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永飞

作品数:155 被引量:667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7篇颈椎
  • 37篇前路
  • 31篇骨折
  • 29篇脊柱
  • 28篇韧带
  • 28篇韧带骨化
  • 28篇手术
  • 28篇纵韧带
  • 28篇后纵韧带
  • 28篇后纵韧带骨化
  • 28篇骨化
  • 22篇颈椎后
  • 21篇融合术
  • 21篇颈前
  • 21篇颈椎后纵韧带
  • 21篇颈椎后纵韧带...
  • 20篇颈前路
  • 18篇疗效
  • 18篇内固定
  • 14篇后纵韧带骨化...

机构

  • 152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安阳市人民医...
  • 3篇上手金钟手术...
  • 2篇上海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郑州市骨科医...
  • 2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滑县骨科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5篇郭永飞
  • 81篇陈德玉
  • 55篇袁文
  • 51篇王新伟
  • 50篇陈宇
  • 47篇何志敏
  • 34篇刘岩
  • 27篇杨海松
  • 25篇贾连顺
  • 25篇史建刚
  • 20篇陈爱民
  • 18篇卢旭华
  • 17篇田海军
  • 16篇孙璟川
  • 15篇苟三怀
  • 15篇徐建伟
  • 14篇曹振羽
  • 14篇欧阳跃平
  • 14篇张伟
  • 14篇刘军海

传媒

  • 13篇中国矫形外科...
  • 1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0篇2007SI...
  • 9篇脊柱外科杂志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第八届全国脊...
  • 6篇第十一届全军...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第7届长征脊...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4篇2011
  • 16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30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山羊模型的生物力学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利用山羊颈椎模型分析比较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椎体次全切除后分别植入AC-AFF、钛网+钢板或髂骨块+钢板,人工饲养6个月后羊颈椎模型经处理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施加载荷为0~150N,加载速率为1.4mm/min,测试的运动工况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测量指标包括颈椎的变形与位移、强度和刚度及极限力学性能.结果 三种重建方式中,AC-AFF组在相同载荷作用下应变最小,较钛网+钢板组、髂骨块+钢板组分别小2%~4%(P>0.05)及10%~16%(P<0.05);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或侧屈状态下植骨融合处的应力集中最小;平均水平位移AC-AFF组为0.44 mm,钛网+钢板组为0.51 mm,髂骨块+钢板组为0.70 mm.轴向位移AC-AFF较钛网+钢板小3%~4%(P>0.05),较髂骨块+钢板小16%~24%(P<0.05);AC-AFF的水平剪切刚度、轴向刚度及弯曲刚度最高,扭矩及扭转刚度最大.极限破坏实验显示AC-AFF的极限载荷为1107 N,钛网+钢板组为998 N,髂骨块+钢板组为879 N.结论 与钛网+钢板及髂骨块+钢板比较,AC-AF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高.
郭永飞陈宇陈德玉张竞刘岩王以进袁文
关键词:颈椎固定器钛网生物力学
一种脊柱椎旁肌肉疲劳早期预警探测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椎旁肌肉疲劳早期预警探测仪,包括探测仪主体,所述探测仪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红外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探头,所述探测仪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卡住脊柱棘突两边的活动轮;所述活动轮卡住脊柱棘突两边匀速滑动,所述探测仪主...
郭永飞周怡赵治洋潘伟成梅子健史建刚
颈前路术后钛网下沉对颈椎曲度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Objective:To analyse Influence of the titanium mesh subsidence to cervical curvature and surgical result after...
郭永飞陈德玉陈宇何志敏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 1 7例 ,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1 2个月 ,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 4个月融合 ,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 :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重建椎间高度 ,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陈德玉贾连顺袁文徐建伟王新伟王良意郭永飞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TLIF )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5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80例)和PLIF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腰痛VAS和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TLIF组和PLIF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8±225)mL和(772±3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34, P <0.01);手术时间分别为(3.84±1.00)h和(3.94±0.99)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 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0、-0.770,P值均>0.05),但术后3个月时TLIF组VAS评分(3.6±1.4)分较PLIF组(4.3±1.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1, P<0.05)。两组间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22、0.522、-1.070, P值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LIF和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腰痛恢复更快的优点。
许鹏史建刚叶晓健史国栋许国华郭永飞侯洋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脊柱融合术疗效比较研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C5神经根麻痹
目的研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后路减压术后发生 C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0 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侧块钉棒(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49例,其中男32例...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板切除术
文献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制与外科治疗
王新伟陈宇卢旭华陈德玉杨海松袁文王成才郭永飞姜东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常见的脊柱疾患,在亚洲国家中的发病率高达1.9%~4.3%.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亦无相应的根治性药物或基因治疗方法,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往往减压难以彻底,效果较差,且手术风...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基因治疗
3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52例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减压术的连续三间隙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第1组: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组(16例);第2组:多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组(18例);第3组:钛网与cage组合使用组(18例)。t检验比较3组之间椎间高度变化、方差分析法比较JOA评分改善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组术后早期椎间高度有丢失趋势(P<0.05),并有3例明显钛网下沉,2例内植物松动,第2组无松动或下沉病例,第3组有1例钛网下沉。[结论]3种方法均可得到可靠的临床效果,但在术后稳定性及椎间高度维持方面第2、3组较第1组满意。
刘军海陈德玉谢宁陈宇何志敏郭永飞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减压钛网椎间融合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本组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48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30例,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23例,平均椎管狭窄率41.4%,术前MRI示脊髓信号改变者19例;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51.3%;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节段性神经根麻痹5例,血肿2例。[结论]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方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陈德玉陈宇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刘军海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
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高度,提出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3种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测量侧位X线片上C2~7椎间盘高度。根据Pfirrmann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解剖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Ⅰ~Ⅱ级)、自然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Ⅲ级)和病理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Ⅳ~Ⅴ级),比较分析3组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9.6)岁,男性57例,女性39例;59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为混合型颈椎病。解剖高度组椎间盘平均高度为(7.7±1.2)mm,自然高度组为(7.1±0.9)mm,病理高度组为(5.9±1.0)mm,3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3~4、C4~5、C5~6、C6~7椎间盘解剖高度和自然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的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 mm(0.62,0.65)、6.95 mm(0.63,1.00),7.75 mm(0.49,0.85)、6.10 mm(0.89,0.43),7.75 mm(0.59,0.77)、6.95 mm(0.66,0.91)和7.85 mm(0.61,0.89)、5.95 mm(0.86,0.73)。结论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有解剖高度、自然高度(退变高度)和病理高度3种状态。颈椎病前路手术时应关注术前椎间盘高度,撑开至自然高度为宜。
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孟亚轲郭永飞杨海松史建刚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变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