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仕贵

作品数:28 被引量:23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8篇地震
  • 5篇台网
  • 4篇地壳
  • 4篇地震观测
  • 4篇波速
  • 2篇地壳上地幔
  • 2篇地壳上地幔结...
  • 2篇地震观测仪
  • 2篇地震计
  • 2篇地震台
  • 2篇地震台网
  • 2篇地幔
  • 2篇地幔结构
  • 2篇电路
  • 2篇断裂带
  • 2篇岩石
  • 2篇预测器
  • 2篇震源
  • 2篇上地幔
  • 2篇上地幔结构

机构

  • 27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阿坝州地震局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国能大渡河流...
  • 1篇中国三峡建工...

作者

  • 28篇戴仕贵
  • 6篇邵玉平
  • 5篇杜瑶
  • 4篇王椿镛
  • 3篇吕微
  • 3篇常利军
  • 3篇吕智勇
  • 3篇张艺
  • 3篇楼海
  • 2篇姚志祥
  • 2篇宋澄
  • 2篇王溪莉
  • 2篇阮祥
  • 2篇苏伟
  • 2篇尤惠川
  • 2篇谌亮
  • 1篇易坚
  • 1篇邓辉
  • 1篇刘玉法
  • 1篇王宝善

传媒

  • 7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四川地震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大坝与安全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in the Longmen Shan region, the deep tectonic setti...
王椿镛楼海苏伟常利军姚志祥王溪莉李红谊吕智勇戴仕贵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地壳上地幔结构各向异性
泸定地震诱发灾害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定县和石棉县的主要地震影响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基于考察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地质灾害孕育、建筑结构震损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地质灾害的上盘效应不突出,灾害主要分布于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规模小,以崩塌或落石和浅层滑坡为主,偶见基岩平面滑动和土体圆弧形滑动。2)地质灾害形式受地质条件控制。泸定县得妥镇以上为干热河谷,山坡卸荷较强,风化程度低,主要灾害形式为落石;得妥镇以下降雨量相对较大,山坡卸荷、风化严重,主要灾害形式为浅层滑坡。3)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山脊、陡缓坡交接部位、侵蚀沟槽两壁,以及公路沿线。工程扰动是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和人员伤亡的促发因素。4)建筑结构震损主要出现在Ⅸ度烈度区,以磨西镇的震损最为严重。农村自建房屋和老旧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问题,灾后重建房屋选址需要考虑场地效应影响。5)在高山峡谷地区,公路边坡加固和建筑结构避开落石影响区是降低地震伤亡率的有效措施。
邓建辉韦晓韦晓戴仕贵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条件防控措施
四川泸州地区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加强川南泸州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新建15个流动测震台站,与泸州和荣昌2个固定台站形成泸州台网。根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计算了泸州台网的震级监测能力,并通过实际地震事件的统计分析,验证了震级监测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D值理论,计算了泸州台网在研究区域的震中定位误差和震源深度定位误差,对比8个合成事件的定位结果,验证了台网的理论定位误差在一定范围内的准确性。对于M_(L)0.5监测能力内的区域,定量分析了台网对于0.5级地震事件的理论定位误差水平,说明理论震级监测能力和理论定位误差计算相结合的应用合理可行。
余洋洋戴仕贵杜瑶王宇玺庄园旭
关键词:测震台网
CDMA VPDN构建IP数字测震台网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目前CDMA 2000 1x网络技术和构架的深入介绍,可了解CDMA VPDN的应用原理。针对CDMA传输的早期台网方案在应用中的不足,以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CDMA VPDN构建IP数字测震台网的组网方式和网络构架。最后,对该方案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给予了详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和建议。
谌亮张艺戴仕贵
关键词:CDMAVPDNIP分析处理
基于集成深度学习的岩石断层摩擦微震检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成深度学习的岩石断层摩擦微震检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构建集成深度学习模型,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包括:第一骨干特征提取网络,用于提取声发射波形数据中的局部P相特征;第二骨干特征提取网络,用于提取声发射波形...
李德康戴仕贵谢凡
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在水库高陡边坡安全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2年
随着我国西部高烈度区一大批高坝大库的新建,水电站库岸边坡安全监测面临新的挑战。基于白鹤滩库区高陡边坡上安装的强震记录仪实测强震动观测数据,分析了高陡边坡地震波动力响应和反应谱在不同场地的演化规律,介绍了基于地震仪记录的边坡噪声数据开展的拉裂体动态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及其构建的库岸边坡安全风险关键监控指标,同时利用地震台网记录的滑坡震动数据,从新的角度揭示滑坡过程,可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江晓涛雷红富赵杰杨磊戴仕贵
关键词:地震高陡边坡预警
一种反馈式地震计的温度漂移补偿方法及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馈式地震计的温度漂移补偿方法及电路,其中方法包括:通过温度感应元件非接触式测量反馈式地震计的簧片温度;将所述簧片温度转换为噪声低于预设值的电压VT,并对所述电压VT进行放大和滤波;将放大和滤波后的所述电...
戴仕贵郑昭 李欣蔚
四川木里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通过对四川木里地区地震震源位置的重新确定,反演了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小震群震中分布成带状,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12km范围内;2经过对震群空间分布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小金河断裂西侧的一条NWW向分支断裂;33次4.0级以上地震震源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浅源逆冲事件表现出受垂直方向应力(重力)作用的特征,走滑事件表现出与区域应力构造活动有关。
蔡一川戴仕贵魏娅玲
关键词:震群活动地震条带震源机制
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远震P波接收函数和布格重力异常的联合解释被引量:72
2008年
对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2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记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应用H-k叠加方法,求得每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以此为约束,进一步作接收函数反演,获得各个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后龙门山与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速度结构相似,而前龙门山的地壳速度结构则与四川盆地相似.由此说明,中央主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与扬子地块之间主要的边界断裂.松潘甘孜地块至后龙门山中南部地区存在下地壳低速层,有利于中上地壳物质的滑脱作用.远震接收函数和布格重力异常的分析结果支持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为滑脱-逆冲型的论断.在松潘-甘孜地块内可能具有双层的滑脱构造.上层滑脱发生在10—15km的深度上,该滑脱带表现为高温韧性滑脱剪切带.下层滑脱则发生在30km左右的深度上,其下方为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存在的下地壳流.布格重力异常的分析表明,在中上地壳,四川盆地的密度较高,松潘.甘孜地块密度相对较低.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密度较高的一侧,是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南方的四川盆地逆冲的结果.在地壳下部,四川盆地为高P波速度和高密度区,表明地壳物质是坚硬的,松潘-甘孜块体是低s波速度和低密度区,表明物质比较软弱.高密度块体阻挡了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下方的流动.受印度板块往北运动的影响,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向东流动.中上地壳物质向东运动受到刚性强度较大的扬子地块的阻挡,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应力集中,导致中央断裂带上应力突然释放,产生汶川Ms8.0级地震.
楼海王椿镛吕智勇姚志祥戴仕贵尤惠川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768地震记录器部分改造实施方案
1999年
768地震记录器是中国地震局768工程地震遥测台网配套设备之一,投入运行近20年,为地震观测预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模拟地震观测离不了设备,今后数字地震观测若要有可见记录,同样要使用该设备。768地震记录器是70年代产品,连续运行近20年,设备严重...
戴仕贵冯克金曾智伶吕微
关键词:地震记录仪仪器改造地震观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