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琳
- 作品数:45 被引量:395H指数:12
- 供职机构: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世界糖尿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06年青岛市35岁以上人群腰围与糖耐量调查及3年后转归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35岁以上人群腰围与糖耐量情况,探讨影响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转归的因素,为糖尿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青岛市城乡选取2006年糖耐量正常的684名35~74岁人群,测量其腰围值,3年后进行随访。[结果]2006年684名糖耐量正常者中,腹型肥胖罹患率为53.22%。3年后随访上述684人,IGR累积发病率为28.07%,其中腹型肥胖组为34.89%,腰围正常组为20.31%(P<0.01);DM累积发病率为3.51%,其中腹型肥胖者为4.67%,腰围正常组为2.19%(P>0.05)。684人中,2006年腰围为82.38±9.23cm,2009年腰围为85.29±9.45cm(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糖耐量情况的因素有收缩压(SBP)、腰围(W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总胆固醇(TC)、尿酸(UA),OR值分别为1.011、1.047、0.643、1.584、1.003。[结论]腹型肥胖者较腰围正常者易发生IGR;收缩压高、腰围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总胆固醇含量高、尿酸高的人容易转归为IGR和/或DM。
- 孙月琳逄增昌张东峰岳娟
- 关键词:腰围腹型肥胖糖尿病
- 正常糖耐量及糖调节受损人群3年转归情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随访3年糖代谢转归情况,为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及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青岛市抽取3 844名35~74岁非糖尿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调节受损(IGR)组,其中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IFG+IGT组,观察2006—2009年3年中研究对象糖代谢指标转归情况。结果青岛市随访3年非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T2DM)累积发病率为11.2%;其中男性和女性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9%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地区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9.1%和12.0%,其中城市地区45岁~、55岁~和65~74岁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4%、12.5%和11.5%,均低于农村地区的11.1%、19.9%和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和农村地区35~44岁人群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9.0%和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IGR、IFG、IGT和IFG+IGT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1%、20.8%、20.9%、14.5%和32.3%;各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比较,IFG、IGT和IFG+IGT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均高于NGT组(P<0.05),IFG+IGT组T2DM 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高于IFG、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农村地区≥45岁人群和IGR人群是T2DM的高危人群。
- 孙月琳逄增昌高维国张东峰汪韶杰乔青
- 关键词:随访研究
- 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和白酒摄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风险评估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烟台市居民饮料及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含量检测分析,计算烟台市居民膳食暴露风险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烟台市采集饮料和白酒样品共385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料及白酒中DBP和DEHP的含量。利用饮料及白酒中DBP和DEHP的平均含量,结合居民平均食物消费量,计算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和白酒摄入的DBP和DEHP水平,并分别与DBP和DEHP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进行比较,初步评估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及白酒摄入的DBP和DEHP的健康风险。结果饮料及白酒中DBP和DEHP含量范围分别为未检出(ND)~4.106和ND^3.285 mg/kg。烟台市居民饮料和白酒中DBP和DEHP暴露量分别为0.038和0.031μg/kg BW,远远低于健康指导值。结论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及白酒摄入DBP和DEHP的健康风险较低。
- 王朝霞董桂贤宫春波董峰光孙月琳
- 关键词:饮料白酒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风险评估食品污染物
- 烟台市居民主要膳食镉暴露风险评估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了解烟台市居民主要膳食中镉含量及镉暴露风险。方法在烟台市随机采集10类925份食物样品并测定镉含量,结合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每标准人月均镉暴露量和安全限值(MOS)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925份样品中仅1份扇贝样品镉含量超标。10类食物中镉含量均值为26.47μg/kg,其中鱼虾类最高为92.48μg/kg,其次为动物内脏、面类和蔬菜,镉含量均值分别为47.35、33.25和18.87μg/kg。米类、面类、禽畜肉和动物内脏的镉检出率为100.00%。居民每月主要食物镉暴露量总和(P95)为1 399.48μg,未超过每月允许摄入量,MOS值为1.07。市民膳食月镉暴露比例最高为面类食物76.09%,最低为蛋类食物0.04%。结论烟台市居民主要膳食镉暴露处于安全水平;面类食品是镉暴露危险食品,应加强对其镉污染控制,降低膳食风险。
- 董峰光宫春波王朝霞张桂芳刘泽静孙月琳
- 关键词:食品安全居民膳食镉
- 烟台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烟台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量,评价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按照GB 5009.11-2014中第二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砷含量,采用危害商数判定其膳食暴露风险,依据美国环保总署给定的剂量-效应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烟台市居民摄入的主要食物中总砷的平均含量为0.75 mg/kg,其中藻类的总砷含量最高,居民膳食来源总砷的日均膳食暴露量为0.00166 mg/(kg·d)。藻类、水产品、鲜蔬菜,谷物及制品是烟台居民膳食总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8.16%、24.31%、7.64%、3.93%。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的HQ远小于1,参照无机砷致癌风险因子计算,膳食来源总砷导致的疾病负担高于10-6人/年的参考水平。结论烟台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量处在可接受安全范围,但其存在的风险、导致的疾病负担高于参考水平值。
- 宫春波王朝霞董峰光邢玉芳孙月琳
- 关键词:总砷
- 2010年-2012年烟台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本地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种类、污染水平和污染程度,为地域性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2012年随机采集烟台市8市(区),11大类1122份样本;参照GB 4789规定的相关方法,对食品中存在的特定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11大类1122份食品样本中,6类致病菌阳性检出,120份样本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侵染,总体污染率为10.70%,呈现"线性上升"的污染趋势。生食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污染率17.59%;肉及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严重,即食米面制品中腊样芽孢杆菌污染率偏高。结论烟台地域在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主要为水产品、肉及肉制品和米面制品中的致病菌污染。特别是生食水产品和即食米面制品中,副溶血弧菌和腊样芽孢杆菌侵染较为严重。建议强化食品生产、销售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措施,加强地域性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宫春波董峰光王朝霞孙月琳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 烟台市售肉及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及其风险评价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了了解市售肉及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污染水平,评估其潜在的风险,为相关标准的修订、市场监管以及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参照GB4789.30—2010规定的方法结合"九管法"定量检测LM的MPN值,借助sQMRA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熟肉制品中LM的风险。结果表明烟台市售生畜肉、生禽肉及熟肉制品中L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38.3%和1.99%;7~9月份在售肉及肉制品的LM污染水平高于10~12月份和4~6月份;熟肉制品中LM的致病风险接近为零,但对老年人的潜在危害要高于青年和成年人。肉及肉制品中LM污染水平较高,生鲜肉类的污染程度高于熟肉制品,生产、贮运和销售为主要的可能污染途径。建议修订相关标准,增加LM的限量值,开展食品中LM的风险评估研究,实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降低LM的潜在危害。
- 宫春波董峰光王朝霞孙月琳
-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
-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暴露风险评价被引量:3
- 2018年
- 为了解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情况和评价居民膳食暴露风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6-苄基腺嘌呤(6-BAP)、 4-氯苯氧乙酸(4-CPA)、赤霉素、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的含量。基于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居民豆芽来源的4-CPA、 6-BAP风险商值。结果表明,山东省烟台市售豆芽中存在4-CPA、 6-BAP和IAA残留,赤霉素和吲哚丁酸均未检出。绿豆芽存在IAA、 4-CPA和6-BAP的残留,检出率分别为40.43%、 4.26%和2.13%,最大值为3.1mg/kg、 0.89 mg/kg、 0.044 mg/kg;黄豆芽存在IAA、 4-CPA的残留,检出率为8.33%、 5.56%,最大值为0.036 mg/kg和0.085 mg/kg;豌豆苗中仅存在4-CPA残留,检出率28.57%,最大值0.89 mg/kg。4~10岁组、≥80岁组的4-CPA、 6-BAP和IAA的日均暴露量(EDI)高于其他分组; 4~17岁组的各分组IAA、 4-CPA、 6-BAP的EDI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18岁各年龄组4-CPA、 6-BAP的EDI数值与年龄呈现正相关, IAA的EDI与年龄未呈现规律性变化。各人群分组豆芽来源的4-CPA、 6-BAP的风险商值均远<1,对人体构不成健康风险,处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 宫春波董峰光王朝霞邢玉芳孙月琳
- 关键词:豆芽植物生长调节剂风险评估
- 青岛市35-74岁非糖尿病人群3年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青岛市35-74岁非糖尿病人群3年糖代谢转归及影响因素,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以青岛地区2006年调查时的1326位非糖尿病社区居民作为队列人群,将调查对象分...
- 孙月琳
- 关键词:糖尿病发病率非糖尿病人群
- 2012—2019年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评估烟台市居民膳食来源玉米赤霉烯酮的暴露量。方法2012-2019年随机采集烟台市13个县市区食品样品405份,包括谷物及其制品、玉米油和焙烤食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结合粮油食品的膳食消费量进行暴露量点评估。结果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总检出率为8.15%(33/405),总超标率为0.99%(4/405),平均值为7.85μg/kg。玉米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和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2.96%(31/135)和15.07μg/kg。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和均值分别为10%(2/20)和6.17μg/kg。小麦及其制品、小米、焙烤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均未检出。散装样品比定型包装样品更容易受到污染。在平均值、P50、P75和P90污染水平下,谷物及其制品和玉米油食品安全指数(food safety index,IFS)<1,处于安全水平。高污染水平(P95)的谷物及其制品的IFS>1,膳食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水平。但高污染水平的(P95)玉米油的IFS<1,处于安全水平。结论玉米相关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较其他食品种类高。消费者通过摄入谷物及其制品和玉米油造成玉米赤霉烯酮的膳食暴露风险较小,除高污染水平(P95)的谷物及其制品外,其余均处于安全水平。
- 董峰光阎西革宫春波王朝霞邢晓明邢玉芳孙月琳郑重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