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露
-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0年
- 金露周小建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血小板活化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6
- 2000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简称丹参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4周,丹参组还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治疗前后采用ELISSA法检测血浆GMP-140水平,并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变化。同时选择22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人组。结果:治疗前丹参组、对照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治疗后丹参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同时血浆GMP14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健康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GMP-140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良好的抗心绞痛临床疗效。
- 金露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GMP-140冠心病
-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与传统药物相结合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0例 ,除用硝酸酯类、β-阻滞剂等传统药物治疗外 ,加用曲美他嗪 2 0 mg,每日 3次口服。对照组 3 0例接受传统药物治疗 ,连续观察 4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性 ST-T的疗效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 [( 3 .2± 1.4)次 ,( 5 .7± 1.6)次 ]两组比较 P<0 .0 5 ,心电图缺血性 ST-T改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 .0 5 ,而两组的心率、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曲美他嗪作为一种影响代谢的药物 ,对改善心肌缺血有良好的效果 ,且方法简便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易于接受。
- 景宏美李珍陆雪华朱健华姜敏辉金露李红梅
- 关键词:曲美他嗪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复方丹参滴丸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 (CS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2例PNS患儿随机分为CSDP组 2 2例和对照治疗组 2 0例 ,选择 2 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CSDP组予CSDP ,学龄前儿童每次 3粒 ,学龄儿童每次 5粒 ,均每日 3次 ,两组均同时服用强的松 2mg/(kg·d) ,治疗 8周 ,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0 )水平 ,并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 ,及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前 ,CSDP组、对照组血浆GMP 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治疗后 ,CSDP组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5 ,P<0 0 1) ,同时GMP - 140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 ,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对照组部分患儿GMP - 140水平仍高于正常组 (P <0 0 5 )。血小板计数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PNS患儿存在血小板的活化 ,CSDP可抑制PNS患儿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而改善症状。
- 周小建姜荣钱镜秋张金莲徐杰金露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Α颗粒膜蛋白-140复方丹参滴丸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vWF、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内皮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1 7例、稳定性心绞痛 2 5例、正常人 2 2例血浆 v WF(von Willebrand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GMP- 1 4 0 (α颗粒膜蛋白 - 1 4 0 )水平。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阶段血浆 v WF、GMP- 1 4 0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人组 (P<0 .0 1 ) ,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情稳定后 ,血浆 GMP- 1 4 0、v WF水平较急性阶段显著下降 ,GMP- 1 4 0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血浆 v WF仍高于正常人组 (P<0 .0 5)。结论 提示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 金露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GMP-140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D-Dimer检测的临床意义
- 1999年
- 探讨内皮及纤溶系统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采用发色底物比色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稳定性心绞痛25例、正常人组22例,血浆tPA(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AI(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水平,同时用ELISA法测定D-Dimer(Degrade-Dimer,D-二聚体)水平。结果表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阶段血浆tPA、PAI和D-Dimer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人组(P<0.01),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情稳定后,PAI、D-D则显著下降,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血浆tPA也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人组(P<0.05)。提示内皮损伤、纤溶紊乱和血栓形成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金露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TPAPAID-D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