇许建兴
  • 5篇吴小松
  • 4篇杨克宇
  • 4篇陈建平
  • 3篇石红建
  • 3篇刘良卿
  • 3篇高永炳
  • 3篇王德杭
  • 3篇薛维
  • 3篇殷超
  • 3篇魏文峰
  • 2篇徐强
  • 2篇周燕娟
  • 2篇宋蒨

传媒

  • 7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健康天地(学...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脑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图像进行分析,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观察动脉瘤的有无、部位、形态、与载瘤动脉、分支及颅底骨结构的关系以及动脉瘤与血肿的关系等,并测量瘤体、瘤颈的大小,计算瘤颈/瘤体比等参数,判断MSCTA的诊断可靠性及其对手术夹闭或栓塞治疗的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36例患者中,DSA检出动脉瘤32个,MSCTA共检出动脉瘤34个,MSCT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7.2%,MSCTA的最大密度投影(MIP)法对脑动脉瘤瘤体最大纵径及瘤颈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A不仅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对脑动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建平武洪林唐庆放魏文峰蒋磊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瘤手术栓塞
64层螺旋CT对80例肠梗阻的诊断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80例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在80例病例中,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6%,包括粘连性肠梗阻25例,肠道肿瘤24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肠扭转6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套叠8例,腹股沟疝3例,动力性肠梗阻10例。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对了解肠梗阻的部位、原因、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肠管血供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龚波唐庆放武洪林吴惠明薛维殷超
关键词:肠梗阻图像处理
64层CT肺动脉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通过对64层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资料分析,探讨不同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并经64层CT肺动脉造影最后确诊的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高分辨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对主干、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及5~6级分支内栓子。MPR图像显示栓子优于MIP、VR图像,但缺乏立体感,MPR结合MIP、VR图像能更明确、更真实定位及定性诊断肺栓塞。结论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三维重建应以MPR为主,MIP及VR为辅;64层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快捷、有效、敏感性高、经济,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杨克宇武洪林唐庆放谢红吴惠明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
动脉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CT灌注参数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动脉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方法选取PHC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观察组给予动脉内恩度联合TACE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CT灌注参数变化。结果 2组间客观缓解率(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受益率(CB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值(ALP)、肝脏灌注指数(HPI)参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内恩度联合TACE术治疗PHC患者能显著提高CBR,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增加,且CT灌注参数变化显著优于单纯TACE术。
张泽峰徐强黄优华石红建沈涛武洪林宋蒨徐元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CT测量肺动脉直径对COPD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胸部CT测量肺动脉直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COPD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胸部CT、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CT测量肺动脉(PA)和升主动脉(A)直径。计算PA及PA:A比值在诊断PH中的不同临界值。结果 92例COPD患者中,包括PH 43例,非PH 49例。PH组、非PH组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0. 83±3. 82) mm、(25. 66±2. 54) mm,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0. 99±0. 12)、(0. 84±0. 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A:A≥1的阴性预测值78%,阳性预测值为94%。PA直径≥30mm的阴性预测值为77%,阳性预测值为64%。PA和PA:A比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 73、0. 54,P <0. 01)。结论 PA及PA:A比值可作为筛查PH的指标。
贺俊斌武洪林周燕娟朱燕武求花龚波许建兴李红尧吴惠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功能试验超声心动图CT
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的检查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介入治疗后支架管腔评估的应用。方法:对32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观察评价支架管腔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支架40处,其中髂动脉2处,髂外动脉6处,股动脉24处,腘动脉8处;25处支架通畅,6处支架管腔轻度狭窄,4处支架管腔中度狭窄,3处管腔重度狭窄,2处管腔闭塞。结论: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无创、便捷、可靠,可清楚地显示下肢动脉支架形态,通过多种重组方法进行图像处理,观察评价支架管腔内情况,为临床评估术后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吴小松陆成栋龚波武洪林李红尧郑建刚石红建
关键词: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
64层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层CT心电门控CTPA且影像质量良好的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了常规CTPA。对常规CTPA患者,测量横断位、四腔心左右室最大短轴内径。对心电门控CTPA患者,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最大内径,并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然后对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右心功能各组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中央型、周围型及阴性组之间参数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阳性30例,其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10例。对于阴性组与阳性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P=0.02)、每搏输出量(P=0.015)及射血分数(P=0.01)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左室(RV/LV)收缩末期容积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对于中央型、周围型与阴性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周围型与阴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RV/LV容积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收缩末期中央型与周围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内径及RV/LV内径比在阴性与阳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RV/LV内径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P<0.05)或周围型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对评价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武洪林陈建平龚波陆成栋唐庆放王德杭李红尧吴惠明薛维殷超吴小松周明霞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右心室心电门控
21例中重度氯气中毒胸部影像与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影像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其实际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6日某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中21例中重度中毒患者的胸部影像(X线胸片及胸部CT)表现,按临床表现分:急性期、消散期、恢复期进行分期观察,并将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胸部影像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及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影共17例,临床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两肺片絮状模糊影及实变影4例,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消散期:胸部影像捕获到消散期改变5例,表现为片絮状及大片实变影较前有所吸收,临床表现较前好转。恢复期:15例复查患者,两肺纹理增多8例,出现纤维索条影4例,残留腺泡样磨玻璃密度影3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基本痊愈。结论氯气中毒的分期胸部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整体表现基本一致。各期胸部影像表现能准确反映肺损害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刘良卿岳茂兴郑建刚杨克宇武洪林吴惠明
关键词:氯气中毒胸部
丁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脑循环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丁苯酞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丁苯酞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连续10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脑CT灌注成像,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丁苯酞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水平显著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降低(均P<0.05)。丁苯酞组患者在治疗后5 d和10 d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循环状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迟发性脑损伤。
金鹏蒋文庆蒋蔚魏文峰武洪林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丁苯酞脑循环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16例,检出率15.5%。两种方法同时检出肌桥12例,CT冠状动脉成像独立检出肌桥16例,冠状动脉造影独立检出肌桥4例。两种方法所检出的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CT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23例,斑块的性质分别为钙化斑块5例、混合斑块12例、非钙化斑块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1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均位于肌桥前段血管。CT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P<0.05),且对诊断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有优势(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对肌桥合并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也有优势,尤其是对粥样斑块性质的判断,是临床诊断心肌桥的首选。
郑建刚龚波师干伟何国平武洪林吴小松严凯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