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楼海

作品数:103 被引量:1,30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地壳
  • 32篇地震
  • 20篇青藏高原
  • 15篇地壳结构
  • 12篇地幔
  • 12篇上地幔
  • 12篇深部
  • 11篇地壳上地幔
  • 11篇青藏
  • 10篇地壳厚度
  • 8篇波速
  • 7篇地学
  • 7篇地学断面
  • 7篇层析成像
  • 6篇地壳上地幔结...
  • 6篇地幔结构
  • 6篇远震
  • 6篇三维速度结构
  • 6篇上地幔结构
  • 6篇接收函数

机构

  • 8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云南省地震局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家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3篇楼海
  • 63篇王椿镛
  • 22篇姚志祥
  • 17篇常利军
  • 15篇吴建平
  • 13篇余钦范
  • 10篇苏伟
  • 7篇周民都
  • 7篇秦嘉政
  • 6篇丁志峰
  • 5篇吕庆田
  • 5篇刘琼林
  • 5篇皇甫岗
  • 5篇何正勤
  • 5篇李庆宣
  • 5篇孙运生
  • 5篇尤惠川
  • 4篇袁松湧
  • 4篇吕智勇
  • 4篇吴庆举

传媒

  • 12篇地震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世界地震译丛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1990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95
1997年
介绍横穿大别造山带的深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和密度结构.地表高程最大的岳西至晓天之间存在约5km厚的山根,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下方莫霍界面达4.5km垂直错断表征三叠纪碰撞的古缝合线,在超高压带3km深度以下的相对高速异常区,可能与含量较高的超高压变质岩有关.
王椿镛郑金涵胡鸿翔楼海张先康宋松岩陈步云陈学波
关键词: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结构
重力探测油气藏方法研究及其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曾华霖李小孟楼海姚长利
该项目主要是应用重力等地球物理方法并结合地质、钻探资料解决石油勘探及开发中的问题。该项目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在已知油田或在未知区探测油气藏,预测油气藏的赋存位置,为钻井布置提供依据。应用重力异常或其导数,计算出重力归一化总...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重力归一化总梯度胜利油田
鄂尔多斯块体-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被引量:10
2014年
本文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鄂尔多斯及周缘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62736个远震P波走时数据,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中部与华北地区之间400km深度范围内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考虑到研究区的复杂地质结构,本文采用FMM算法和子空间反演算法进行地震层析成像.成像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地壳速度分布与地质构造格局的相关性显著,随着深度的增加相关性减弱;断裂带多为高速异常区和低速异常区的分界线.2)研究区东部的速度结构与鄂尔多斯块体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上地幔高速异常具有南北不均匀性.表明华北克拉通破坏时东、西部的岩石圈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变形过程,东部岩石圈受到大规模破坏,破坏后的上地幔物质呈南北向不均匀分布,西部鄂尔多斯块体岩石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特征,不存在大规模破坏的证据.3)华北克拉通的岩石圈厚度由东向西整体逐渐增加.东部在100km深度附近出现大范围的低速异常,表明在该深度已进入软流圈,西部鄂尔多斯块体的岩石圈厚度约为250km.4)鄂尔多斯块体的东边界在黄河以东的离石断裂带.
陈兆辉楼海孟小红王椿镛石磊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地震层析成像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变形研究
王椿镛吴建平楼海常利军苏伟
青藏高原作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和大陆正在发生强烈变形的典型地区,受到国内外地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地球科学家基于地表地质以及前期在高原中部的深部探测结果,提出了多种动力学演化模型。青藏髙原东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必...
关键词: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地幔结构青藏高原东部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成像
大别山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了纵和非纵测线相结合的观测系统。根据纵和非纵测线的地震记录中拾取的初至波走时数据,反演了超高压变质带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结构。超高压变质带内地震射线的覆盖程度较高,因而地壳上部速度分布具...
王椿镛楼海王飞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三维速度结构
文献传递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地壳组分的分段特征
2010年
宽频带远震记录来自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几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2003~2006年流动地震观测计划布设的台阵的132个台站。使用H-k倾斜叠加方法计算了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研究区域地壳厚度总体变化是:地壳从东向西增厚,东部的最小厚度为37.8km(XAN)和39.0km(GYA),西部的最大厚度是66.6km(DNB)和68.1km(MAD)。从东南向西北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急剧增厚,从东南的41.5km(AXI)增厚到西北的52.5km(WCH)。根据Airy均衡理论,用132个台站的高程和观测地壳厚度数据,求得研究区域内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壳幔密度差为Δρ=0.649g/cm3,地形高程为零时的平均地壳厚度H0=37.9km。然后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计算均衡重力异常。就整体而言,龙门山及其周边地区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大部分地区的均衡异常在[-25mgal,25mgal]区间内。
王椿镛楼海姚志祥常利军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厚度深部构造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均衡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
大陆地壳(二)
2004年
全球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图6)显示了地壳厚度的双峰标度。海洋盆地的地壳厚度为6~7km(不包括4~5km的水层),而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9.7km。在海洋一大陆边缘的典型地壳厚度是30km,并向大陆内部逐渐增厚到40~45km。厚度超过50km的地壳局限在几个地区。
W.D.Mooney郑文俊楼海吕春来
关键词:大陆地壳地壳厚度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结构的地震学研究被引量:55
2002年
根据腾冲火山地热区实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 ,用有限差分反演和正向走时拟合方法确定了地壳二维 P波速度结构 .地壳模型显示 ,在腾冲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存在低速异常体 ,它与火山地热活动可能有关 .测线的二维地壳结构上显示出两条地壳断裂 :龙陵—瑞丽断裂和腾冲断裂 ,其中腾冲断裂可能切穿莫霍界面 .同时 ,根据远震波形资料反演腾冲热海热田地区的 S波速度结构 ,也显示出该地区上地壳存在 S波的低速异常 .本文从深部结构方面探讨腾冲火山的成因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具有低 P波和 S波速度、低电阻率、高热流值和低 Q值 ,以及上地幔也具有低 P波速度的特点 .由此推测地壳内岩浆来源于上地幔 ,腾冲附近地区存在的上地壳低速度异常可与岩浆的分异作用相联系 .与地球上大多数的活动火山一样 ,腾冲火山位于移动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 ,属于“板块边界”
王椿镛楼海吴建平白志明皇甫岗秦嘉政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壳结构人工地震测深
云南腾冲火山区上部地壳三维地震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53
2002年
根据 1 999年腾冲火山区人工地震探测资料 ,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火山区上地壳三维 P波速度结构 .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出 ,在腾冲火山区下方的上地壳内存在明显的 P波低速区 ,该低速区在地下 7~ 8km深度 ,可能与上地壳内的岩浆囊或部分熔融体有关 .层析结果还显示出低速区主体在热海地区的东北侧 .地表附近的低速区可能是构造破裂发育地区形成了有利于深部热流体上升的通道 ,因此 。
楼海王椿镛皇甫岗秦嘉政
关键词:地壳腾冲火山区岩浆囊
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结构:海底广角地震实验结果被引量:43
2011年
利用完整穿越南海西北次海盆及其两侧大陆边缘的海底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测线,反演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该测线总长484km,共投放海底地震仪(OBS)14台,台站间距30km,组合枪阵激发总容量5160in3(1in3=16.3871cm3).结合同测线多道地震资料,通过OBS数据的精细处理和初始建模,利用射线追踪正反演技术,获得了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地壳厚度从上陆坡的21km减薄至下陆坡的14km,在西北次海盆为7.7km;莫霍面埋深从上陆坡的21km上升到海盆中央的11km.西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的地壳速度结构相似,都为大洋地壳,但不同的是层1(沉积层)增厚,层2减薄,该特点在东部次海盆尤其明显.西北次海盆及其两侧边缘构造形态和速度结构对称分布,存在共轭关系,其陆缘张裂机制属纯剪切模式.模型中的西北次海盆北侧陆缘下地壳没有发现高速层,这为南海北部陆缘西部非火山型地壳性质提供了新的证据.西北次海盆海底扩张规模小、时间短,且层2可能经历了玄武岩岩浆的不对称溢流,这可能导致西北次海盆磁条带异常的模糊化.
吴振利李家彪阮爱国楼海丁巍伟牛雄伟李细兵
关键词:大洋地壳海底扩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