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手术
  • 3篇给药
  • 2篇药理
  • 2篇药理作用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手术中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稳定性
  • 2篇细胞
  • 2篇氯胺酮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静脉
  • 2篇给药方法
  • 2篇芬太尼
  • 1篇单核

机构

  • 11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8...
  • 1篇金坛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于颖群
  • 9篇徐建国
  • 4篇段满林
  • 2篇祁青
  • 2篇傅素娥
  • 2篇李德馨
  • 2篇朱四海
  • 2篇周志强
  • 1篇范云霞
  • 1篇王祥和
  • 1篇史正山
  • 1篇李仁奇
  • 1篇杨建军
  • 1篇林宁
  • 1篇罗伟

传媒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内阿片类在围术期应用的进展被引量:9
1999年
全麻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止伤害性刺激时的躯体运动,抑制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使意识消失和缓解疼痛。其中疼痛的缓解可通过使用N2O、阿片类或其相关药物、其他具镇痛性质的药物(如氯胺酮、NSAIDs)或局麻药等。本文主要介绍静脉内阿片类在平衡麻醉或其他麻醉中的...
于颖群李德馨
关键词:围手术期静脉麻醉阿片类药物
氯胺酮抑制内毒素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的CD11b表达和呼吸氧爆发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和呼吸氧爆发的影响。方法腹腔内注射内毒素(10mg/kg)复制脓毒症模型。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内毒素刺激组;内毒素刺激+氯胺酮(5mg.kg-1.h-1)治疗组;内毒素刺激+氯胺酮(25mg.kg-1.h-1)治疗组;内毒素刺激+氯胺酮(50mg.kg-1.h-1)治疗组。在1、4、6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和呼吸氧爆发。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内毒素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的CD11b的表达和呼吸氧爆发明显增加(P<0.01)。与单纯内毒素刺激组相比,使用氯胺酮治疗组CD11b表达和呼吸氧爆发明显减少(P<0.01)。结论氯胺酮抑制内毒素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的CD11b表达和呼吸氧爆发。
史正山周志强范云霞罗伟李仁奇于颖群
关键词:氯胺酮中性粒细胞CD11B
雷米芬太尼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22
2000年
于颖群徐建国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
氯胺酮对内毒素大鼠体外血单核细胞的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NFκB激活和TNFα产生的影响。方法PBMC分为对照组、内毒素刺激组(LPS10μg/ml)、氯胺酮治疗组(PLS10μg/ml+氯胺酮1、10、100、1000、5000μM/ml)。用凝胶电迁移(EMSA)方法测定1h的细胞内NFκB的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测定1h细胞浆内NFκB抑制因子IκBα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1、4、6h时TNFα的水平。结果LPS在体外刺激大鼠PBMC后可显著性增加TNFα的产生和细胞核内NFκB的激活水平,同时降低胞浆内IκBα的含量。应用氯胺酮后可明显降低PBMC细胞核内NFκB的激活水平,并抑制TNFα的产生,但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氯胺酮可抑制LPS所诱导的大鼠PBMC中NFκB的激活和TNFα的产生。
周志强于颖群杨建军林宁徐建国
关键词:氯胺酮核转录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
得普利麻两种给药方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时镇静的对比研究
1997年
目的 :研究得普利麻在硬膜外麻醉时两种给药方法的血药浓度变化和临床效应。  方法 :将 2 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第 1组采用常规给药法 :诱导量 1.5mg/ ( kg.min) ,3min后开始维持量 3mg/ ( kg.h) ;第 2组以 0 .15mg/ ( kg.min)速度共 6min诱导 ,随即用与第 1组相同维持量。两组诱导时均辅以芬太尼 0 .1μg/ kg。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 1、3、6、10、2 0、30 min血药浓度。  结果 :1第 1组给药后 1min血药浓度 2 .4 2 1μg/ ml,血压下降较显著 ,呼吸暂停 ( 36% )、舌后坠 ( 36% )和动脉氧饱和度 ( Sp O2 )低于 90 % ( 2 8.6% )发生率高。2第 2组诱导后血药浓度 1.4 99μg/ ml,未发生呼吸暂停 ,舌后坠轻微 ,Sp O2 均高于 95%。 3两组术中镇静满意 ,调节镇静深度容易 ,术后无恶心、呕吐。  结论 :采用第 2组给药方法可始终维持最低有效镇静浓度 ,此法安全、理想 。
徐建国祁青于颖群朱四海王强和
关键词:得普利麻血药浓度药效连续硬膜外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中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稳定性的观察
1997年
于颖群徐建国段满林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透皮芬太尼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00年
于颖群徐建国
关键词:透皮给药芬太尼药理作用
控制性降压及过度通气对脑动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的影响
1996年
在30例行择期颅脑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中,研究了控制性阵压和过度通气对脑代谢和脑血流的影响。术中给予安氟醚控制住降压(MAP10±0.67kPa)1h和过度通气(PaCO24.13~4.35kPa),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5min,开颅后5min,术中降压1h和术终同时抽取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行酸碱血气分析和乳酸测定。对开颅超过3h的14例患者,则于3h后再抽取一次动静脉血样。结果表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始终大于95%;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基础值为70.8%±5.83%,诱导插管后较麻醉前显著升高。但自诱导插管后至术终不同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动静脉乳酸差值(AVDL)有缩小的趋势,但在有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缺血时,AVDL仍可增加。结果提示在采用安氟醚控制性降压和过度通气的颅脑手术中,SjvO2和AVDL的监测各有其自身意义,不能互相代替。
于颖群徐建国段满林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过度通气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幕上肿瘤
心搏停止超过4min患者的脑复苏治疗被引量:10
1997年
目的:评价低温、冬眠、高压氧和脱水疗法对心搏停止超过4min患者的脑复苏效应。方法与结果:回顾性分析了18例心搏停止超过4min患者的脑复苏效应。以心搏停止时间、脑功能恢复的时项变化、脑缺氧后全身性抽搐的治疗反应及脑复苏结局等作为指标,8例早期采用低温、冬眠、脱水治疗及5例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患者12例恢复了意识,1例因心搏停止时间过长而遗有脑缺氧后遗症。而5例心搏停搏时间相似者,因未适当采用上述疗法4例脑死亡。结论:及早采用低温、冬眠、脱水和高压氧为主的脑复苏疗法,对较长时间心搏停止患者有良好的脑复苏疗效。
徐建国李德馨吴北京傅素娥段满林于颖群
关键词:心搏停止脑复苏高压氧
神经外科手术中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稳定性的观察被引量:2
1998年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动脉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2)的稳定性。对30例幕上肿瘤行择期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于硬脑膜打开后,给予安氟醚1.1~1.5MAC,将动脉内压维持在每小时10±0.67kPa。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5min、开颅后5min、术中降压1h和术终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对开颅超过3h的14例患者,则于3h后再抽取1次动脉血样,同时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手术过程中PaCO2平均值为4.21±0.77kPa,PETCO2平均值为3.86±0.66kPa,Pa-ETCO2平均值为0.33±0.66kPa,PaCO2与PETCO2显著相关(P<0.01)。PaCO2、PETCO2和Pa-ETCO2不同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如能在麻醉后及早确定Pa-CO2与PETCO2差值。
于颖群徐建国段满林
关键词:神经外科麻醉PACO2PETCO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