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流
- 作品数:51 被引量:26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子软膀胱镜监视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术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CYF240A型电子软性膀胱镜监视下于下腹正中耻骨上二横指处局麻下行膀胱穿刺造口,用内置导芯套管针穿刺入膀胱后置入带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后拔出导芯针。结果:用该法膀胱造口24例一次成功率100%,其中2例术后1~2天有淡红色血尿,经双腔Foley尿管外牵,气囊压迫后治愈。无穿刺误入腹腔及肠瘘、血肿、尿外渗、改开放性手术造口、造瘘管脱落、膀胱刺激症状、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安全快捷,操作简单,冲洗与引流效果肯定,并发症少。
- 李贵忠黄广林满立波王建伟刘宁何峰王海王海东刘流
- 关键词:膀胱造口穿刺气囊导尿管
- 组织工程学材料替代输尿管缺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9
- 1999年
- 目的 寻求理想的输尿管替代材料。 方法 将20 只兔双侧输尿管脱细胞处理后制成输尿管细胞外基质(ECM) ;另60 只兔分为3 组:输尿管ECM 移植组( 实验组) ,对照组1 及对照组2 。 结果 实验组术后组织学检查显示1 周时ECM 边缘部腔内面已见移行上皮细胞,管壁有肌细胞长入。6 周时取材ECM 区已修复近正常输尿管组织结构。12 、24 周时IVU 检查;输尿管显影良好,通畅。对照组1 术后7 ~10 天,移植的异体输尿管均坏死。对照组2 输尿管缺损区6 周时均被纤维包裹而明显增粗。在实验取得满意结果的基础上成功应用于临床。 结论 异体脱细胞输尿管细胞外基质为理想的输尿管替代材料。
- 刘流梁德江申鹏飞胡杰满立波戴群生何峰黄广林王海
- 关键词:输尿管缺损动物实验
- 输尿管逆行插管在妇科复杂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输尿管逆行插管在妇科复杂手术中预防输尿管损伤的作用。方法13例患者术前行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术。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输尿管损伤,术后18-48 h肉眼血尿消失,3-7 d尿常规恢复正常。结论妇科复杂手术前行输尿...
- 梁洪蒙刘流孙丽芳满立波黄广林
- 关键词:输尿管逆行插管输尿管损伤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癌去势术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去势术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患者分两组。去势组 31例 ,为前列腺癌患者 ,行去势治疗 ;药物组 33例 ,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 ,连续 6个月口服 5α 还原酶抑制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6个月时行骨密度 (BMD)、X线片、血清睾酮、血生化及尿钙、磷检查 ,依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 去势组术后6个月时血清睾酮由术前 (1 6 .2± 4 .2 )nmol/L降至 (0 .4± 0 .2 )nmol/L ,P <0 .0 1。药物组治疗 6个月时血清睾酮 (1 5 .4± 4 .0 )nmol/L ,与治疗前的 (1 5 .8± 4 .1 )nmol/L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去势组术后 6个月时 4个部位所测BMD平均值与术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药物组治疗 6个月时BMD平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去势组术后 6个月血钙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术后 6个月时BMD平均值低于同性别BMD峰值 2 .5个标准差 ,同期X线检查显示骨小梁疏松、变细 ,符合骨质疏松诊断。 结论 前列腺癌去势术后血清睾酮的急剧降低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 ,需引起重视并予积极的治疗干预。
- 刘流梁德江黄广林赵雨辰郭晓忠夏春雷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质疏松睾丸切除术
- 异体腹直肌前鞘细胞外基质框架用于疝修补被引量:2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异体腹直肌前鞘细胞外基质框架 (ASECM )作为疝修补材料的效果。方法 12只犬随机分为 2组 :(1)ASECM修补组 (实验组 ) ,6只 ;(2 )人工材料修复组 (对照组 ) ,6只。手术于腹直肌左右侧腹壁制成一 3cm× 5cm的缺损区 ,右侧缺损区实验组用ASECM行修补 ,对照组用人工材料补片修补。左侧缺损区不作修补用作自体对照。两组分别于术后2 ,8,16周取材行光镜、免疫组化、扫描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两组动物左侧腹壁缺损处 2d后出现腹壁疝 ,而修补区均未出现腹壁疝。实验组光镜检查显示 ,术后 2~ 8周ASECM中长入的宿主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 ,术后 16周时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各时期均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电镜检查术后 16周修补局部基本为排列整齐的细胶原。对照组光镜检查显示 ,术后 2~ 16周时可见由少量~大量的成纤维细胞附于材料层面上 ,但人工材料网丝间隙之间未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且在各个时期均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 16周对照组电镜检查时 ,成纤维细胞生长出的突起包饶材料表面 ,类似宿主对异物组织的包裹反应 ,且人工材料补片未与宿主组织融合。免疫组化检查显示为I ,III型胶原。结论 ASECM为机体提供了一良好的供宿主成纤维细胞“爬行替代”的框架 。
- 刘流吕新生梁德江黄广林胡杰彭玲郝跃华郑蓉夏春雷
- 关键词:异种腹部疝
- 肾动脉栓塞在肾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00年
- 探讨肾动脉栓塞作为肾癌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 :本组 11例癌病人按Roboson分期 ,Ⅱ期 9例行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栓塞。 2~ 10d后手术 ,Ⅲ期 2例行化疗加肾动脉栓塞。 30~ 5 0d肾动脉再通后行二次重复治疗。结果 :9例肾癌根治性手术病人术中出血平均 15 0ml,肿瘤较栓塞前缩小。另 2例肾癌Ⅲ期病人经 2次化疗加肾动脉栓塞治疗后 ,肿瘤明显小于治疗前随访 8~ 32月 ,所有病人均存活。结论 :肾动脉栓塞术迅速、安全、有效 ,可用于肾癌术前的辅助治疗及肾癌晚期的姑息治疗。
- 刘流梁德江彭晓京满立波吴天平戴群生何峰黄广林王海
- 关键词:肾癌栓塞治疗肾动脉栓塞
- 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病理变化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了解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变化。 方法 对 7例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穿刺结果阳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药物去势治疗 ,对比观察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灶组织去势前后变化。 结果 7例治疗后 2个月前列腺肿物消失。 5例PSA在 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中 2例因脊髓压迫症状行骨科手术 ,骨病灶病理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消失 ,肿瘤骨小梁数量减少 ,免疫组化PSA染色阴性。 2例局部骨灶进行性发展者行骨病灶切除 ,病灶处组织学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 ,其中夹杂大量的肿瘤样骨组织 ,免疫组化PSA染色阳性。PSA及影像学检查见有与骨灶局部改变相对应的表现。 结论 去势治疗可使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的肿瘤细胞部分或全部消失 ,PSA及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骨转移灶的相应变化 ,并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 刘流梁德江刘洪洪郝林赵雨辰夏春雷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
-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刘宁刘流
- 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平均生存期抗雄激素治疗HRPC临床诊疗
- 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12例
- 2004年
- 李均王海刘流
- 关键词:跟痛症临床护理体外震波碎石机心理护理
- 88例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完全断裂的治疗被引量:3
- 2001年
- 满立波梁德江刘流王满宜蒋协远何峰黄广林
- 关键词:骨盆骨折合并症尿道断裂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