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佳

作品数:34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脏
  • 11篇体外循环
  • 11篇外循环
  • 9篇动脉
  • 9篇心脏病
  • 9篇氧合
  • 9篇先天
  • 9篇先天性
  • 9篇先天性心脏
  • 9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外膜
  • 6篇转位
  • 5篇动脉转位术
  • 5篇术后
  • 5篇体外膜氧合
  • 4篇心肺
  • 4篇心肺转流
  • 4篇心肌
  • 4篇心室
  • 4篇手术

机构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4篇沈佳
  • 23篇张蔚
  • 18篇朱德明
  • 16篇王伟
  • 11篇于新迪
  • 6篇徐志伟
  • 5篇姜磊
  • 5篇唐嘉忠
  • 4篇张海波
  • 3篇刘锦纷
  • 2篇郭铮
  • 2篇徐卓明
  • 2篇杨寅愉
  • 2篇傅惟定
  • 2篇郑景浩
  • 1篇李怀远
  • 1篇严勤
  • 1篇苏肇伉
  • 1篇李幼瑾
  • 1篇丁文祥

传媒

  • 15篇中国体外循环...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卫生人才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新生儿复杂先心术后改良超滤方式的研究
本文介绍了对新生儿复杂先心术后改良超滤方式进行优化,降低术后肺血管阻力,改善右心功能,增加左室心肌顺应性,改善体外术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和功能。
沈佳
关键词:新生儿心肌顺应性
三种心肌保护液在儿童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进口HTK心肌保护液(康斯特液)、国产HTK心肌保护液(赫特金液)和冷含血心肌保护液(Del Nido液)在儿童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儿童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康斯特液组、赫特金液组、Del Nido液组。测定体外循环中和结束后的心肌相关因子(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测定手术后的脑钠肽水平。主动脉开放后随机抽取三组7例患者选取部分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后光学显微镜下结构的变化。观察临床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撤离时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结果三种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中和结束后的心肌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中无差异。使用赫特金液的患者手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浓度明显小于Del Nido液的患者。在细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的变化中,赫特金液和康斯特液明显优于Del Nido液,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破坏少、慢性炎性因子浸润不明显。结论赫特金液和康斯特液的心肌保护作用相当,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要优于Del Nido液。
张蔚于新迪沈佳朱德明
关键词:心肌保护心脏停搏液HTK液
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76例肺动脉瓣闭锁、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大血管错位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行二期根治术。结果死亡7例,其中低心排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体外循环气体遁入1例;余69例除血红蛋白尿6例外,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放血、常规股动静脉插管准备和转流技术是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管理技术的关键。
傅惟定张蔚郭铮姜磊唐嘉忠沈佳朱德明
关键词:血液保护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解剖畸形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存在残余解剖畸形的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接受ECMO支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残余解剖畸形和后续处理方式对其转归的影响。根据是否存在残余解剖畸形分为残余组(n=26)和非残余组(n=106),再将26例残余解剖畸形患者是否再次进行手术干预分为干预组(n=6)和非干预组(n=20)。结果在132例接受ECMO支持的术后患者中,26例(19.69%)发现存在残余解剖畸形,其中简单先心病(2例),复杂先心病(24例);主要解剖畸形为瓣膜问题(13例),残余梗阻(12例)和残余分流(5例),部分患者有多种畸形。残余组ECMO支持时间(5.26±2.17)d,明显长于非残余组的(3.96±2.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1,P=0.027);残余组病死率为80.77%,高于非残余组的4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9,P=0.001)。26例有残余解剖畸形患者中6例进行了手术干预,干预组的存活率为50%,高于非干预组的10%(χ^(2)=4.754,P=0.029)。本组病例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存活者均为双心室修补的患者。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需要ECMO支持的患者应积极评估是否存在残余解剖畸形,尽早发现残余解剖畸形并行手术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
刘明璐杨寅愉张蔚姜磊沈佳郭铮于新迪黄坚鹄王伟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
永存动脉干纠治术中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肺动脉和外管道连接右心室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以选择更佳的手术方案。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23例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年龄为1.5~63.3月龄。根据右心室切口与肺动脉连接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8例,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组:5例,采用外管道连接右心室至肺动脉。3例合并主动脉弓中断。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早期生存情况、术后生存时间、再手术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团体t检验分析患者远期肺动脉生长情况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2.14±1.97年(32.00d^6.95年),随访中无死亡。总生存率为91.30%(21/23),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5.55~7.15年。1例因术后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再次手术。组生存率为94.44%(17/18),组为80.00%(4/5)。术后组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01±0.26cm,远期为1.32±0.45cm(P=0.019);组术后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46±0.77cm,远期1.26±0.21cm(P=0.581);两组吻合口、左右肺动脉开口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近远期左、右肺动脉开口直径均大于组。组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2.82%,远期为69.87%(P=0.026);组早期LVEF为58.17%,远期为64.00%(P=0.029),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心功能均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无因动脉干瓣膜反流而再手术者。结论永存动脉干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存率及随访结果满意。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使吻合口具有生长性,术后肺动脉及分叉处梗阻率低,术后心功能良好。术后早期死亡与合并主动脉弓中断及动脉干瓣膜反流有关。
沈佳徐志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右室流出道重建
改进型体外循环管道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微小化婴幼儿体外循环(ECC)管道的长度与内径,改进改良超滤(MUF)回路,优化MUF方法,从而减少患儿在体外循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并有效改善MUF效果。方法将30例体质量小于8 kg的简单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5)采用传统内径为1/4英寸(0.6 cm)婴幼儿ECC管道和传统改良超滤方法(tMUF);实验组(n=15)采用改进型婴幼儿ECC管道,术后行优化改良超滤(mMUF)方法。比较2组患儿悬浮红细胞的预充量及总用血量,并且在体外循环开始前(T_1)、主动脉阻断后(T_2)、体外循环结束前(T_3)、改良超滤后(T_4)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红细胞比容(HCT)。结果实验组悬浮红细胞预充量及总用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01),行mMUF后HCT值上升更为显著。结论缩小ECC管道、改进MUF回路可以减少婴幼儿在先心病手术中血制品的用量并提升术毕HCT水平,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姜磊王伟沈佳张蔚唐嘉忠朱德明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红细胞比容改良超滤
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主动脉瓣反流的远期随访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ASO)的长期随访,探讨其远期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方法随访研究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期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1例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手术年龄75 d(29-250 d),体重5 kg(3.5-7.0 kg)。对患者的左心功能锻炼期资料和二期动脉转位术术中和术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对术后远期主动脉瓣反流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远期肺动脉和主动脉吻合口直径较术后早期有所增加(0.96±0.30 cm vs.0.81±0.28 cm,t=-1.183,P=0.262;1.06±0.25 cm vs.0.09±0.21 cm,t=-1.833,P=0.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肺动脉和主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无明显增快,说明吻合口无梗阻。术后远期心功能较术后早期有所改善,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8%±7.28%vs.67.92%±7.83%,t=1.362,P=0.202);术后早期与术后远期比较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LV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0.30 cm vs.2.92±0.60 cm,t=-5.281,P=0.003),术后远期左心室舒张期末后壁厚度(LVPWT)较术后早期略有增长(0.39±0.12 cm vs.0.36±0.10 cm,t=0.700,P=0.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随访中发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有4例(30.77%,4/13例)较术前加重,7例无变化,2例较术前减轻,反流程度均未达到中度以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较小的Ao/PA瓣窦直径比值、较长的随访时间与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加重有关。结论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较高,远期无死亡,无再手术,生存情况良好,但仍需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吻合口和主动脉瓣的关闭情况。
徐志伟沈佳刘锦纷张海波郑景浩严勤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动脉转位术心功能主动脉瓣反流
少血预充体外循环技术对新生儿心脏手术临床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回顾分析体外循环节约用血技术在新生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总结该技术对新生儿心脏手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2014年1月全面使用新生儿体外循环管道、优化改良超滤方法、自体血液回收及新生儿库血洗涤等多项新技术。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新生儿期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患儿共91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1月至12月共38例(A组);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共53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用血量、体外循环技术、术后临床结果有无差异及其影响。结果 B组患儿较A组术中用血量明显减少、转流温度趋于浅低温、术毕入ICU即刻乳酸较低、红细胞比容更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及ICU天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转流管道的改进、超滤方法的优化以及库血洗涤技术在新生儿的应用,明显改善了新生儿期行大动脉转位手术患儿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
沈佳唐嘉忠张蔚姜磊郭铮朱德明王伟杨寅愉
关键词: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体外循环自体血液回收
儿童体外膜氧合合并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体外膜氧合(ECMO)合并胃肠道(GI)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术后围ECMO期间GI出血患儿(出血组)和无GI出血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喂养状况、并发症、结局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出血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接受ECMO辅助治疗,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0d^12岁,体重为2.30~26kg,ECMO支持的时间为11~456h,其中成功撤机41例(58.57%),存活出院30例(42.86%)。发生GI出血(出血组)8例(11.43%),成功撤机4例(50%),存活出院2例(25%)。与62例无GI出血(未出血组)相比,两组在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合并脑出血、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和平均值、每天的红细胞输注量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ECPR、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出血、每天输血量和PLT较低五个因素与GI出血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ECPR和PLT较低为GI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I出血患儿的死亡率高达75%。ECPR和PLT计数较低为GI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于新迪杨寅愉沈佳郭铮张蔚王伟朱德明徐卓明张海波
关键词:儿童体外膜氧合胃肠道出血
单心室心脏分期术后机械循环支持的临床经验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心室心脏分期手术后循环衰竭行机械辅助的临床结果及治疗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89例患者心脏术后行机械辅助,其中单心室心脏手术后行机械辅助4例(4.5%)。3例为Glenn术后,1例为B-T分流术后。辅助方式均为正中经胸的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技术。3例ECMO插管方式为右心房单根静脉回流,1例Glenn术后加用上腔静脉插管增加静脉引流量。单心室转流期间ECMO按常规管理。分析单心室术后需要机械辅助支持的原因、辅助方式、插管特点及临床结果。结果 4例单心室机械辅助病例,3例ECMO撤机成功,1例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放弃治疗。辅助时间为104(55~504)h。治疗中1例,1例长期随访中,出院2例,其中1例出院后2周在当地死亡,死亡原因不明。结论单心室术后的辅助循环脱机成功率较低。应根据患儿临床情况尽早启用,以提高存活率。非搏动性血流与搏动性血流的机械辅助效果尚待临床验证。针对Fontan循环衰竭患儿的长期心室辅助装置辅助是机械辅助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热点。
沈佳张蔚姜磊郭铮杨寅愉于新迪王伟
关键词:单心室体外膜肺氧合心室辅助装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