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菊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凝血
  • 4篇纤维蛋白
  • 3篇胆囊
  • 3篇胆汁
  • 3篇结石
  • 2篇胆固醇
  • 2篇胆结石
  • 2篇胆囊胆汁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血小板
  • 2篇纤溶
  • 2篇纤维蛋白溶解
  • 2篇纤维蛋白原
  • 2篇结石患者
  • 2篇抗凝
  • 2篇固醇
  • 1篇胆固醇结石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患者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芦慧霞
  • 7篇陈菊
  • 3篇秦永林
  • 3篇汤文浩
  • 2篇芮宗道
  • 2篇嵇振岭
  • 1篇叶生爱
  • 1篇高乃荣
  • 1篇王尔慧
  • 1篇唐兆贺
  • 1篇韩天权
  • 1篇李凤龙
  • 1篇王凤臣
  • 1篇吴国球
  • 1篇李旭东
  • 1篇杨德同
  • 1篇王玉华
  • 1篇陈卫东
  • 1篇张圣道
  • 1篇王喜洪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2
  • 2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凝血和纤溶状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通过研究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凝血纤溶状态与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和降解的关系来探讨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 方法 收集胆固醇结石 (简称胆石 )患者胆囊胆汁 2 0份和非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 15份 ,测定胆汁中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D 二聚体抗原和部分凝血纤溶因子抗原和活性水平。 结果 胆囊结石组患者胆汁中D 二聚体抗原高于非胆囊结石组 (P <0 0 1) ,抗凝血酶Ⅲ抗原高于非胆囊结石组 (P <0 0 5 ) ,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非胆石组 (P <0 0 5 ) ,胆石组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之比与非胆石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胆石组纤溶酶活性较非胆石组增高 (P <0 0 5 ) ,纤溶酶活性与凝血活性指标之比明显低于非胆石组 (P <0 0 5 ) ,两组间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的凝血和纤溶活性均高于非胆石组 ,但纤溶活性增高的程度与凝血活性相比则明显减低 ,从而使交联纤维蛋白的生成增多 ,而降解相对减少 ,导致成石组胆囊胆汁中交联纤维蛋白积累 ,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秦永林芦慧霞韩天权陈菊芮宗道嵇振岭陈卫东李国强王尔慧张圣道汤文浩
关键词:胆结石胆固醇纤维蛋白溶解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术期间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的改变。方法:测定35例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术前、中、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imer)指标。结果: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凝血指标PT、APTT、TT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FIB、PLT、D-Dimer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均降低,P<0.01或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可以导致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的改变,引起术后非外科性出血。
芦慧霞杨天琴王玉华陈菊李旭东
关键词:体外循环术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两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Clauss法与PT换算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差异,提高实验室检测Fib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分别用Clauss法和PT换算法检测254例血浆Fib,并验证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结果 Clauss法和PT换算法线性方程分别为Y=0.995X+1.436和Y=0.997X+0.315,Clauss法线性更接近直线。当Fib为3.0~4.0 g/L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3.0 g/L和Fib>4.0 g/L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ss法和PT换算法测定血浆Fib存在差异,建议临床实验室选择Clauss法检测血浆Fib。
芦慧霞陈菊李凤龙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CLAUSS法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检测
2001年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2 0例胆囊结石和 17例非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结果 :胆囊结石组胆汁高凝、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化。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异常与结石形成有关。
芦慧霞秦永林陈菊汤文浩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汁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
血液透析患者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时肝素耐药的原因。方法 应用Beckman CoulterACL 2 0 0血液凝集仪测定 2 5例血透患者的抗凝血酶 (AT)活性 (发色底物法 )。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AT活性减低 (P <0 0 0 1)。结论 AT活性的测定除诊断尿毒症患者抗凝功能外 。
芦慧霞陈菊张晓良
关键词:血液透析抗凝血酶
胆固醇结石病人胆囊胆汁凝血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通过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 (简称胆石 )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和纤溶状态来探讨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2 6份和非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17份 ,测定胆汁中的组织因子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纤维蛋白原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蛋白C抗原与活性、总蛋白S、游离蛋白S和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D 二聚体抗原。结果 :胆石组胆囊胆汁中组织因子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之比值、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纤维蛋白原抗原、D 二聚体抗原、纤溶酶活性均高于非胆石组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间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和蛋白C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胆石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以及纤溶酶活性与凝血活性指标之比均低于非胆石组 (P <0 .0 5 )。结论 :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的凝血和纤溶活性均高于非胆石者 ,但抗凝活性并没有相应增强 ,胆石病人纤溶活性增高的程度与凝血活性相比明显减低 ,从而有利于胆囊胆汁中交联纤维蛋白积累。组织因子是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活性亢进的启动因子。
唐兆贺秦永林叶生爱芮宗道范新王凤臣高乃荣陈菊芦慧霞嵇振岭杨德同汤文浩
关键词:胆结石胆固醇纤维蛋白溶解凝血
一种非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肽对血小板聚集和ERK1/2磷酸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一种非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P1c,专利公开号:101497656)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的作用。方法固相合成法制备P1c;将不同浓度(0~2.6 mmol/L)的P1c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中,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肽干预后对总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P1c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对总ERK1/2的表达无影响,而显著降低血小板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 P1c可能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
王喜洪林江张粉梅陈菊芦慧霞吴国球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磷酸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